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理学是⼀门研究⼈类⼼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实践)性。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理知识精选题库【六】》供您查阅。
  18.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的动机理论》中⾸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的需要归纳为五⼤类,由低到⾼分成五个阶层,象⾦字塔⼀样:
  ⽣理需要:是⼈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字塔”图式的底部。这种需要包括⾐、⾷、住、⾏及延续种族的需要等。
太原市人力资源考试报名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理需要的保障。包括⽣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劳动安全、环境安全和⼼理安全等。
  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从属于某⼀个组织或某⼀种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得到承认;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等等。
  尊重的需要:即⾃尊、⾃重,或要求被他⼈所尊重。包括⾃尊⼼、信⼼、希望有地位
  有威望,受到别⼈的尊重、信赖以及⾼度评价等。
  ⾃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的⽬标,位于⾦字塔的顶端。包括能充分发挥⾃⼰潜⼒,表现⾃⼰的才能,成为有成就的⼈物。马斯洛说:“⾳乐家必须演奏⾳乐,画家必须绘画,诗⼈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的快乐。是什么样的⾓⾊就应该⼲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我实现。”
  1.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形容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并发现⾃我满⾜的⽅式等⽅⾯的需要被称为(C)
  A审美需要B安全需要C⾃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
  2.马斯洛的“⾃我实现需要”是指(D)
A.随⼼所欲
B.事业⼼强
C.成名成家
D.做⼒所能及的事
  1.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级需要满⾜以后才会出现⾼⼀级需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实现为需要层次。(√)
  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级需要⽐低级需要有更强的驱使⼒量。因此,要先满⾜⼈的⾼级需要,再满⾜⼈的低级需要。(错)
  19.记忆就是⼈脑对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记忆从⼈反复感知⼀定的客观事物,借以形成较巩固联系的识记过程开始,经过保持过程进⼀步巩固已形成的联系。识记和保持的内容在⼀定条件下可以恢复,这就是再认或回忆。本世纪50年代以后,⼀些⼼理学家倾向于⽤信息加⼯的观点解释记忆,认为记忆是⼈脑对所输⼊的信息进⾏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有⼈把记忆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种记忆系统):①瞬时记忆阶段,为时不超过2秒。在这个阶段,外界信息进⼊感觉通道,并以感觉映象的形式短暂停留。②短时记忆阶段,为时不超过1分钟。贮存在感觉通道中的感觉信息⼤部分迅速消退;只有得以注意和复习的⼩部分信息才转⼊并被保存在短时记忆中。在短时记忆中,⾔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听觉形式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的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编码。③长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中贮存的信息,经过复述、编码,并与个体经验建⽴了丰富⽽牢固的意义联系,就可能转⼊长时记忆系统中。这些信息在个体需要时可以被检索并提取,从⽽得到再现。长时记忆的时间为1分钟以上及⾄终⽣;长时记忆的容量极⼤,包括⼈所记住的⼀切经验。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多数以⾃然语⾔为中介进⾏编码,视觉表象也可以作为编码的中介。现代认知⼼理学研究表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命题络的⽅式被保存。当需要再现时,络的某⼀有关部分被激
活,有关信息被提取⽽转⼊短时记忆,随之得到再现。记忆⼜是⼀个主动的⼼理过程。被贮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断得到加⼯、改造,与个体在识记前和识记后的经验建⽴各种关系。在记忆中经验发⽣质和量的变化。按记忆内容,⼜可分为多种记忆。记忆的⽣理机制是⼈脑在外界刺激作⽤下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在复习时经强化⽽得到巩固,再现时,旧痕迹被激活。
  记忆痕迹衰退说主要强调⽣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来看,记忆痕迹是⼈在感知、思维、情绪和动作等活动时⼤脑⽪层上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联系形成后在神经组织中会留下⼀定的痕迹,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在有关刺激的作⽤下,会激活痕迹,使暂时神经联系恢复,保持在⼈脑中的过去经验便以回忆或再认的⽅式表现出来。有些没有被强化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造成遗忘。记忆痕迹衰退说⽬前还没有得到精确有⼒的实验证明,但它的解释接近于常识,正像某些物理、化学痕迹也会随时间推移⽽消失⼀样,很容易为⼈们所接受。
  ⼲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扰的结果,⼀旦排除了这些⼲扰,记忆就能够恢复。⼲扰抑制说的最初研究是睡眠对记忆的影响,詹⾦斯和达伦巴希(J.G.JenkingsandK.M.Dallenbach)在⼀项实验中,让两位被试识记⽆意义⾳节字表,要求达到⼀次能正确背诵的程度,然后让⼀位被试睡觉,另⼀位被试继续⽇常活动。分别在1、2、4、8⼩时后,让被试回忆学习过的材料,结果显⽰:睡眠的被试回忆成绩⽐继续活动的回忆成绩要好,说明遗忘不是
由于时间的流逝⾃然衰退的,⽽是在清醒状态下,⼤脑活动的继续活动,即⽇常活动⼲扰抑制了对原先学习材料的回忆。
  ⼲扰抑制说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扰作⽤。为了检验前摄抑制的⼲扰影响,⼀般采⽤以下实验程序进⾏,。如果实验组的回忆成绩低于控制组的回忆成绩,说明先学习的A 材料对后学习的B材料的识记或回忆产⽣了⼲扰作⽤。安德伍德(Underwood)的实验发现,对学习⽆意义⾳节字表前有过⼤量练习的⼈,经24⼩时后的测验,只记住所学会的字表的25%,⽽以前没有过这种练习的⼈,则能记住同⼀字表的70%,说明了先前的活动对当前的学习产⽣了很强的⼲扰影响。斯拉墨卡(N.J.Slamecka)进⾏了学习有联贯意义材料时前摄抑制作⽤的研究。被试是36名⼤学⽣,学习材料是四个相当难的句⼦,句⼦都由20个字组成,⽽且内容较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前摄抑制作⽤的程度随先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增加⽽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增加。
  表1前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安徽省教育考试  实验组控制组
  学习A材料休息
  学习B材料学习B材料
  回忆B材料回忆B材料
  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扰作⽤。为了检验倒摄抑制的⼲扰作⽤,⼀般采⽤以下实验程序,(如表2)。如果实验组的回忆成绩低于控制组,说明了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保持和回忆产⽣了⼲扰。许多实验表明,倒摄抑制⼲扰作⽤的强度受前后所学的两种材料的性质、难度、时间的安排和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制约。如果前、后继学习的材料完全不同,倒摄抑制的作⽤则最⼩。当前后所学的材料相似但不相同,则最容易发⽣混淆,其倒摄抑制作⽤。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巩固程度越低,受倒摄抑制的⼲扰越⼤,反之,则越⼩。如果恰在回忆A材料前学习B材料,倒摄抑制的影响;学习A后⽴即学习B材料,倒摄抑制的影响次之;在学习A材料后和回忆A材料前有⼀时间间隔学习B材料,倒摄抑制的影响较⼩。
  表2倒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实验组控制组
  学习A材料学习B材料
  回忆A材料学习A材料
  休息回忆A材料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般是学习两种不同的、但⼜彼此相似的材料时产⽣的。但学习⼀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如学习⼀个较长的字表或⼀篇⽂章,往往总是⾸尾部分记得好,不易遗忘,⽽中间部分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这是因为起⾸部分没有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没有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则受到了两种抑制的影响和⼲扰。
  1.早晨的学习效果⼀般较好,这是因为这⼀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选项的⼲扰(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单⼀抑制D.双重抑制
四级考试报名入口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了遗忘过程与什么的关系?(B)
  A学习程度B时间C记忆材料D记忆⽅法
  3.闭卷考试时,学⽣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4.记忆在以下哪种形式中保持的时间最长(C)
A.⼯作记忆
B.感觉记忆
C.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
  5.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有限性,它保持信息的容量为(C)
A.7±3组块
B.6±2组块
C.7±2组块
计算机二级报名时间2022年下半年D.6±3组块
  6.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他的实验所采⽤的材料是(A)
A.⽆意义的⾳节
B.有意义的⾳节
C.⽆意义的数字
D.有意义的数字..
  7.短时记忆的记忆保持时间,⼀般被认为约在:A
A.15~30秒
B.5~10秒
C.60~80秒
D.1~2分钟
  8.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三类。下列各项中不在这三项当中的是—(C)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语义记忆D长时记忆
  9.甲⼄丙三⼈患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减退。甲说:“我的记性很差,⼏年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说:“
我的记性也不好,⼏天前的事情都记不起来了。”丙听后⼀拍桌⼦,⼤声说:“你们都什么记性啊?刚才谁拍桌⼦了?”他们中谁病的最重——C
  A甲B⼄C丙D差不多
  10.忆保持的变化是(C)。
  A感觉B注意C遗忘D动机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等速的D.匀加速的
  12.⽼年⼈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为___的减退。(C)
  A意义记忆B远期记忆C感觉记忆D再现记忆
  1.记忆有四个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错)
  再认和回忆是⼀个阶段
  2.识忆、保持、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对)
  20.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境、激情和应激。
  ⼼境。⼼境是⼀种⽐较微弱⽽⼜持久的情绪状态。⼼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事物的特定体验,⽽是由⼀定情境唤起后在⼀段时间内影响各种事物的态度体验。当⼀个⼈处在某种⼼境中,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切事物,即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境的持续时间可能是⼏⼩时,也可能是⼏周、⼏个⽉或更长时间。某种⼼境持续的时间依赖于引起这种⼼境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的个性特点。⼼境对⼈的⽣活、⼯作、学习和⾝体健康有很⼤影响。因此,学会对⼼境的调节控制,对我们的⼯作、学习和⽣活都⼗分重要。
  激情。激情是⼀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是由⼀个⼈⽣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另外,对⽴意向的冲突或过度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激情发⽣时⼀般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红⽿⾚、咬⽛切齿、⼿舞⾜蹈,有时甚⾄出现痉挛性动作,⾔语过多,或者不流畅。在激情状态下,⼈的认识活动范围缩⼩,控制⼒减弱,对⾃⼰⾏为的后果不能作出适当的估价,容易出现轻率的举动。但激情是完全有可能控制的。⼈在激情发⽣之前,要竭⼒把注意⼒转移
到与此⽆关的事情上去;在激情状态中,在做或说某件事时,要慢慢使⾃⼰的⾏为平缓、镇定下来。当学⽣处在激情状态时,教师应遵守这样⼀条原则,即学⽣愈激动,教师就愈就平静,以避免产⽣消极作⽤。
  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的情绪状态,是⼈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产⽣应激状态的原因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临的事件产⽣的新要求不⼀致,新异情境的要求是过去所未经历过的,这时就产⽣这种紧张的情绪状态;或者已有的经验不⾜以使⼈对付当前的境遇⽽产⽣⽆能为⼒的压⼒感和紧张感。应激状态对⼈的活动有着很⼤影响,它能导致⽣理和⾏为的急剧变化。在⽣理上,⼼跳过速,呼吸急促,⾎压升⾼;在⾏为上,由于发⽣普遍性的兴奋反应,在⼀定程度上造成⾏为上的紊乱,动作不协调,姿势失常,语⽆伦次等;在⼼理上,由于意识⾃觉性的降低,造成思维的混乱,判断⼒减弱,知觉和记忆错误,注意的转移发⽣困难。有些⼈在应激状态下,全⾝发⽣抑制,使⾝体的⼀切活动受阻,呆若⽊鸡,甚⾄休克。但是,中等程度的应激状态会对⼈的⾏为产⽣积极作⽤。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思维清晰、灵敏、精确,反应能⼒增强。⼈适应应激状态的能⼒有差异,这主要是受⼈的性格、过去经验、知识,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
  1.⼈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伤怀。这表现了哪种⼼理状态?(B)
  A.表情B.⼼境C.激情D.应激
  2.下列对⼼境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境具有弥漫性
B、⼼境是⼀种强烈的情绪状态
C、⼼境是指⼈⽐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D、⼼境持续时间有很⼤的差别
内蒙古人力资源考试信息网
  3.俗话说“⼈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C.⼼境D.热情
  4.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A.⼼境B.应激C.激情D.热情
  5.⼈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式为(D)
A.喝酒
B.吃⼤量的东西
卫健委大还是卫生局大C.压抑负性的情绪
D.和朋友倾诉
  6.青少年的情绪模式可分为愉快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情绪,其中愉快的情绪包括D
  A⾼兴、好奇B亲爱、乐趣C乐趣、好奇D⾼兴、乐趣、好奇、亲爱
  1.⼼境是指⼈⽐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对)
  2.激情是⼀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较长的情绪状态(错)
  3.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对)
  4.激情总是消极的(错)
  5.消极⼼境只能阻碍利他⾏为。(错)
  消极⼼境会使⼈厌烦,意志消沉,降低⼈的活动效率,有碍于健康,它虽然在某种情境下会影响个⼈或集体的利他⾏为,但却不是的作⽤。
  6.⼼境是指⼈⽐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