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习笔记【中公版整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 2022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少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心。
安徽成人教育考试网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19世纪法国的利托乐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4。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  杨贤江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代社会的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教育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以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第二,在课程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受到重视。第四,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第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  (2)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教育是为了维护劳动人民自身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第三,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
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中考招生平台网站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知和研究对象的课题。科学工作者研究始于问题,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现象、问题揭示教育背后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以作为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依据和指南。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二)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四)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三、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三大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3)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2.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学记》(2)孔子(3)墨翟
3.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昆体良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教育学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
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2)卢梭
(3)康德
(4)裴斯泰洛齐  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5)洛克  “白板说”
(6)赫尔巴特  “四段教学理论”
(7)杜威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8)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三)教育学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2)凯洛夫  《教育学》 (3)马卡连柯  《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著有《教学过程》
(3)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
(4)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5)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6)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的功能
2023年专升本最新政策
(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的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就是指教育积极的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
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提教育功能呈献的形式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功能。
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
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
(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比例的自然平衡。(2)教育可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1)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2)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3)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迁移。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中公教育网(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材
2.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风热感冒吃什么药效果好
3.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五、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