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哲学: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心主义:断言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机械唯物主义:亦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历史形态(课本为狭义)。它以近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自觉提出和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了认识内容的来源等问题,确认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性原则。局限性在于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机械性);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具有形而上学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
会计职称考试报名系统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形式之一,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并把物质世界说成是“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
选调生有前途吗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形式之一,把个人的感觉、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从感觉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能为我们的意志所反映,并能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漳州事业单位招聘
自在世界:属人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人类活动尚未涉及的自然界。
属人世界:又称人类世界,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大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世界。
联系:作为哲学范畴,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范畴,是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规律: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指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生产力:指人们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诸多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形
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
江苏省教育考试网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设施及思想体系,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以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
社会形态:是对不同社会制度的概括,是同生产力的一定状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
社会革命: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文明:指文化的进步方面,特指人类文化活动的积极成果。文明是标志社会进步的概念,与野蛮、愚昧相对。
真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
自由: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
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本原(谁是第一性、谁产生谁)的问题。这是哲学中的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通常被称作“本体论”问题。另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2.简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研究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哲学则通过对各门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哲学既必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揭示科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总结和概括科学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简述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在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次表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古代唯物主义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做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近代见上
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4.简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一是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最终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即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
5.简述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具体见名词解释
6.简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科学理解。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从感觉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能为我们的意志所反映,并能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物质概念表明: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实物、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高度抽象。把物质理解为“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表明物质是一种可感觉的存在。
7.简述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同样,运动也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不能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
8.简述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来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劳动创造的。
9.简述如何正确看待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并不是一种直观的反映,而是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的限制。
10.如何理解实践及其特点?
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有目的)、社会历史性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
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12.如何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原理?
一切都处在过程之中。每一事物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每一事物都有其生成与灭亡的过程,而生成与灭亡意味着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另外一个过程。所谓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的变化,或不
同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一方面,过程总是事物的变化或变化中的事物,没有该事物的存在就没有过程;另一方面,过程既然是事物的变化,那么,没有该事物的消失即变成非存在同样没有过程。这个意义上,过程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
13.简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迟早要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形式对事物的内容又有反作用:凡符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凡不符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14.简述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P105
(1)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必然性总是伴随着偶然性;
(2)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3)必然与偶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P115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16.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117
1)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否认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2)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形而上学则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否认事物在本质上是发展的;
(3)辩证法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矛盾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认为每一事物都与自身同一,根本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
17.如何正确理解辩证否定?P137
2021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查询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在否定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我们应树立一种辩证的否定观,使实践活动符合事物自身自我否定的辩证本性。
18.如何理解人的目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P145
人的活动的目的是追求一定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历史活动的客观根源,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不断提高生产力的直接动因;物质利益是促使人们变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物质利益是人们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联合或彼此斗争的经济根源。
19.简述历史规律及其特点。P152
(1)历史的发展像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其内在规律;(2)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
特点:(1)形成与人的活动过程之中;(2)实现于人的活动过程之中;(3)它的表现形式是依社会历史条件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