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认识及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和措施。
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发展实例,认识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说明在保障资源安全方面的措施。
国考成绩3月3日公布综合思维:运用实际案例说明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的因素和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及措施;说明石油能源供需、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资源特征,说明资源利用中对区域发展及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考点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资源安全问题
1.概念: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安徽高考学院录取查询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资源安全条件:
(1)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
(2)资源是稳定、及时经济的。
(3)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3.成因:
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质: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供给需求的失衡。
5.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的涵义:
(1)传统意义:指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2)现代意义: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资源安全的分类:
(1)战略资源安全:是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无可替代。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非战略资源安全。
3.资源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1)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2022高考考场查询物质基础。
(2)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保障资源安全
1.资源供给方面:
(1)挖掘资源潜力
(2)开发替代资源
(3)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4)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2.资源消费方面:主要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来降低资源需求。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循环利用来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3.规避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1)权衡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微思考】
 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化纤布料替代棉布对我国资源安全问题起到了何种作用?
提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首先要解决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但是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因此在种粮和种棉方面争地矛盾突出,推广使用化纤布料后,减少了种棉的土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粮和种棉争地的矛盾。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位指数大于40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B.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不足
C.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科教落后
(2)图中区位指数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晋、陕、闽    B.陇、宁、渝
C.陕、宁、桂    D.晋、宁、滇
【思维路径】
信息
解读
区位指数: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全国分布不均
综合
分析
我国区位指数分布不均,影响因素有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具体省份具体分析
 【解析】(1)选D,(2)选D。第(1)题,甲地区位于珠三角地区,资源相对缺乏;乙为我国青藏和新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读图,我国区位指数并未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特点(有局部的高值和低值);丙主要位于江西省,经济、科教较为落后,区位指数较低。第(2)题,福建、广西区位指数为20~40;甘肃区位指数小于10;山西、宁夏、云南区位指数为10~20。
突破1 从产生原因看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分类
产生原因
主要表现
资源禀赋问题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①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③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问题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①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③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需求问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突破2 运用具体案例保障资源安全
主要途径
具体对策
广东省高考招生办
典例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挖掘资源潜力
开发深层地下淡水资源
开发替代资源
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替代常规能源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我国修建中缅油气管道,进口石油、天然气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制定相应政策,限制稀土资源出口
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我国目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
使用效益最大化
工业生产中废水治理后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大力宣传,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
规避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行为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和平开发利用
我国与相邻国家在有争议地区采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
尝试总结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自主归纳,老师指导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读1978—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下列1、2题。
1.我国非能源矿产与经济增速不匹配的省份是    (  )
A.蜀、辽    B.豫、滇    C.陇、黑    D.京、赣
2.闽、粤两省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    (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科技先进        D.地理位置优越
【解析】1选A,2选D。第1题,根据1978—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
发展对比图可以看出:蜀、辽两省非能源矿产占全国比重较高,但经济增速慢,所以两者不匹配;豫、滇两省,豫匹配不合理,滇匹配合理;陇、黑两省,匹配合理;京、赣两省市,北京匹配不合理。第2题,闽、粤两省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其经济发展。
  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密闭空间而形成的天然气气藏。文23地下储气库位于河南濮阳,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其有效工作气量达40亿立方米,可保障华北地区15天的用气量,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华北地区天然气管网互通互用等具有重大战略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只有4%左右。据此完成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