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
   
本规划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形成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可预期的形势和任务而制订。
一、现实基础与未来挑战
“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进入依法治教、促进公平、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重要转型期,各项事业快速、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相适应,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
—教育科研的需求总量显著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一步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参与科研、
主动投身科研。教育科研的需求量显著增长,共有18000多人次分三次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省内外专家匿名评审,有近6500项课题被正式立项。“十二五”期间,江苏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立项数量,每一年都和北京市、上海市一起排名全国前三位,其中多年立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教育科研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苏南、苏中、苏北教育科研进一步协调发展,连云港市、泰州市等地区“十二五”期间的课题立项数量、管理水平、研究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幼儿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科研整体水平和质量提升明显。初中学校、中高等职业教育、新升本科院校的科研积极性持续高涨,申报的课题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全省教育科研的区域差距、领域差距、校际差距、体差距逐步缩小,普惠程度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等11项重大课题并顺利结题。针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各方面不同的科研需求,设置了青年教师、体卫艺、初中教育、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考试招生改革等多样化的专项课题。教育科研已不是专业研究者的“特权”,而成为广大学校、教师的自觉
行动,与学校整体变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成效初显。“十二五”期间,江苏率先在全国明确提出教育科研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以精品课题建设工作为抓手,制定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开展了提升科研质量的一系列具体行动。无锡市、苏州市、南京市、连云港市采取有力措施建设精品课题,提高科研质量。围绕教育科研的“规范”、“专业”与“卓越”抓管理、抓培训、抓质量,有严格要求也有自由空间,创新了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过程管理,整合了科研资源,激发了科研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
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成果水平提升显著。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中,江苏共有21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二。其中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研究成果、洪宗礼的中外母语教育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占本届基础教育领域一等奖获奖数的三分之二。在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江苏共有57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一,其中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度相关的项目为39项,所占比例为68%。2013年,在被评出的387项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有283项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度相关,所占比例为73%。
进入“十三五”,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求江苏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强省建设水平,到2020年实现“一达到、两提高”的总体目标: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既面临着新机遇也迎来了新挑战,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有效的智力支撑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机遇的角度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博弈,需要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确立新理念、寻新措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以体制机制为关键,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不断增强“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宏观研究、战略研究、政策研究,为现代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形成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总体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大力创新
职业教育、有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等各项重要任务的关键五年。这五年中,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突出教育的公益和普惠,全面提高教育的公平程度和优质程度,既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也要扩大优质学校的数量和比例,更要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学校内涵建设、学校特建设、学校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智库。“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主题和主要任务,要求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科研究”将再度兴起;要求普遍加强学习研究、学习过程的研究、学生成长特点的研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学生研究”将更为突显;要求全面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关注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注校长和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关注教师高端人才的培养,更要关注全体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培养,教师发展需要更多科研的支撑和服务,“教师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十三五”,全省教育科研既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的严峻挑战。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更高水平的决策咨询研究、体制机制研究、政
策制度研究,但全省教育决策咨询研究的总体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要求,决策咨询研究的队伍和人员偏小、偏少,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有效服务决策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新常态,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新问题、形成新思路、寻新办法和新措施,但擅长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提供短平快研究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总体较弱;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科研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推进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科研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科研的品质与水平,形成区域性、特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以有效支撑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任务的不断增加,如何统整省内外的教育科研资源,不断加大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有效运用互联网进行管理创新,需要创新教育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随着全国各省市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大投入,如何确保我省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国的领先位置,在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需要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加倍努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常态,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的方针,全面服务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重点服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有效服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实现,逐步增强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专业服务能力,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全省教育科研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以“协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大教育科研服务教育决策咨询与社会舆论引导的力度,持续提高教育科研支撑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贡献度;逐步建立宽松、合理、激励型的科研机制,持续优化科研环境,促发本土性和原创性成果的不断涌现;有效提升教育科研规划、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依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介入,加速科研管理与服务的提档升级,高品质地实现教育科研
服务的全过程与人性化;全面构建苏派教育科研文化,充分彰显江苏教育科研的特、优势与品牌;努力增强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继续保持和扩大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和全国教育科学成果获奖数保持全国前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对江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支持率达50%;形成具有江苏特并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10个;全省教育科研对区域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度提升到55%。“十三五”期间全省基本形成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科学高位发展的新目标、新品质、新境界。
(三)具体目标
—政策研究走向新阶段。在依法治教背景下,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政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服务教育决策为宗旨,围绕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积极开展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充分发挥政策研究资政建言、导引实践等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决策的综合研判、战略谋划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教育决策咨询的自主性、独立性与话语权。加大政策研究的立项、管理与奖励力度,培育全省决策咨询研究的明显优势和战略制高点。依托高等院校,形成8-10个省教育决策咨询中心。
—协同创新打开新局面。持续保持江苏在课程与教学研究、素质教育研究、教育现代化研究等方面所形成的优势和特,建立长线研究的激励机制,充分扩大研究主体的自主权,激发其活力与创造力,不断寻研究的生长点与突破口,不断推进我省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研究的多维创新。重点扶持具有良好研究基础与较大研究潜力的本土项目,鼓励全省各市、县(市、区)、校形成特点鲜明、品质上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充分整合省内外教育科研资源,汇聚多方研究力量,针对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50个研究专项,以项目为中心展开协同研究,合力推进我省各类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