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山西大学城为例
赵跃先;赵晋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高等教育也由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经济社会的中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最新发展模式,大学城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文章以山西大学城为例,从宏观上分析了山西大学城的建设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时也从微观上分析了山西大学城的建设对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期刊名称】《经济师》
【年(卷),期】2013(000)002
【总页数】2页(P92-93)
【关键词】大学城;经济社会发展意义
【作 者】赵跃先;赵晋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127
山西省是中部六省之一,在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之后,中央吹响了“中部崛起”的时代号角,国家政策终于开始向中部地区倾斜了,中部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迎来了自己的时代。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由下降转变为上升,“V”形反转的态势已经形成,被誉为“中国经济脊梁”的中部地区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中部六省紧抓这一难得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好好利用累积的后发优势,必将强势崛起。在中部六省迅猛发展势头下,山西省也策马扬鞭,山西省于2009年申请了“综改区”和2011年申请了“大学城”,均获审批,可见中央对山西省的重视与支持。山西省充分把握了这一难得发展机遇,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大踏步迈进。而山西大学城的建设,则是山西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关键一环,是推进综改试验区
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太原都市圈核心太榆同城化的点睛之笔。系统地梳理山西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山西大学城概况
山西大学城是经过省政府多次研究而决定建设的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北侧,一期规划占地9900亩,总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总投资90至100亿元,拟入住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煤炭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10所高校。山西大学城已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投入使用。大学城建成后,容纳师生总量将达到15万人左右。大学城突出“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的规划设计理念,力求通过近10年的规划建设,把山西大学城打造成中部地区一流的“智慧谷”。大学城西距太榆路1.6公里,北距太旧高速公路2公里,与晋中市榆次区环城东路相接,四通八达,满足师生出行要求。新城内待建的汇通大厦、晋中市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馆、青少年科技中心,连同雅乐公园等,将把山西大学城打造成一座功能齐全、服务齐全的现代化高教新区。大学城建成后,将成为山西省中部商务新中心、旅游集散地、职业教育和创意文化中心、地方企业商务与研发基地。
二、山西大学城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山西大学城是太榆同城化的点睛之笔。为充分发挥省城太原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太原都市圈的战略决策。而太原和榆次作为太原都市圈的“核心圈”,太榆同城化将成为太原都市圈建设的突破口。太榆同城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两地的具体体现。然而,与中部地区其他五大都市圈相比,太原都市圈一直发展滞后。因种种原因,作为太原都市圈核心层面的太榆同城化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来举步维艰。
然而,自2011年4月15日山西大学城开工奠基始,太榆同城化即全面加速,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太榆同城化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山西大学城正好连接了晋中北部新城和太原南部新城,从而真正实现了太榆地理空间上的同城。但山西大学城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此,而在于经济社会上将两市连接。太榆同城化的实质也正在于经济社会的全面一体化,而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毗邻。山西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恰恰可促成两市经济社会的全面一体化。山西大学城以理工、医科院校和综合性研究院校为主,整合了太原晋中两市高校现有的优势。山西大学城依托晋中北部新城建设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上依托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城市路网,将太榆紧紧相连,促成两市多年来的同城夙愿。
2.山西大学城是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多年来为全国输送了巨多的能源和原材料,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全国。由于持续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导致山西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资源几近枯竭,许多市镇已成“空城”,已不宜人居。
在全国大力提倡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山西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摒弃以往粗放单一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多元化迈进。实践上已取得了可喜成绩,比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的建设,民生事业的加快建设等。2009年下半年山西省向国家申请“综改区”,中央对于山西省的积极探索,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时隔仅一年余,便给予批复。在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足见中央对山西省的重视与支持。
综改试验区对山西省提出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
济代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在全国具有重大示范意义,每一步尝试,都极具标本价值,能给全国的资源生产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山西省具备其他省份难以复制的资源优势,要尽快把资源要素资本化,乃至市场化,而这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因此在这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山西大学城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因为只有它,可以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成功转型,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所需人才。
3.山西大学城是山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全国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同其他省份一样,山西省也面临着高校发展空间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建筑老化、校区分散、管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为优化山西省高等教育布局,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山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建设山西大学城,且已列入2011年山西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大学城既能满足高校外延式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大学城不同于传统大学,它是多所高校的集聚,为各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新体制机制,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可极大地促进山西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山西名校走向全国打下了基础。
山西工学院三、山西大学城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改善硬件设施。建设大学城,山西省政府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已开通太原至山西大学城902、903路公交,并且按照太原市交通建设规划,太原5号线会延伸至大学城,并设置两个轨道站。整个大学城内设立至少15处公交站点,以满足师生的公交出行需求。同时,这也大大便利了当地居民,拉近了当地与省城的距离。长期以来,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当地一直无法发挥临近省城的独特优势。大学城建设带来了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增加了当地对省城的吸引力,加上当地土地、矿产、旅游等资源较为丰富,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并且其毗邻省城的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城市基准地价便宜,发展空间较大,成为了太原城市扩展、产业转移的首选方向,这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提升土地价值。大学城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促进当地教育地产的兴起,繁荣当地的房地产业。同时,当地农民可进行房屋的出租,盘活土地资源,在获得传统农业收入的同时,也可增加额外的商业收益,耕地、经商两不误。可合理利用征地补偿款,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惠等条件发展各种经济。而各种经济的发展比如:房地产、商业、劳务、租赁等也可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了,从而可以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拓展消费市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增长必然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政府的规划,山西大学城建成后,师生总量将达到15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体,而且,大学城本身的消费市场就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市场。每个大学生都要在这里生活四年,有的甚至七年或者更长时间。大学城的学生总数按照15万来计算,每个学生平均每年开支5000元,一年学生消费开支总数就是7.5亿元。当然还有一些家长或者亲朋好友的来访,此外还有高校的教职员工的开支,无疑会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体,将大大促进该地区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