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不同类型新闻广播运作模式比较
                                蔺 平/文
  中国内地大部分新闻广播最初都是按“新闻+专题节目(或谈话节目)”的模式来运行的,称之为新闻综合频率,随着近几年来频率专业化的发展以及新闻频率的增加,竞争日趋激烈,才出现了全新闻频率或部分时段全新闻频率。
  那么这几种类型的新闻频率都有哪些特点呢?不同类型的新闻台又是怎样在市场上到自己的立足点呢?本文即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东广新闻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例,剖析我国新闻广播的运作情况。
一、新闻频率样本解读
1、新闻综合频率——北京新闻广播
频率名称:北京新闻广播
台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开播时间:1993年3月1日
播出时间:24小时
频率定位:“新闻+新闻性谈话节目”为频率定位,以北京本地新闻和国内外重大新闻动态、最新即时消息为主要内容。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是传统意义的新闻综合频率,以“新闻+新闻性谈话节目为频率节目构架,既有整点滚动播出的新闻,又有深度报道和话题节目。
  北京新闻广播大多以一个小时为单元,前15分钟播出《整点快报》,后45分钟为专题节目或谈话节目。
  《整点快报》全天均匀分布,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20:00、21:00、22:00,分11档播出。节目信息来源广泛,有北京电台记者自己采制的,也有新华社等媒体提供的;有播音员代播的文字稿,也有记者口播的录音报道。大部分时段为综合新闻,而不同时段又各有侧重,结尾部分会播报天气情况和路况信息,增加节目的服务性,彰显地域性优势。
  不过,对北京新闻广播收听率贡献最大的是其在早间和晚间的黄金时段重点打造的新闻大板块。在今年,《资讯早8点》从每周5天延长为7天,与7:00播出的《北京新闻》和《新闻大视野》构成早间两个小时的新闻大板块。傍晚播出的《新闻2010》也在今年由原来的每天1小时延长到每天2小时,形成傍晚17:00~19:00两个小时的新闻大板块。这两个新闻大板块构成了北京新闻广播两大收听高峰。这几个栏目也是北京新闻广播集中优势兵力的攻坚之作。
  此外,围绕新闻事件展开的《新闻天天谈》、《教育面对面》、《财智传奇》等专题或谈话栏目涵盖社会、经济、教育、环保、人文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010年还开播了《夹叙夹议》、《警法在线》、《话里话外》、《大城小事》、《今日财经》等几档全新栏目,或以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评论;或倾听北京普通百姓的呼声,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或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为听众读报评点……纷杂的话题、开阔的视野、鲜明的观点增加了节目的深度和厚度,支撑起北京新闻广播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收听率一直位列北京收听市场的第三名,2009年的大多时间被中国之声和北京音乐广播超越,位列第五。
2、全新闻频率——东广新闻台
频率名称:上海东广新闻台
台属:上海广播电视台
开播时间:2004年1月
今日发生的重大新闻播出时间:24小时
频率定位:类型化全新闻频率,以上海本地新闻为主。
  东广新闻台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个频率。它是为满足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特定人对新闻信息的快速获取需求,并区别于上海990新闻综合频率而设立的全新闻频率。
  东广新闻台2004年1月由原来的上海老少频率改版而来,最初实行整、半点新闻加20分钟专题的运行模式。2006年1月1日起推出每天15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板块《东广滚动新闻》,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采用格式化理念运营的纯新闻栏目,由此,东广新闻台开始运行全新闻频率,并打出“每20分钟刷新全球资讯,全力争取第一时间的报道权”的口号。
  节目架构以即时新闻为支撑,全天主要时段(9:00~24:00)播出格式化的《东广滚动
新闻》,20分钟为一单元,20分钟内固定循环“要闻+上海本地气象+新闻快报+前方连线+体坛快报+路况信息(由上海交通台提供)+气象”,每20分钟换一次主持人,接力式播报。
  全天连续播出45档、每20分钟刷新一次的《东广滚动新闻》,定位于用海量资讯来满足国际大都市听众对信息的渴求,它强调以受众为主导的“随时收听”的概念,无论何时调到东广新闻台都能收听到最新的消息。
  东广新闻台报道频次最高的是上海市政新闻、上海交通路况、上海天气预报等本地新闻,一个普通的交通事故,东广新闻台也会派出记者进行连线播报。可见,东广新闻台的新闻选择和播报十分贴近上海市民。每天15小时不间断滚动刷新的直播平台,使得《东广滚动新闻》在报道热点事件时独具优势,开播4年多来已通过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在听众心目中确立独树一帜的鲜明特。《东广滚动新闻》每逢重大突发事件便立即全力跟进报道,在2009年地铁一号线发生上海地铁营运史上罕见停运事故、香港确诊中国首例甲流病例、津巴布韦籍货机坠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青浦劫持人质事件等发生时,都运用大容量新闻平台,随时联系身处新闻现场的记者,报告最新鲜的事件动态,努力争夺“第一时间的报道权”。
  此外,东广新闻台每天早上6:00~9:00的三档《东广早新闻》也是内容丰富的一道新闻早餐,包括《东广快讯》、《今日治安视点》、《服务信息》、《体育特快》、《报刊导读》、《昨夜今晨》、《东广聚焦》、《媒体传真》、《东方传呼》等子栏目。三个时段在内容上略有侧重,遇到重大、突发新闻可随时插播。
  从东广新闻台节目内容的分配中可以看出,除了新闻内容,东广新闻台还十分注重在贴近性上下功夫,在滚动新闻中定时为本地听众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生活资讯,如气象信息、路况信息、文化信息等,体现了对听众生活、保健、文化消费的全方位关怀,成为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秘书”。
  东广新闻台近几年收听率和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上海市场的第五位。
3、部分时段全新闻频率——中央电台中国之声
频率名称:中国之声
台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开播时间:2004年由原中央电台第一套节目更名为中国之声
播出时间:24小时
频率定位:全天大部分时段“式”滚动播出新闻,打造海量信息发布源地,高端媒体权威品牌。
  中国之声2009年1月1日正式实行全天部分时段新闻“滚动式”节目框架,实现新闻标准化生产,新闻专业化加工,力求用新闻的自采率、首发率、原创率、落地率带动播出模式的质变,播报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实现新闻最准、最快、最全。
  在全天主要时段(9:00~18:30)主打《央广新闻》,以30分钟为一周期,不断循环、更新几大类信息(综合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专家评点、气象、交通等),采取男女对播的播报样式。淡化频率中的栏目、节目概念,强化频率整体形象和节奏,保证听众打开收音机随时可以听到各种信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听众识别和记忆、品牌形象容易确立等优势。此外,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之声着力通过《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全球华语广播网》、《全国新闻联播》、《新闻晚高峰》等几个新闻栏目占据早、中、晚黄金时段,打造新闻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三大新闻板块。其中16:30~18:30的《新闻晚高峰》尝试新闻杂志化组织、编排和播报,显示了直播常态化背景
下的变化和创新。与此同时,今年,中国之声取消了所有夜间的文艺类节目,全新打造了21:00~24:00的《央广新闻夜间版》,通过对全天新闻的盘点和来自国际媒体的消息,以及对当天热点新闻话题和新闻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和点评打造了一个夜间特节目板块。这四大新闻板块与《央广新闻》共铸中国之声深度加速度的新闻品质,丰富着中国之声新闻专业频率的内涵,目标受众直指高端和移动人。
  中国之声自2009年1月1日正式改版以来,收听率节节攀升,从北京地区的第五位跃升为第三位,在全国其它城市也取得了不错的收听成绩。
 
  二、不同类型的新闻频率,各具特的新闻呈现方式
  以上三个新闻广播是新闻综合频率、全新闻频率、部分时段全新闻频率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中国内地三种较为常见的新闻频率。三个频率从办台理念、新闻资源、节目编排和目标听众等方面均有不同,各具特。
    1、频率理念不同
    新闻综合频率一般秉承以新闻专题或谈话节目为主、整点播报新闻为辅的操作理念。它不追求太快的节奏,也无法承载大量的新闻,而是着重在各类话题的“深”、“透”上做文章,满足人们对某一问题全面、深入的了解。比如北京新闻广播,只在早、晚时段以《北京新闻》、《新闻大视野》、《资讯早8点》、《新闻2010》等强档新闻栏目集合播报新闻,占领早、晚收听高峰;在早间6:00,北京新闻广播还在今年开播了《新闻晨报》节目,成为全频率每天播出的第一档直播新闻节目。在2010年,北京新闻广播为了更加突出新闻彩加大纯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将《整点快报》由原来的每天10档、每档10分钟增加到每天11档、每档15分钟,并且取消了重播,大大增加了新闻播报数量。当然,虽然提高了纯新闻的播报量,但是和其全天大容量的谈话节目或专题节目相比较,纯新闻内容所占份额依然比例比较少。这个频率更多是提供时事、教育、警法、情感、理财等话题的讨论。像《夹叙夹议》、《警法在线》、《今日财经》、《教育面对面》等,每个栏目大都在45分钟左右,一般有嘉宾参与,深入浅出,分析到位,比较适合关注社会问题,又有较长时间专注收听的人。
  而全新闻频率则完全不同,东广新闻台的式节目表保证了各种新闻信息的不间断及时播报和随时更新。与新闻综合频率相比,它更像快餐,而且这道快餐又被严格地格式化均
分。东广新闻台最为典型。20分钟一个单元的格式决定了其新闻十分简练,甚至是提要式的,既不展开更不评论,只客观播报,听众随时打开收音机都能收听到较为全面的新闻,便于短时、临时收听者的进出。东广新闻台的独特类型使其频率成为开放型的“时间版面”。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可以同步报道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重要新闻事件跟踪滚动播出,使广播成为可以“随时出版、连续出版的报纸”。这种“滚轮式”播出方式,做到了“听新闻不用等”,实现了较为理想的信息接收方式——在需要新闻时随时打开收音机。新闻播报的不间断性为抢发新闻提供了绝佳条件,在突发事件中,全新闻频率的播报方式也为报道的及时性提供了舞台。
  纵观国内外情况可以看出,全新闻频率的出现是有其特定对象和市场的,只有大都市(生活节奏快、新闻层出不穷)、人密集(保证足够的临时收听人)的地方才更适合全新闻频率的生存。当然,这对一个频率的资源整合、掌控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覆盖全国的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代表着目前新闻频率改革和推进的最新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2009年1月中国之声的正式改版是一个创举,它将历次重大报道尤其是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的成功经验固化下来,实现新闻在全天主要时段不间断播出,同时
强化原有新闻品牌栏目,形成强势板块,用高品质和大容量的“最新闻”主打高端人、吸引移动听众,以期重组听众落。它的频率理念凸显“最权威、最快速、最大量、最高端、最移动”。为此,中国之声打破原先的部门化建制,实行全频率一体化、接力式运作,从而实现新闻产品标准化、无缝链接、递进开掘。在占有权威新闻的同时,还在不断强化权威解读。一大批各个领域的高端专家走进广播,成为节目评论员和新闻热点深度开掘的主力军,丰富着广播新闻的样式、弥补着广播新闻深度的不足。中国之声始终保持新闻频率的临战状态和直播状态,紧跟事件,及时响应,突出鲜活,全天报道,不断滚动;遴选核心新闻事件,联动报道,成为全天听众关注的新闻焦点。这就突破了全新闻频率相对平稳、缺乏全天核心新闻的报道状态,丰富了全新闻频率的运作思路和操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