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考申论热点根基分析
2022年初级会计证报名和考试时间申论向来是拉开公务员考试成绩的重要一项.但申论也是让人最头疼的一项。那么你知道申论复习要点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申论热点根基分析,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申论热点根基分析
一、热点是申论材料的重要来源申论作答的最常见要求和最大依据就是“给定资料”,申论题目中,无论是小题的采分点亦或是作文的的总分论点均要来自于给定资料,所以考生对材料的驾驭能力也直接决定了申论考试的成绩。而有些考生读材料非常快,也有些考生读材料效率很低。究其根本,其实并不是所谓的“谁天生就阅读能力强”,而是有些考生平时工夫比较到位,储备了大量的热点知识,拿到材料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申论材料有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热点。反之,不关注热点,读材料时则会觉得步履维艰,每一句话都在与自己为难做对。
无论是在国考亦或者省考中处处都体现着热点。比如:有一年国考,在申论材料中,用了近
吉林公务省考员考试一千字的材料描述诚信兄弟——孙东林、孙水林;讲了“最美妈妈”吴菊萍;还讲到了带病坚持工作的一位老师。这些故事无不是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或者全国道德模范。如果考生平时注重关注这些重大热点事件的话,拿到材料必然觉得很熟悉,快速过一眼就能准确抓住材料的核心意思,根本不需要一字一句慢慢斟酌。甚至后面还有一道题问到:“请指出这些道德模范的精神实质。”那很明显,孙东林和孙水林被评为的是“全国诚实守信的典范”,那他们的精神实质必然是“诚实守信”。此外,在湖北省考的2020年省考县级试卷的材料四所涉及的热点——地摊经济,就与疫情下的国家政策、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材料二中的社区治理,也是与当前治理下沉的政策、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相吻合。
所以,平时如果能对国家大事熟知于心,读申论材料才能做到“快准狠”,而解读申论材料的本质思想和逻辑脉络,肯定优势巨大。
二、热点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很多考生在论证分论点时,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其实例证法的使用是最好上手成文的,但是要想使用例证法,考生就必须得有例可用,而例子也基本来源于社会热点。比如2019年省考县级的作文为“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规则”所涉及的主题为诚信建设,那么在论证的时候必然将涉及的诚信案例的例证论述,此
2020申论十大热点预测
时很多同学的案例不是春秋时期的“商鞅立木为信”,就是秦汉时期的“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等案例,作为历史典型人民商鞅、季布的案例具有说服力,但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于社会,人人皆知,人人都会书写,此时我们如果引用则不够新颖,素材比较老旧,缺乏新意,文章很难出亮点。倘若能够列举一些新时期的热点,如“信义孙氏兄弟”、“老赖贾某亭”等,则势必能够让阅卷疲惫的老师眼前一亮,犹如干旱的沙漠中望见一弯清泉,势必会对自己的文章加彩添分。
拓展:申论热点:乡村振兴战略
咸阳事业单位招聘2022公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而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目标要求和基本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从我国当前最核心、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的极具现实针对性的目标要求,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关的。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
因此,这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也是解决当前诸多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总抓手。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乡村振兴,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可以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城市畸形发展、结构调整艰难、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乡村落后,使得乡村变得不生态、不宜居,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病态,乡村振兴,可以在乡村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安居生活,成就国人安居梦想。
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复兴,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线。乡村是优秀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可以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也间接清除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糟粕,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也可以缓解因农村人口大规模、常态化、无秩序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发生系列转折。一是由发展城市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发展乡村。二是由经济的脱实向虚转变为脱虚向实,重点是发展乡村实体经济。三是由单纯一二三产割裂发展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四是由产业依赖转变为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并重,重点是打造产、镇、人、文、治兼备的乡村新生活载体。
【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相关建议】
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推进乡村绿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