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规划前 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是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必须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国制造2025》《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部署和要求,省发改委、省经信委联合组织编制了本专项规划。本规划阐述了未来五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总体要求,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是指导全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实现增加值2618.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08%,比2010年高出2.0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保持高位增长,总量规模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约17.7%。尤其是新能源、海洋高新和新材料三大产业年均增速位居前列。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
(二)产业地位突显,结构日趋优化。2015年,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52.56亿元和598.27亿元,合计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9.21%,在新兴产业中突显主导地位。从2011年到2015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海洋高新产业增加值从77.06亿元、71.55亿元、18.06亿元分别提高到311.50亿元、340.97亿元、67.65亿元,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新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推进载体建设,产业集聚明显。到2015年,全省已有7个国家级高新区、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3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和1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初步形成以福州、厦门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产业化基地为节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涌现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医药等一批特鲜明、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
(四)加快平台构建,创新能力增强。到2015年,全省共有11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3家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42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7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备案136家)、10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0件,居全国第10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但是也要看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市场培育不够、研发投入不足、高端实用人才短缺、企业创新动力不强、整体创新水平不高。要立足省情,准方向,聚焦重点,加快培育发展壮大若干新兴支柱产业,超前布局事关长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面临形势
(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赋予历史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化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为我省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新兴产业跨越赶超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新常态新理念构成发展新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供给更有效的新阶段迈进,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我省应着力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新业态新模式开辟发展新空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加上“互联网+”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消费需求不断向多元化、高质量、高层次变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我省应注重需求引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
(四)中央支持和区位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尤其是赋予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等,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我省应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综合效应,着力创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对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立足我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科技实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为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决策主体、研发主体和受益主体。同时加强政府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服务功能,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规模发展,努力营造市场、政府“双轮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二)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挥规划导向作用,优化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关键领域和环节,集中到事关企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环节率先突破。通过培育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不断延伸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驱动与高端攀升相结合。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在推进原始创新的基础上,着力加强集成创新,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具备技术主导能力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动产业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促进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四)体制创新与要素集聚相结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政策和制度环境。树立全省“一盘棋”理念,实施有针对性的聚焦战略,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挖掘地方经济潜力,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集约发展与区域协调相结合。以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着力完善配套产业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约化、集化、规模化发展。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长远的眼光精心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推动区域分工协调,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和一体化空间布局。
三、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850亿元,年
均增长17.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1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10亿元和1420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80亿元和700亿元,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的主导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海洋高新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培育取得显著进展。到2020年,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涌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以及拥有自有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一批产业链较为完善、特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新兴产业集和产业品牌。
(三)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力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800个、240个、500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功能进一步发挥,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重要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
掌握一批具有产业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三章 深入推进区域创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对标认定,推动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支持南平、龙岩武平等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扎实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城市等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各具特的区域创新中心和新增长极。
一、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明确战略定位,凸显福建特。以福州、厦门、泉州3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以福州、厦门2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为重点,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和高端产业发展,辐射带动闽东南沿海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构建具有福建特的国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