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大题
绪论安徽2021年公务员考试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49届金马奖获奖名单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概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
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8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原理及意义?
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用斗争性
意义: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意义: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已修改p41)(永恒发展有问题,需要问老师)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情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情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互相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永恒发展: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因为①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了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就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② 就新事物和旧事物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
到广大人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4、怎样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45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事物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一般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5、量变与质变间的辩证关系?p46
A、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安全教育基础平台登录
B、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7
A、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C、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D、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意识能动性的表现?p56-57
A、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二章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p64-65
浙江省等级考试成绩查询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他对认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p73-74
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南平教育信息网
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的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是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个相对性的真理之总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用于处于有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的过程中。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7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以标准,这也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意义决定的。
A、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
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以及两者关系?p95
含义:a、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b、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关系: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中级会计考试时间2021安排
      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d、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e、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F、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又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02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势,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A、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
足够的生产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B、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二者关系?p105-107(已修改)
含义:A、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B、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的性
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的变革必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变革的方向。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除异己。2.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3.服务的效果上: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4、怎样理解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已完成)
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怎样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理解:(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