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业管理模式,打造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与发展实践

2005年10月开通的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已累计为124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服务支持,为3.4万家省内外用人单位实现网上签约63万人。作为山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网站,以其丰富的就业资源、权威的就业指导、真实有效的人才供需信息和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功能,成为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求职和广大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首选。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近年来山东省人事厅的一项重点工作。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成功实践,对于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成为山东省电子政务工程的一大亮点,在全国同类信息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先后在全国人事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山东省电子政务建设会议等做了经验介绍。作为省级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其成功的经验和创新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成都安全教育平台入口
山东专升本考试大纲一、坚持“四统一”原则,是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在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上,整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满足就业主管部门网络化办公、网上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全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动态监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一站式”网络化服务等需要,这是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之初设定的目标。为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东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科学规划,提出了“四统一”建设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平台的建设思路,搭建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缺乏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造成求职者与招聘企业的信息鸿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要搭建适用于三级就业主管部门、二百多所院校、数万用人单位和每年数十万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信息沟通桥梁,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此,山东省先后投资1200万元,租用电信运营商IDC机房,建立起以小型机为核心、直连省互联网主干网和教育科研网省级中心的省级网络数据中心。省级网络数据中心建成后,三级就业主管部门和全省大中专学校共同使用,直接处理各自的业务,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同时为全省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信用社笔试难不难
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流程,创新毕业生就业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就业主管部门的服务意识,山东省把“服务毕业生,方便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宗旨。为做到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规范化,先行制定了五类、十四个全省统一的办事流程;除此之外,还对各级就业主管部门、各大中专学校的服务范围和管理工作环节做了进一步界定和优化。由于信息化的应用,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用了电子就业协议,省内院校毕业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自2006届起不再使用传统的纸质就业协议书;对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注册、信息审核、网上鉴证等环节,采取按属地分工、就近办理等原则,处处体现了方便和便捷。
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整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是避免“信息孤岛”产生、有效开放资源和实现社会共享的基础。2005年以前,山东省内各高校、市地就业主管部门和社会上建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站有数百个,由于受地域、就业信息资源、专业化服务程度、主办方的影响力和可信度等方面的局限,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供需双方的需要。一方面,由于标准不统一,造成信息交流不畅、信息真伪难控、信息的利用率低下,致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无论高校还是就业主管部门,根本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情况。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
信息网建成之后,“信息孤岛”已不复存在,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信息反馈机制,各高校和市县就业主管部门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类就业数据,跟踪本校毕业生和回生源地毕业生的就业状态等;求职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只需一次注册,即可实现在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动态监控功能,使过去非常繁琐的就业率统计监测工作变得十分简便。
统一的实施规范,是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成功推广的保障。实施是信息化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山东在开始推广省级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初期,制定了统一的实施规范,对毕业生求职简历的管理、用人单位注册、招聘信息的发布审核管理、网上签约解约管理等实施环节均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约定。一方面,利用媒体和工作会议加大信息网宣传力度;同时,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大型用工企业进行了轮训,责成信息网服务中心常年提供专业咨询、培训和招聘业务办理等工作。目前,就业信息网在全省的影响逐步扩大,推广实施也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合作,实现了就业信息网与省企业法人代码数据库的在线共享,进一步简化了用人单位的注册手续,并保证了用人单位信息的真实性、可用性。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政府就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模式。
山东省人事厅是山东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管部门,以前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生源信息的审核、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研究制定毕业生就业政策和组织地面人才招聘活动等,建立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后,服务管理工作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
架构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的办公系统,通过分工协作机制将三级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密切联系在一起,不仅公文发布、工作信息交流在网上进行,而且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生源信息申报与审核、就业协议书鉴证、就业方案上报、就业报到证远程打印以及毕业生调整改派等工作,统一在网上办理。受益于于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省内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也实现了二级管理,大大减轻了院校毕业生指导中心的工作负荷。
利用就业信息网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集中发布就业工作程序、办事指南,网上答复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到引入专业化服务,逐步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远程培训和毕业生职业生涯指导等多项服务,延伸了服务范围。
连续积累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已成为研究分析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就业信息的汇总、统计和分析,随时了解全省毕业生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就业进展情
开封招聘信息最新招聘信息查询况,为政策制订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自2009年,山东还建立了定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发布制度,对科学指导毕业生求职、及时制定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高校学科专业的优化设置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不断强化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公共服务职能。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报名入口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就业主管部门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服务机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在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毕业生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开通后,山东省人事厅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各高校、各市、县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工作的协调开展,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开展网上招聘,引导社会公正、公开、公平地选择人才。据统计,山东三级就业主管部门通过就业信息网平均每年组织的招聘人数为29万,其中有半数以上职位与应届毕业生成功签约。目前,网络招聘已成为山东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要渠道,为满足“双向选择”活动中不同专业毕业生、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就业信息网每年组织数十次专场网络招聘会,并与高校合作把部分校园招聘活动搬到网上进行。此外,就业信息网还成功承接
了近年来面向应届毕业生组织的选拔选调生、“三支一扶”、特设岗位等活动的报名、公示等工作。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减少用人单位的招聘费用,提高招聘求职的效率,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开发了信息定投、电子简历投放、简历筛选、网上或短信签约邀请、远程视频面试、“就业通”短信平台等功能,结合3G在我国的推广,山东计划在2009年组织开发3G移动就业信息平台。据测算,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公益性服务,每年为社会节约亿元以上的求职招聘费用和就业管理成本。
四、不断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服务模式,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服务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大的投资和长期的技术、服务队伍的支持。为适应我国管理体制不断发展改革的形势,不断把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推向深入,山东省就业主管部门在社会化就业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以就业信息网为纽带,组织有关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涉及到
许多部门,一个工作流程往往需要几方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网上签约流程为例,就需要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四方共同参与;毕业生网上招聘专场活动,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或地区、高校协作开展,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就业信息网的开发维护和日常运营,需要一支稳定的服务队伍。随着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不断拓展,服务链条将逐步延伸,服务工作量必将成倍增加。山东省在建设初期,动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短缺的难题,走出了一条政府服务外包的成功模式,即公益服务靠政府财政支持,日常服务依托开发网站的增值服务业务,做到以网养网。
产品化的省级就业管理服务平台,满足未来就业业务增长的需要,适应就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前期的需求分析历时八个多月,充分考虑到了三级就业主管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各种需求。在技术研发阶段,采用了基于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流的设计思路和应用系统的产品化开发思想。经过四年的实践和逐步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适应于多种网络环境的成熟产品,适合不同管理部门的未来业务发展需求,随着各省市大学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网络化,将会实现跨省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省级人事考试服务平台
实现就业主管部门省际之间的网上联合办公,同时为大学毕业生的异地求职和用人单位的跨地区招聘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张祝秀李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