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资料
名次解析
0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02、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03、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04、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05、 发展:发展就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
女生选调生一般安排到哪里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06、 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07、 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性的根本特点。
08、 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客观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09、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10、 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11、 社会存在:也称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2、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13、 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社会历史性。
14、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5、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作为生产的物质内容的生产力和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16、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7、 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8、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9、 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0、 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1、 金融寡头: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简答题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
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体系的实质与核心?
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
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答: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述哲学及哲学的基本规律。
答: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5.简述发展及其实质。
答:发展是变化的基本趋势,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①否定是新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7、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答:①意识的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22英语六级成绩查询9、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英语四级准考证号在哪看
10、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能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12、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1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广东小学教师招聘15、如何理解联系及其特征?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世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此联系也是多样的。
16、如何理解规律及其特性
答: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②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③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④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17、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答:①意识的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答: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1.简述人民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答:①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6、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2
27、劳动力商品的特点P154
2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P159
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P169
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0、经济危机
实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