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3.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8.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
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9. 矛盾的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同一个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 度:是指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11. 内蒙古高考报名入口登录肯定和否定:肯定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12. 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3. 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4. 主体和客体:主题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5. 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及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16.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的,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17.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两层含义:一是之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他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解释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真理的标准都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19. 劳动:人以自身活动引起调整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过程。
20.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事业单位笔试50多分
21.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有侠义广义之分。狭义: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22.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数以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4.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5. 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2022学业水平查询系统
26.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7.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8. 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
29. 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30. 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XX,是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产阶级发展的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着祥和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经审核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普遍性定义
2022山东公务员省考成绩查询
2)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也属性有三种基本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
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2)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促进事物的发展。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总之,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有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实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实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事物发展的环节,心事物孕育产生于九十五,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持其积极因素
7.意识能动能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怎样做到)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
(3)所以,尊重实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时间为基础的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社会意识使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或迟早的发生变
化和发展。
(3)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102019年1月31日农历是多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历年考研英语真题)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他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12.人民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众是历史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众的宗天意元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众的社会事件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2)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这社会关系
1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