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单科医学院校建设“新医科”路径探索与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中国医学教育网学员登录入口关键词: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时间新医科;路径;研究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面试培训班在哪里新医科建设,是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医疗卫生改革和医学医疗理念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健康中国2030"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而提出的。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医学教育要围绕全周期、全过程维护众健康需要,加快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深化临床、预防、中医、护理等专业改革,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医学人才。
基于此,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态势、医学科技新成果的背景下,拓展现有医学专业的内涵建设,布局新兴医学或相关医学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地方医学院校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他们对“新医科”的认识、认可和探索实践,必将对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产生极大影响。综合类院校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尖端科研平台聚集,医学招生规模较小,在探索医科与工科、理科、文科交叉融合形成“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或相关专业,以及通过尖端科研平台与教学互动,培养创新拔尖医学人才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更具有引路作用。而地方单科医学院校学科门类相对较少,资源条件相对短缺,招生规模较大,人才培养定位以适用型为主,不容易探索学科交叉发展和精英化培养拔尖人才的“新医科”之路。但着力从改造老专业,拓展现有医学专业的内涵建设,布局新兴医学或相关医学专业入手,推动“新医科”建设。更具有广泛性和辐射示范性。因此,本课题主要探究地方单科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路径。
  “新医科”是国内高等医学教育界提出的全新概念,是对医学教育面向未来走向的新思考、新探索。2017年2月,教育部起步新工科建设,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2018年6月后,教育部以新工科建设为起点,提出面向新时代、新形势和“互联网+”的未来,全面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
四新”建设在高等教育界开始被广泛解读、探索和实践。2019年4月教育部成立“新医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一年来,“新医科”建设基本停留在政策的解读和理念的深化阶段。国内外鲜有研究者。教育部指出,“新医科”旨在通过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新模式,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新工科”等其他体系建设交互推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方兴未艾的医学新领域,打造中国特的“新医科”教育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国家“新医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国强认为,“新医科”应该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教育模式向多学科交叉模式转变;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培养适应技术革命和生命科学变革,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前沿问题的创新人才(基于工程的医学)。该校“新医科”建设路径和思路是:第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为一体,
塑造医德之魂;建机制促整合,夯实能力之基;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医科发展之路。南开大学医学院在全国率先举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为“人工智能+医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建设新兴医学专业之路,据其负责人解释,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有效的模式。2018年4月,东北大学与沈阳军区总医院签订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建协议,探索医工结合,培养“新医科”创新人才。由此可见,对“新医科”的探索,尚停留在985院校层面上,且关注在“高大上”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医学人工智能、医学信息科学等尖端前沿研究上。地方院校还没有开展实质上的研究实践。更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理念、规范和模式。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在于,“新医科”是国家主导的高等医学教育新方向,它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必定会深远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架构、教学质量标准与规范等等医学本科教学基本建设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文化重塑。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解释主要针对水平实力强大的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创新拔尖人才。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院校积极开展“新医科”研究,既可以探索建设适宜于本校实情的“新医科”,从而跟上高等医学教育步伐;也可以为某一个层次和类别的院校提供参考模式
和经验,尤其是高水平院校无法落实推动的基层医学创新适用人才培养方面(比如基于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掌握使用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等技术的基层适用人才培养模式、“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生命全周期大健康理念的医养结合的基层护理适用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的办学经验,从而更广泛的推动“新医科”建设。因此,在众多985医学院校通过“新医科”建设,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新医科”建设,进一步厘清和丰富地方单科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架构、传统专业内涵和教学质量标准,具有重要研究和实践价值。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地方单科医学院校如何通过改造传统专业内涵,实现向“新医科”建设转型。
研究内容
  (1)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态势、医学科技新成果的背景下,在“新医科”建设中,对传统医学专业内涵建设的反思。即,拓展传统医学专业内涵的原则、方向和路径。
  (2)在智慧医疗、医养结合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下,探索布局“护理+康复+健康管
理与服务”、“医学+大数据技术与分析”形成新兴医学专业,培养面向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适用型创新医学人才的路径。
2022年西安最新招聘  (3)围绕“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升级改造学校已承担的“卓越医师1.0版”两个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农村订单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医科”建设中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进一步优化卓越医师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医教协同和课程整合,融入更多人文因素,培养有基础有灵魂有温度有技能的医学适用人才。初级会计考试报名时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