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监测(二)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图1、图2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C.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
D.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            图1  舜的故事:孝感动天    图2  大禹治水 
2.“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以考量历史。以下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A.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殷复原图            B.黄帝陵遗址与远古炎黄传说
C.殷墟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            D.秦陵兵马俑与电视剧《大秦帝国》
3.                              表1
记述
出处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候之君。”
河南省普通高校服务平台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表1为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叙述,据此推知
A.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B.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C.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2022泉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4.图3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我国
洛阳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这表明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
D.中国治金技术领先世界                                                图3
5.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材料体现了当时
A.致局动荡不安      B.民族交融加深      C.中原经济发展      D.国家统一完成
6.北宋中期,科举考试录取出现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监察区域)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第”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争论反映出
A.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B.南北士人体的能力层次
C.不同选拔方式激发的矛盾                  D.立场迥异导致的政治纷争
7.                          表2
时间
1684年
18世纪初
乾隆时期
事件
设置台湾府
设置驻藏大臣
设置伊梨将军
表2所示历史事件体现了清朝前期
A.政治制度的成熟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封建国家的巩固    D.军队建设的成就
8.马克思指出:“与此同时,在中国,压抑着的、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这意在说明,战争
A.动摇大清王朝统治根基                    B.激发中国人们的反抗意识
C.直接引发中国抗英斗争                    D.打破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
9.“如果没有这场洗礼,那么,五年之后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系统的颁布和七年之后科举制度的最终被废除,可以肯定地说,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这表明戊戌变法
A.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C.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革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
10.图4体现的是1912一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直接因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限制           
B.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图4
11.图5中部队高举的红旗上,五角星内有镰刀与锤头
的徽标设计。此设计的寓意是
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农民运动与工人罢工相结合查询初级会计报名状态
C.部队是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                    图5  油画《井冈山会师》局部
D.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并举                     
12.图6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图6  《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
13.《黄河大合唱》的一段朗诵词写到:“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其叙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4.1937年,指出“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作用”。1944年,进一步指出“过去二十三年的中国政治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一直是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强调国共两党关系旨在
A.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B.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C.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D.推进民族解放战争发展
15.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A.中国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战争主动权
C.抗日战争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D.美英等国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
16.图7画面是农民们响应国家号召,排队向合作社
出售余粮的情景。这一作品体现了当时
A.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B.农民对抗美援朝前线的支持
C.工业化建设在东北有序推进
D.农村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图7  木刻画《售余粮》(1953年)
17.图8显现了当时中美关系的新进展。中美
关系出现这一结果的政治前提是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8
18.1979—1999年,珠海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4.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4.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934万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2.86亿美元,年均增长35.6%。这主要得益于2024年奥运会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基础设施等社会环境完善                  D.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19.             表3  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
全部人口
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
40万(含妇女、儿童)
16.8万(成年男性公民4.5万)
3.2万
20万
据表3推知,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A.4.5万            B.7.7万            C.12.3万            D.16.8万
20.图9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说明
图9
A.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B.租地农场的出现    C.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  D.工业革命的兴起
21.欧洲对人性的看法,彼特拉克等人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强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其变化体现出
A.人文主义思潮的扩充                      B.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C.政治斗争是文艺复兴核心                  D.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22.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
列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787年,各州代表齐聚费城,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
B.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C.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同的权利
23.              表4  法国儿童读本《法国史》(摘录) 
大革命前
大革命后
国王是主权者。
社会平等不存在。
劳动自由不存在。
司法平等不存在。
国民是主权者。
社会平等存在。
劳动自由存在。
司法平等存在。
据表4内容得出的主题是,法国
A.大革命的历史贡献      B.国王统而不治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司法影响深远
24.“忘却六郡天空上弥漫着的黑烟,忘却蒸汽机的喧嚣和活塞的撞击声,忘却那丑陋城市的延神;我宁愿怀念原野上的驮马,在梦幻中去追忆那个小小的伦敦,那白而清洁的伦敦”。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化进程以及影响                        B.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C.森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D.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25.        表5  1790一1815年美国棉花消费情况(单位:千包) 
年代
1790年
1800年
1805年
1810年
1815年
全国总消费量
11.0
36.0
44.0
64.0
法考主观题报名入口90.0
其中工厂用棉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查询
0.5
1.0
10.0
90.0
表5可以说明,当时美国
A.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B.棉纺织生产实现机械化
C.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D.工业化建设的迅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