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东临太行山。下辖11个地级市,共辖117个 县级行政单位。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2月发布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中, 山西省共有36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 4.3%,占中部地区贫困县的19.4% (中部六省共计贫 困县186个),占山西省县(市)数量的30.8%。其中, 20个国家级贫困县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这些贫困 县中13个县纳入吕梁山区连片特困地区,7个县纳入 燕山一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本文以2020年脱贫的 16个国家级贫困县(以下简称“贫困县”)为代表, 来分析山西省贫困县的经济现状。
■■山西省人均国内生产S .值(S > 16个贫困县人均国内生卢S 值(s >
♦—全省与l f r t 贫困县人均GOTM 比
图1山西省16个贫困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全省国人均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整理。
2013年-2018年,该16个贫困县总的国内生
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69%逐步增 长到3.81%,增长了 0.12个百分点。2010年的全省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83 倍,而2018年降低为2.39倍,总体呈下降趋势(见 图1)。可见,在脱贫攻坚阶段,贫困县经济发展
1引吕
我国现在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农业大国,“三 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 稳定。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 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随着我 国生产力逐步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9 899 x  1〇4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占世界近20%人口的中 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扶贫史上的中国 奇迹。但要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短板,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有 效过渡期设立为5年,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发 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基础上,融合了新中国成立 以来历代领导人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理论。 我国乡村建设经历了百年的探索:从20世纪20年代 开展的乡村建设试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运 动、改革开放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2005年 幵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脱贫攻坚阶段,“精 准扶贫”指导众多贫困县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与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差距依然很大。为继续推进贫困 县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将针对山西省贫困县 的经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2山西省贫困县现状分析
2.1山西省贫困县基本概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两面环山,西有吕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建设标准化
乡村振兴视角下山西省贫困县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陈薇琼
(山西能源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贫困县取得脱贫攻坚重大胜利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
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全方位的乡村振兴。基于此,以山西省2020年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 发展数据为基础,分析贫困县目前的经济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贫困县经济发展的路径, 为贫困地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路径支撑。
关键词:贫困县;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路径
880000
880080080
r i 350300c 250c 200c 150c
l o o 50
25
建设标准化/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长较快。
2.2贫困县产业结构情况
山西对贫困县扶贫工作既要求全省资源统筹配置,又要求实施“一县一策”。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土地、资金等问题由全省各级各类政 府机构统一协调。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 持“一村一品一主体”,鼓励依托自然资源的贫困县,发展旅游扶贫项目,如宁武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支 持当地有特农业的贫困县,发展农作物产业,如偏 关县沙棘产业、云州区黄花产业、汾西县核桃产业等。此外,光伏扶贫自2014年作为试点启动后,全面铺幵、稳步推进,目前收益惠及6 602个贫困村、3 361个 非贫困村,共计72 x l〇4户贫困户受益。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贫困县第一产l i熠加值占地区生值比例
•—贫困县第二产l i増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1»1
—贫困县第三产让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m
图2山西省16个贫困县三大产业增加值
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整理。
从16个贫困县2013年-2018年的三大产业演进看(见图2),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2013年的13.3% ,降低到2018年的10.5% ,呈下降 趋势;第二产业由2013年的51.7%,先降低到2016 年的41.7%后上升至2018年的48.6% ;第三产业由 2013年的35.0% ,先上升到2016年的45.8%后下 降至2018年的40.9%。
2.3贫困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情况
一方面,山西省持续推进农村生产性、生活性 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从16个贫困县2010 年-2018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演 进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先由2010年的164 x l〇4kV 上升至2015年的220 x l〇4k V,后逐步降低到2017 年的106k V,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符合我国农 业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要求;医疗卫生机构 床位数由2010年的7 488床,逐步上升至2018年 的10 726床,增长43.2%。
另一方面,山西省贫困集中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域高度耦合。脱贫攻坚阶段,山西省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组建扶贫造林合作社,将造林护林 任务向贫困地区农民倾斜,要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必须占社员的60%以上,贫困县造林补助标准提高为 800/0.067hm2元。“十三五”以来,5年全省累计
完成造林86.67 x l〇4hm2,2017年至今,累计带动脱 贫社员增收15.05 x l〇8元,人均年增收8700多元。2.4贫困县农民生活情况
从16个贫困县2010年-2018年的人均可支配 收入看(见图3),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达到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6%, 2018年逐步上升到51.5%。与全省居民相比,2010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6% ,2018年上升为27.5%。由此可见,贫困县与全省居民、全省农村居民的收入 差距逐渐缩小,收入稳步提升,脱贫攻坚政策取得明 显成效。
25000
■财蝴县农村gR A均司支S i»入均值(S>
■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0i收入(元)
s山西省居民人均司支BSft入(元>
图3山西省1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整理。
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看,贫困村提升工程着力于补齐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十三五”期 间,山西省3 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建成 1122个集中安置区,47.2 x l〇4人口迁入新居。同时 配套建设扶贫车间1 009个,新建共享小学1 049所、初中1 044所、卫生室1 122个,建起了新的社区治 理格局。2016年至2020年底,山西省累计新建或改 造农村饮水工程1.8万余处,改善约1 250 x1〇4农村 人口饮水安全条件,集中供水率达到了 96%,自来水 普及率达到94%,饮水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
3乡村振兴视角下山西贫困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竞争力弱,缺乏特优质品牌。虽然 山西省立足于贫困县当地资源禀赋,特产业项目成 为脱贫攻坚战略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各类产业 的发展模式不成熟,没有创建优质品牌。受自然条件 和历史因素影响,某一临近区域内的产业分散化、细 碎化,产业链条短,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量农产品更 是处于鲜销和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致使产品 竞争力不足,无法打造自己的品牌。
26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建设标准化
(2 )农业科技创新不够,农业现代化后劲不足。山西贫困县农业虽有传统技术特有机旱作和近年来 创新成果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但是农业科技缺少 进一步创新,缺乏转化推广,尚未培养出龙头企业,无法规模化、多样化的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综合效 益。同时,我省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模式较为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装备、管理方法,农民素质亟 待提高,农业体系尤其是贫困县农业体系与现代化的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仍有很大差距。
(3)政府与农民定位不清晰。一是生产经营活 动行政化。山西省贫困县的产业项目主要是由地方政 府主导幵展,在推广宣传和日常生产经营中难免受到 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出现市场经营行为行政化,容 易造成产业项目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产品渠道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很难形成,失去政策扶持后在市 场中难以为继。二是贫困县农民在产业扶贫中的主体 地位不明确。因自身素质不高、意识淡薄、政策不信 任等因素,大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项 目中的曰常经营管理中,同时其接受再教育的积极主 动性不高,综合素质提高不明显。
4乡村振兴视角下山西贫困县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U)优化产业发展路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兴旺。贫困户经营思 路狭窄、统筹沟通能力不足、市场信息的敏感度差,要振兴产业,就需要支持、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探 索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合并壮大临近区域同 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通过股权分红增加农民稳定收入。二是分类促进产业 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兴旺。在乡村振
兴战略中,要重新 审视精准扶贫下已经建立的产业,注重市场和产业发 展规律,做好后续长期培养,完善全产业链,支持产 品渠道多样化,打造区域性优质品牌。
(2)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激发内生活力。一是从政策定位和实施方面提升贫困 户参与度,在制定政策时,让贫困户了解乡村振兴战 略的目的、任务和细则,疏通他们建言献策表达诉求 的渠道,鼓励村干部带领村集体创业致富,将贫困户 的思想从“我要脱贫”转化为“我要生活富裕”。二 是从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提高贫困户的自身 能力。做好贫困户职业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组织农 业生产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参与 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共同实现生活富裕。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一是运用脱贫攻坚阶段好的经验做法,制定适合衔接阶段
的政策措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
责,五级书记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凝聚多元化的社会
力量参与,强化农民主体作用,推动农村和贫困县经
济发展。二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吸收驻
村工作队和扶贫第一书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加强基
层党建;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选派机关和企事
业单位优秀人员担任县镇党支部书记;推动基层政府
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引导激励农村民主自治
制度。
作者简介:陈薇琼(1990-),女,籍贯:山西寿阳,
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发展经
济学方向。
参考文献:
[1] 欧阳慧,崔翠.贫困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D].山西农经,2020(24):13-15.
[2] 杨亚东,罗其友,郭晓鸣,廖祖君,高明杰,刘洋,张晴.四川省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与路径分析D].中国
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 (10):212-220.
[3] 张雷,唐京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论析D].农业经济,2020(07):28-30.
[4] 曹桂茹,王新城.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目标与路径研究D].农业经济.2020(06):50_
52.
山西工学院
[5] 吕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 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6] 张阳丽,王国敏,刘碧.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理论阐释、矛盾剖析及突破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20(03):52-61.
[7] 朱海波,聂凤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 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路径——产业发展的视角U].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15-25•
[8]周芸帆.十八大以来中 国农村贫困治理研究 [D].
电子科技大学,2019.
[9] 王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D].湖南大学,2019.
[10] 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D].中国农村经
济,2018(11):2—16.
[11] 孙希华,霍绪成.山东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 关联分析D].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3):59_
6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