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解: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1.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上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从社会的制度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构成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即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
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并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最大国情,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特、理论特、制度特、实践特和时代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经济发展方面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2)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目前所达到的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且平均数往往掩盖着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各方面还有不少困难。
(3)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看
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完善和发展的环节,这些不完善的方面是和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需要通过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4)从文化建设方面看
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和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适应,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众的需要。
(5)从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看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同时要看到,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
三.基于客观中国国情判断,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从 20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 100 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该阶段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
(1)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与发达国家工业化相比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2)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3)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居世界后列,属于中等偏后收入国家。
(4)生产力的落后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根本革除。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经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
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这也就是社会主义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不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不可能从全局上和总体上把握中国实际,就会看不清大的方向;看不到发展的具体的阶段性变化,就有可能使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局性和总体性判断流于空泛,大的发展方略也难以贯彻落实。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行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解:一.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 根本出路: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要求:
(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
国家。
(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3.如何认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以及如何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解:一.三者关系
党的十八大对统一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三者关系中“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并强调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
二. 具体分析
(一)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1.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对这条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道路的本质要求
1)立足基本国情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就的科学依据。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
3. 道路的价值目标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说明了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途径。
(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提升。
1.四大特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并以其实践特、理论特、民族特、时代特为特征构成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