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五大平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公安基础知识历年真题
 近年来,我市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重点,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积极出台措施,搭建五大平台,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搭建引才平台。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引才平台,大力引进我市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与市人才办联合组织人福药业、南玻集团、710研究所等3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先后到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成功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8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146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将我市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及时根据企业需求,采取专场招聘、委托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及时配置急需人才。2009年来,三峡人才市场共举办现场招聘会48场,为2448家(次)单位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累计提供招聘岗位34900多个,接待各类应聘人员47310多人次。先后为宜化集团、三峡全通涂镀板、
沃尔玛超市等364家企业举办6期专场招聘会,招聘岗位7680个,有力保证了我市重点引进项目或扩建项目的人才需求;举办了两期中高级人才封闭洽谈会,为新首钢、交运集团、稻花香集团、人福药业、三新磷化、远安车轿、市商业银行等40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单位,成功引进急需的中高层次人才400多名。
  辽宁学考成绩查询入口二是围绕能力提升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创新培训理念。牢固树立人本化培训理念,坚持按需施培、因材施教,及时根据培训需求,不断更新充实培训内容,努力打造“培训超市”。2009年。新增公共服务能力与素质教育、宏观形势与国情教育、艺术鉴赏与投资等多个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达到16门,为参训人员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创新管理模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通知》,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把严格依法管理与人性化关怀相结合,实行了按需选学、随到随学、预约考试、学时学分随到随录等多种灵活管理模式,受到培训人员欢迎。创新培训方式。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了网上自学平台和远程教学平台,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和本地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单一、培训质量低等问题。与国家人事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建设宜昌市干部教育网上培训平台,教学资源由30个学时增加到200个学时,培训内容更加新颖丰富,实现全市统一的网上教学、考试和管理,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学习平台。实现了培训
省级人事考试服务平台类别多样化。针对不同人才的培训需求,开展了知识更新培训、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学历培训、企业内训、职称考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多种培训,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训网络,共培训各类人员13230人。同时,开展农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在宜都、枝江等地开展蔬菜、茶叶、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培训,共培训1500余人;深入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市三年来累计培训1400余名(其中市直培训227名),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三是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紧紧围绕工业兴市和新农村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积极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加强自主创新岗位建设,培育创新团队。在我市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积极开展省级自主创新岗位和博士后流动岗位创建工作,吸引和扶持优秀人才领军承担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推动人才与项目、科研与产业相结合。在兴发集团设立了省级自主创新岗位,争取省自主创新岗位经费资助30万元;在宜昌人福药业、枝江酒业设立了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岗位,每个岗位争取经费资助15万元。启动了宜昌市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全市共有27个单位申报创新团队,其中湖北新桥、宜化集团、人福药业、长机科技等4家企业被推荐为湖北省创新型团队。
继续围绕我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切实加强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4个博士后产业基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三峡开发总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落实了生活补贴14400元,充分发挥在站博士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继续围绕宜昌六大农业特产业发展,重点加强全市高山蔬菜、茶叶、柑橘、天麻、食用菌等十个农业专家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专家领军作用,专家产业基地在农产品开发、种养技术辅导、产业带动上的作用得到不断巩固和增强。2009年,组成调研组深入到点军、远安、秭归等地十大专家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挖掘典型、寻亮点、总结经验、破解难题,推动专家基地的新发展。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基地专家团队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级重大项目60余项,累计举办各类技术骨干培训班160余期,培训技术骨干32000多人次,基地联结16万多个农户,为农业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围绕重能力重业绩搭建人才评价平台。坚持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努力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由职业资格考试、专家评审和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个人申报、政府调控、社会评价、单位聘用”的原则,扎实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对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严格遵循岗位设置有关原则,做到“总量上适度控制增长、结构2022考研报录比
广西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2023年上坚持优化调整、质量上确保业内认可”。不断完善人才评价办法,全面推行职称量化评审,组织专家对我市卫生医疗副高、中学高级及各专业中级评审量化标准进行了重新修改,进一步完善赋分标准和量化评审办法,评审中严格按量化标准赋分,进一步提高了评审的科学性。根据各专业特点,分别采取答辩、说课、人机对话等不同方式开展专业水平能力测评,水平能力测试结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效用得到不断提高。完成2007、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共组织10个专业的水平能力测试1268人,组织15个专业的职称评审1895人。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激励作用,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对做出特别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和重大项目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实行特殊评审和专项评审办法,建立职称评审的“绿通道”。2009年,组织专家对宜都东阳光集团、兴发集团、松宜煤矿和远安森源食用菌公司等单位的13名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开展了特殊评审,评定了高级职称;对长阳县、秭归县、兴山县等地民营企业的63名业绩突出人才进行了专项评审,评定了中级职称。组织开展“人事考试安全年”活动,圆满完成33个类别1.2万余人次的执业资格考试,7062人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1277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工作,确保了人事考试工作的公信度。
  五是围绕选拔和培养搭建人才激励平台。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112名宜昌市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人才工程培养人选、41名省管以上专家后备人选和16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进行定期考核和跟踪培养,确保培养人选快出成果、出好成果。2009年,对宜昌市人才培养工程人选进行考核,将培养人选由112名调整为107人,建立了考核档案,发放2008年度学习资料费69600元。认真组织开展省管以上专家推荐选拔工作,2009年,我市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专项津贴人员共13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2名,省突贡专家2名,省政府专贴专家9名),选拔推荐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大力实施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推荐宜昌索维珥斯科技公司的“公路常温快速铺黑混凝土”项目为2009年宜昌市留学回国人员科技资助项目,争取经费资助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