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A    B    B    D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A
B
C    A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B    B    B    B    A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D
B
C
D    C    D    B    C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D    B    A    A
C    B    B    B    B
ahzskscn录取查询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A    D    B
C
D    A    D    D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A    A    C    A
B    B    A
C    C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它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2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它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2)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应当是能够协调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社会,是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的社会。
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在动态中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其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再次,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河南省2022年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9、简述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统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高考报名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3、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两对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时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占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2)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 因此,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而不能超越的特定阶段。
4、思想就是个人的思想。中国远程教育网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最大,以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思想并不是个人的思想,而是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党的许多领导人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
5、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对官僚资本主义采用的是直接没收政策,而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第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了和平赎买。在改造中,党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更不能说吸收这些人当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加入党组织就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
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他们在思想上入党,从而保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7、“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与实现“共同富裕”是矛盾的。
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专家预测疫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的特定阶段。
9、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一方面是有序的社会,而且充满生机和发展活力的社会,是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社会。只有社会活力不断增强,社会才能实现和谐有序的发展。
1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从改革的实质和目的看,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改革的深度看,
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改革的广度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看,改革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深刻变化。总之,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的特定阶段。
四、论述题
1、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既是根据国情作出的一种现实选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第二,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它在我国现阶段有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第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差距愈大愈好。在允许一部分人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起来的同时,还必须努力解决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两极分化的问题。第四,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结合历史和现实论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看,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才有了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实事求是贯
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武器;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拨乱反正,走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观;十六大以来,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总之,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革命、建设和改革就能取得胜利,反之,则遭受失败。
3、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性质,但必须要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把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正确地结合起来。
4、简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
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