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 自然经济
2 商品经济
(1)目的:直接进行商品交换。
(2)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及其属性
商品的二重属性:
乡镇公务员一年考几次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三、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四、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2 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三种最基本的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4 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一、资本主义的特征
1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普遍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
2 特征: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一方面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一是创造了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价值;二是创造了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据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
C 与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只有V 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注意区分易混概念———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四、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它表示剥削程度,资本家总是要想尽办法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注意区分易混概念———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年剩余价值率。
五、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1 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3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六、资本积累
1 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 实质: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 资本有机构成
有机构成公式是C ∶ V。(C 与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呈提高的趋势。
4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
(1)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2)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5 资本职能:
(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
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表现:
1 国家干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私人垄断资本总体利益;
3 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双重性:
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在一定时期、一定程
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创造了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加深的条件。它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众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不能克服企业
有组织有计划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不能解决失业和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
三、资本的国际流动
1 含义:即一国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2 根本原因: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
3 经济后果:
从输出国看:
(1)垄断资本家可以获得巨大利益;
(2)使本国投资幅度下降,国内经济停滞,失业加重。
从输入国看:
(1)推动了它们内部商品经济成分的发展;
(2)沦为资源被掠夺,生产力发展严重受阻,广大众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概念
计划经济体制,或称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1 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2 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 市场行为的竞争性;
4 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5 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众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 产权清晰;
2 权责明确;
3 政企分开;
4 管理科学。
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三、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统治和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机构组成。
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告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
改革的形式:股份制。
改革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产业结构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1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分。
2 优化产业结构
(1)“三农”问题。提出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以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
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 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2 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
中铁快运招聘
三、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
四、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
五、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
六、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七、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八、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九、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十、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市场体系
一、概念
往年公务员考试成绩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二、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
1 商品市场;
2 金融市场;
3 劳动力市场;
4 房地产市场;
5 技术和信息市场;
6 期货市场。
三、市场规则
1 市场进出规则;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大全2 市场竞争规则;
3 市场交易规则;
4 市场仲裁规则。
收入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