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深圳市公务员成绩查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
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2022冬奥会精神
题号
黑龙江省考试信息网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教师资格证成绩出来了
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矛盾的斗争性
2.真理的相对性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社会存在
5.社会基本矛盾
烟台市人事考试中心
评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具体表现。
2.简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
3.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评卷人
得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2.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武汉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主要包括:
①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②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主要由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构成。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存在,又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5.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1.意识是指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它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国家电网2022年秋招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性的变革,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在哲学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3)在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与旧哲学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性,认为哲学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以往旧哲学只是解释和说明世界,而不懂得改造客观世界,即实践的作用。
3.(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①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程序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a.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b.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c.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就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有限事物的认识来说,它是相对的;就真理在这种条件下,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情况来说,是绝对的。
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a.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b.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人们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1)货币流通规律又称货币需要量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