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由来
作者:郑旭东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5日 点击数: 31 “两会”的由来 
   
      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中心学校  郑旭东       
   
全国政协2012年三月初,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相继在北京隆重开幕。“两会”的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同学们是否清楚“两会”的由来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 
“全国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又称“新政协”、“人民政协”。 1949年6月15日 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有23个单位,134人参加。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 9月17日 召
开筹备会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一致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21日 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5个单位662人。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旗和国歌,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以及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大会最后一天还作出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是一次胜利的盛会,是一次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盛会。人民政协在建国初期的五年中,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统一战线,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从1955年至1966年10多年里,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发扬人民民主,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等方面,继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人民政协的工作一度中断。 
“全国人大”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建国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9月15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主席主持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的发展的里程碑。”会议经过热烈讨论,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1954年12月召开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已经结束。但是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从1959年至1975年又先后举行了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民政协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
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以后,“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的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它们都是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而且时间都几乎安排在每年的第一季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共举行了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者简介:郑旭东,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巢湖市骨干教师。先后有文章发表于《中学政史地》《少年智力开发报》《考试报》《考试指南报》、人教网等。主编、参编各类辅导资料1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