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作者简介:易小平(1982— ),男,汉族,湖南洪江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诊断。基金项目:2019年中南大学教改课题“‘智能+’时代AI辅助‘新医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Y156)。
全球工业革命和生命科学革命背景下,对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广泛运用,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辅助诊断等技术不断成熟,甚至能“代替”医生更好的完成技术性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工程等成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威胁人类伦理和长远的生存发展。这意味着医学人才在未来执业中不但要会运用知识和技术,同时更要成为“有灵魂”的存在,能发挥“人”无法被机器取代的人文情怀、人性光辉、人本立场,用“人”的价值判断来关注、省思及解决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多所高等学校期间以及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四新”建设要求。其中针对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医科”建设,以“医文、医工、医理、医+”交叉学科为支撑,培养能适应新一代技术革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018年教育部与中央14个部委和单位联合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
划2.0,全面拓展新医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医科”建设以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为导向,要求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与社会需求更紧密契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价值观教育融入医学生线上专业课的育人路径,是实现医学教育培养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线上课程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新医科”中国体系建设的
中国医学教育网学员登录入口时代要求
中国邮政2023招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国家之前的竞争日趋激烈,而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利益主体多元、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推进“双一流”建设,增强中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面向世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医学卓越人才,既是“新医科”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也是“新医科”建设的时代要求。这既要求
我们在医学人才的专业培养上具备国际视野,主动与国际接轨,立足国际一线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加强质量建设,更必须有中国特、时代特征、医学职业特性的价值观教育体系,通过传递主流价值观培
养医学生中国特的家国情怀,保持国家主体性与民族认同感的延续与稳定,并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视野上打造“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体系,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等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是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深化“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现实需要
不管科技如何进步,医学的发展如何智能,医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新医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从人的整体出发,聚焦服务需求,积极支持探索构建医工结合、医理交叉和医文融合的大健康学科体系,使之成为更加符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教育体系。而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指知识体系的相互补充、相融相合,更是价值体系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终形成创新体系的相互转化、相与有成。让医学“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内涵与价值观融入专业医学课程,让“人民健康优先”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发展与医学教育改革,内化为每一个医学生的特殊职责与使命。
(三)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新医科教学实践的迫切诉求
2017考研国家线多少当代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在于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有效性的衡量在于是否能满足学生需求和期待,为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可持续的成长与发展。“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
的革命同等重要。”这一观点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层面强调形成明确、稳定价值观的重要性。“新医科”建设时代,现代医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如表现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纷繁复杂;卫生领域、医疗资源的差异和不平等;过度医疗引发的医患关系紧张;疾病谱的改变导致单纯生物学困境、环境与行为风险不断增加,新冠疫情传播带来的新的压力与挑战;学科间团队合作问题,等等。医疗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变化、压力与风险,也在参与形塑医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让他们生成困惑、在矛盾中挣扎、甚至对职业失去信心。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自信、没有坚
摘 要:“互联网+”时代医学专业教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培育新一代医学人才是重点和难点问题。虽然在医学课程中我们也有不少课程思政的实践,然而在日趋普及的线上课程中如何更系统、深入的融入德育,实现价值引领仍是亟待探索和改进的难点。本文就新医科背景下线上课程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线上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和探讨。关键词:“新医科”;医学线上课程;价值引领;路径探索
央企直招出国劳务网站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线上课程价值引领的实施路径探索
易小平  欧利红  廖伟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78)
127
定的从医的信念,没有对医学事业的不懈理想追求,也就无法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在职业中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因而医学教育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针对性的回应医学生在成长中的关切和诉求,需要带领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与价值有关的问题,鼓励他们审慎和全面的思索自己的价值观及整个社会的价值问题,引导他们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价值观念。而基于专业课程的现实性、实践性、渗透性的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拓展,融入了更多价值理性的专业医学课程也必然实现其内涵式提升与发展,对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线上课程价值引领的实施路径
“互联网+”时代,新的技术、场域、互动形式正在深刻渗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向融合,在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在促进医学与理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在助力国际医学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在培育着新一代医学生成长、创新、成才。当优质教育内容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产生深刻的变革,开辟一片新的智慧的蓝洋,这就是“新医科”医学教育的广阔前景和未来。无论如何变化,教育的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是不变的,而如何科学的、高效的使用微课、慕课等材料,通过翻转课堂、网络互动等线上教学策略,在传播知识技术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与
实效,是医学教育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已有医学专业线上教学的价值引领探索
课程思政理念已得到了医学院和医学类专任教师的关注和认同。医学类课程对思政的积极探索,主要集中在从微观上进行包括促进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医学生通识课中的某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如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上海交大医学院通过渲染爱国情愫、推送科技新知、洞悉国情民生、嵌合思辨意识、渗透创新思维、点亮社会共识、浸润职业道德、夯实职业素养、蕴涵医学人文和融通网络平台十大举措,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活动都离不开网络作为平台进行渗透。中医类课程思政的实践较为丰富。各地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药药剂学、天然药物学针灸等课程中都进行了德育、价值观教育的渗透,通过诠释古典医籍、讲解名医医话等进行德育内容渗透;通过课前仪式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的教学环节的实现路径探索,融入民族情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中国精神,树立医德信念。课程思政的探索也在药学、护理、临床等医学专业课程中悄然兴起。这些学校的课程或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或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出发,将新时代新思想融入课程建设,从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但实际利用线上课程来融入日常的、广泛的、系统的价值观教育还有待加强。
(二)优化现有医学教育线上课程价值引领路径
为加强当前医学教育的立德树人效果,优化线上课程的价值引领路径,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新医科建设”为指导方向,从一门具体线上课程设计的微观层面,上升到专业层面的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从学科专业设置、教师能力培养、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资源挖掘、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共同致力于建设医学专业线上课程价值引领更融会贯通的教育教学体系、更具推广性的教学模型及长效机制,实现医学专业线上课程育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首先,对医学院教师、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及访谈,聚焦现实的价值观问题。网络调查问卷既能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及范围广的调查活动,收集丰富、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匿名的技术处理让参与者相对没有负担的坦诚作答,能更真实的反映现实问题,得到科学、客观的调查结果。
其次,通过把握第一手学情资料信息,并结合“新医科”时代需要、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生发展规律模型,分析与制定能实现医学专业线上课程与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并不断深入推进的课程目标、内容。
最后,线上在优化及细分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应在课堂设计和实践中结合本医院相关科室前辈的奋斗经历、奉献事迹和突出实绩,传递爱国、敬业和奉献精神,建立专业、学科自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并在线上
课程中,要以现实生活中短故事、短视频等形式开设“育人三分钟”专栏,并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医学伦理与价值观念,融入友善、平等、公正、法制等价值观,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课程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力量,并身体力行。
三、结语
医学线上课程的运用与发展不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而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和必由之路。在建设网络课程,发展医科线上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其中融入及凸显医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共同为立德树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林艳,许国贺,陈俊英,等.多平台搭配,打造优质在线课[J].大学化学,2020,35(5):44-47.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祁英,王晓明“互联网+”校园联合PBL在放射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99-100.
公务员考试 报名[3]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340(12):6-11.[4]周劫人.医学是一种“人学”[J].新华月报,2011(21):58-59.
[5]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