科技信息
0.引言
三峡工程是备受世人瞩目的跨世界工程,历经17年(1993-2009年)建设,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综合效益逐步凸显,彻底实现了一个民族的百年三峡梦,见证着中华民族阔步走向伟大复兴。三峡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涉及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4%[1]。作为我国最大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宝库,三峡水库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是大自然对三峡库区的天然馈赠,水库同时肩负着保障沿江区域的用水安全以及我国淡水资源优化配置顺利实现的重任,其战略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但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随着三峡水库自2008年开始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切实做好库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但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有利于沿江经济带的健康协调发展。相反,如果继续对库区水资源质量恶化的现状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严重污染的水环境势必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整个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其次分析了库区水资源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三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
首先,做好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全国来看,长江流域在全国淡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实施,其作用愈加凸显。三峡工程作为长江流域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库区水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沿线特别是京津人民众的用水安全,其政治经济影响不可估量。从三峡工程系统综合效益来看,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能否长期正常发挥,第一取决于三峡水库的严格管理和正常安全运行,第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库区水资源质量,进而取决于库区整体生态环境的优良。从三峡库区来看,工程蓄水后,水库东西长达660公里,南北宽1-2公里,库容巨大,水流速度变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库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充分做好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工作,三峡库区被严重污染,一湖清水将变成一潭祸水,直接威胁库区人民的生存安全;其次,保护好库区水资源质量,进而加强水库生态环境建设,不但可以加快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能进一步促进库区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蓄水后气势磅礴,水资源丰富,并形成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对三峡库区水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优势,有利于库区新兴水经济和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有力推动库区旅游业、水产养殖业、航运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维护库区生态平衡,确保库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三峡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发挥到极致。从长江流域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屏障和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点,承担着向沿江城市农村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供水的重任,没有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洁的水源,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2]。
2.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的现状及成因探讨
2.1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的现状
自三峡工程实施以来,针对水资源质量保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库区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三峡水库运行以来,监测资料显示,蓄水后总体水质良好,干流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说明没有明显的水质恶化的迹象。但由于三峡水库本身特有的特点,随着时间推移,库区水资源质量会不断遇到一些新问题。
首先,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问题依旧严峻。由于水库近90%位于重庆境内,近年来随着重庆市工农业的迅猛发展,水库周边区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等,处理率较低,直接或间接注入水库,排放量惊人,此外三峡库区蓄水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直线下降,导致库区蓄水运行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水质恶化,部分支流水华频发,且其发生范围、持续时间显著增加,日益影响库区水质安全和沿岸居民的用水安全。其次,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严重,水体含沙量增大,泥沙淤泥严重,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危及水体安全,加剧了环境污染。再次,随着我国尤其是重庆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江两岸石油、化工等大型企业密集,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多。最后,三峡水库冬夏两季高达三十米的水位落差,形成“消落带”污染,加剧了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2.2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下降的成因探讨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的下降不但严重影响三峡工程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正常发挥,而且将严重妨碍库区工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认真剖析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意义尤为重大。
(1)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了水资源质量的下降。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三峡库区的工农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与之相伴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范围不断扩大。沿岸大型化工企业密布,无序发展,不但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增多,且其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率低,直接或间接注入江中,污染严重;农业生产无节制使用化肥、农药,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置,家禽等养殖业粗放经营等现象,导致农村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危及库区水体安全;城镇规模急剧膨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排放量惊人,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却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也渐成围城之势;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水流减缓,紊动复氧扩散能力大大下降,引起支流水华频发。
(2)水土流失严重加快了水资源质量下降的程度。多年来,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非常突出,库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整体生态环境堪忧。库区人民众一直以来多采取陡坡垦殖和毁林造田的方式获得有限的土地资源,这种无序甚至野蛮的土地开垦模式不但不能发家致富,还直接导致水土流失愈加严重,使当地众陷入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的怪圈。库区土壤侵蚀大多来自坡耕地,每年随泥沙流失夹带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数量巨大,库区水质的富营养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库区水华出现的成因之一。森林覆盖率偏低,水土保持能力持续下降,加之三峡库区蓄水以后,高水位的库水长期浸泡沿江两岸坡体,淹没岸坡范围加大,此外由于高水位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侵蚀基准面,使得侵蚀面积变大,并且水位下降时的动力压力、浸泡软化等作用极易引起坡面变形,极大影响了山坡稳定,导致库区地质灾害日益严重。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显示,自2008年大坝试验性蓄水以来,仅重庆市库区周边区域就已发生数百起地灾险情,崩塌总体积和受影响的房屋面积大而严重。
(3)消落区作为三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水库水域和陆地的中间地带,对水库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三峡水库消落区总面积为348.60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三峡水库消落区水位落差幅度大,是世界著名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三十倍,影响范围巨大;消落区泥沙容易淤积,水面漂浮物等污染物极易滞留,污染环境;消落区水位涨落在季节上违反江河自然洪枯规律,落水时期消落带处于湿热环境,易形成腐败型沼泽带,引起蚊蝇等害虫滋生、病菌繁殖,出现新的污染源,直接浸润水体,严重危害人类居住环境。
(4)水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缺乏全面有效动力、监管机制,导致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水污染治理资金需求量大,技术门槛高,设备采购运行维护成本高昂,虽然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加大了水污染资金投入力度,但远远不能满足持续上升的水污染治理需要,治污经费缺口巨大;长期以来,三峡库区乃至全国一直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环保考核,未能充分将经济考核与环保考核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环保考核的缺失、内在动力机制不足是库区水资源质量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三峡水库的管理工作涉及移民、水利、海事、环保等总计19个部门,工作内容达38项,处于“多龙治水”的局面,各部门依法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等现象时常发生,水库管理执法权严重分割,导致三峡水库综合监管乏力的问题十分突出。
3.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1)切实加强库区污染治理,稳步提升库区水环境质量[3]。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改善能源结构,重点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着力提高工业废水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问题浅析
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曹良兵
[摘要]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的质量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全国
17%左右的优质水资源,水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的大
环境下,随着三峡水库自2008年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大三峡库区水
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库区水资源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质量安全关系到库区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战略意义,进而在分析库区水资源现状及成
因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为三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成因和对策
(下转第95页)
—93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