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号:2009-173
四级准考证查询报
          项目名称:大菱鲆出血病的诊断与措施的研究
          人: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委托日期: 20090407
         
         
  查新机构(盖章):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查新完成日期: 20090409
○○○年制
查新项目
中文:大菱鲆出血病的诊断与措施的研究
   
英文:Research of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to bleeding disease of Scophthalmus maximus
一、查新目的
  成果鉴定
二、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1、该课题从形态、生理生化、系统发育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等方面分析,从出血大菱鲆中分离到的5株菌中,4株为弧菌(溶藻弧菌),另外1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
2、利用分离出的菌株对山东出入境鱼类及养殖鱼类样品进行了感染和监测,健康鱼类表现出多种出血病病症。本实验成功分离出导致大菱鲆出血病症的细菌病原菌,并感染健康大菱鲆,证明溶藻弧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可以导致大菱鲆出血病,建立了对大菱鲆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技术,对于进出境大菱鲆鱼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海宁人才网
三、查新点与查新要求
查新点:
1. 从大菱鲆中分离出溶藻弧菌以及耶尔森氏菌。
2. 实验证明溶藻弧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可以导致大菱鲆出血病,建立了对大菱鲆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技术,对于进出境大菱鲆鱼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查新要求:国内查新
四、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检索的数据库:
1.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1989-2009
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9
3.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1999 - 2008)
4.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 - 2009)
5.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2000 - 2009)
6.     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1980-2008
7.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1984-2008
8.     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1985-2009
9.     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1988-2008
10.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1985-2008
11. 国家知识产权局(v
12. 国家科技成果网(
检索词及检索策略
1.大菱鲆                  2.出血病                  3.溶藻弧菌   
4.鲁氏耶尔森氏菌                                    5.分离鉴定
检索策略: 
  策略一  1*2+3+4
  策略二  1*2+3+4)*5
 
五、检索结果
根据用户提供的查新点和检索词,制定了上述中文检索策略,查了上述中文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10篇相关论文、专利文献如下:
1. 【题 名】两株养殖大菱鲆体表出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作 者】李杰; 莫照兰; 茅云翔; 肖鹏;
【机 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刊 名】海洋科学,2008,10.     
【关键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出血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文 摘】从秦皇岛和胶南患出血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肾脏中分别分离得到优势菌株MHK_2JN,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这两株菌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6.30×10~3cfu/尾和2.51×10~4cfu/尾。对病原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及进化树分析表明,MHK_2JN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高度一致。API ID32E快速鉴定结果表明,MHK_2JN生理生化特征与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菌株LSE_6一致,属于迟缓爱德华氏菌。经API ZYM酶活检测,MHK_2JN的碱性磷酸盐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LSE_6,这两项酶活特征有望作为区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一个标准。
2.【题 名】养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及鉴定 
【作 者】王斌; 孙岑; 范薇; 刘双凤; 刘永波; 孙彦珂;
【机 构】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
【刊 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2期       
【关键词】大菱鲆; 细菌鉴定; 迟钝爱德华氏菌; 感染;
【文 摘】从全身弥漫性出血合并腹水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编号为L-49231L-59231L-59232。选用L-49231,通过注射、浸泡和灌喂3种途径分别对两种规格(全长(12±2)cm,体重(30±2)g;全长(18±2)cm,体重(125±5)g)的养殖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此菌可经上述3种途径造成该病的发生,注射和浸泡方式的感染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100%66.7%;灌喂方式未见死亡,感染率为85.7%。该菌经革兰氏染为阴性,杆状,大小为2~3μm×1~1.2μm,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为阳性,氧化酶为阴性,V.P试验为阴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爱德华氏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L-4923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3.【题 名】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 者】于兰萍; 王斌; 李艳; 胡亮; 赵凤梅;
【机 构】大连水产学院; 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刊 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05.     
【关键词】大菱鲆; 细菌鉴定; 创伤弧菌; 感染试验;
【文 摘】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1085×107cfu/mL,剂量0.1 mL/)、灌喂(4×106cfu/mL,0.5 mL/)和创伤浸泡(4.7×105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1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4.【题 名】一株牙鲆出血症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作 者】莫照兰; 茅云翔; 陈师勇; 张振冬; 张培军;
【机 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刊 名】高技术通讯,2001,12. 
【关键词】牙鲆; 16SrRNA基因; 系统发育学分析; 鉴定; Vibirocarchariae;
【文 摘】从患出血症养殖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 4 ,革兰氏阴性 ,杆状 ,有极生和侧生鞭毛 ,能运动 ,菌落半透明。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 GN细菌鉴定系统测试 ,结果表明菌株M 4V .carchariae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M 4的分类学地位 ,测定了其 16SrRNA基因序列 ,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结果表明菌株M 4V .carchariae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 ,菌株M 4可鉴定为Vibirocarchariae
5.【题 名】大菱鲆病毒性出血病病毒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硕士论文) 
【作 者】李向勇;
【导  师】黄倢; 张士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年度】2004
【文 摘】大菱鲆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自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大菱鲆的养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近年来,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菱鲆的各种疾病不断发生;病毒性出血病便是其中危害较大的一种。 虹彩病毒引起的鱼类疾病最早发生在欧美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日本、台湾及我国大陆地区也不断有这类疾病的报道。在我国,鳜鱼中的虹彩病毒(ISKNV)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何建国等测定了该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并做了其他的一些相关研究。 2002年,在山东省沿海的养殖大菱鲆中发生了一种出血性疾病,史成银等在病鱼组织切片中发现了虹彩病毒样粒子并怀疑该病为虹彩病毒引起的。我们在农业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资助下,重点进行了病毒的基因文库的构建和部分序列分析的研究,建立了病毒的部分DNA文库,测定了病毒的部分序列并进行了序列的分析,同时我们还对病毒粒子进行了初步的SDS-PAGE电泳分析。
6.【题 名】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原的鉴定及其免疫保护的初步研究(硕士论文) 
【作 者】范文辉;
【导  师】黄捷; 2023年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包振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年度】2005
【文 摘】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入国内,之后在我国迅速形成工厂化大规模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接踵而至,特别是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通过对2004年的黄海所病研室收录样品流行病调查发现了两种主要的细菌性疾病,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照外观症状,将它们称为出血症和溃疡症。这两种疾病死亡率高,常造成急性死亡。出血症的主要症状为早期体变暗,平衡失调,不再摄食,少部分鱼还出现了在水中狂游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大面积出血,鳍条充血发红,严重时可溃烂,解剖可见肠胃空,肠壁严重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或出现血斑,脾脏、肾脏肿大并稍微褪。溃疡症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眼球凸出等,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招聘解剖可见鳃丝贫血,肝脏充血,肾脏和胆囊肿大,肠壁充血并呈透明状,从出现发病症状起,大约一周后开始出现死亡。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N,革兰氏阴性,弯或直短杆状,具极生单鞭毛,可运动,TSB培养基上菌落半透明,MN菌鉴定为L.anguillarum
7.【题 名】鳗弧菌和溶藻弧菌二联疫苗对大菱鲆的免疫效果 
【作 者】曹宏梅; 李健; 战文斌;
【机 构】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东青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刊 名】中国水产科学,2006,03.     
【关键词】大菱鲆; 二联疫苗; 鳗弧菌; 溶藻弧菌;
【文 摘】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分别用0.3%福尔马林灭活,制备成鳗弧菌和溶藻弧菌2种单苗,并将2种菌等量配制成二联疫苗,单次腹腔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almus maximus)。通过检测免疫后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抗体凝集效价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攻毒实验比较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对所测定的各免疫指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联疫苗后期效果低于2种单苗。二联疫苗对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52%83.24%,而鳗弧菌单苗对鳗弧菌攻毒、溶藻弧菌单苗对溶藻弧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37%74.89%。可以认为2株菌具有制备二联疫苗的可能性。
8.【题 名】二联疫苗及药物对大菱鲆的免疫影响研究 (硕士论文) 
【作 者】曹宏梅;
【导  师】李健; 战文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年度】2006
【文 摘】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常见致病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制备了二联疫苗,探讨其免疫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第二部分研究了在鳗弧菌疫苗免疫接种大菱鲆之前使用药物对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麦岛试验基地进行,健康大菱鲆(Scophtalmus maximus),体重31.2±1.9g,水温18±2 1.通过0.3%福尔马林灭活分别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2种单种疫苗,并将2种菌等量配制成二联疫苗,单次腹腔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almus maximus)。免疫剂量为0.2ml,每周采血1,通过检测免疫后血清中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抗体凝集效价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比较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对所测定的各免疫指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联疫苗后期效果低于2种单苗。二联疫苗对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52%83.24%
9.【题 名】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
【作 者】胡亮; 赵凤梅; 于兰萍; 李艳; 王斌;
【机 构】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刊 名】水产科学 , Fisheries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7期   
【关键词】大菱鲆; 出血症; 副溶血弧菌;
【文 摘】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cfu/ml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7种药敏纸片对确定病原性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0603121菌株为3.0×108cell/ml时只引起个别试验个体轻微症状,1.0×109cell/ml可造成100%感染率,40%死亡率,可确定L-0603121菌株为引起大菱鲆出血症的致病菌株。药敏试验表明,L-0603121株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结果,确定L-0603121株菌为副溶血弧菌。
10. 利用大菱鲆鳍细胞系繁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的方法
【申请号】 200510045184.4   【申请日】2005.11.17
【公开号】CN1793342 【公开日】   2006.06.28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地  址】26600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
【发明人】樊廷俊;丛日山;王丽燕;耿晓芬;杨秀霞;李明玉;于秋涛;
【专利代理机构】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中南
【摘要】一种利用大菱鲆鳍细胞系繁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的方法,它是以大菱鲆鳍细胞系细胞为繁殖体系,先将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接种至对数期大菱鲆鳍细胞系细胞上,22吸附2h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 MEM培养液置22培养,并于病毒接种后第4天收获培养物,经-30冻融 1次后,离心收集上清液中的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液。本发明所得的繁殖病毒,数量大,感染能力高,可直接用于病毒疫苗的制备与生产,提高养殖大菱鲆的存活率。
六、查新结论
检索并筛选出1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 文献1-3主要报道了对大菱鲆体表出血病和出血性败血症病菌的分离和鉴定。与本课题研究的病原菌种类不同。文献1-2研究的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文献3研究的病原菌为创伤弧菌。
2. 文献4主要报道了对牙鲆出血症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研究。与本课题研究的鱼类不同,本课题针对的是对大菱鲆的研究。
3. 文献5报道的是对大菱鲆病毒性出血病病毒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所研究的病毒为虹彩病毒。未涉及溶藻弧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
4.文献6报道的是对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原的鉴定及其免疫保护的初步研究。病原鉴定为L.anguillarum未涉及溶藻弧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
5.文献7-8报道的是鳗弧菌和溶藻弧菌二联疫苗对大菱鲆的免疫的研究。侧重的是免疫方面的研究。未涉及对溶藻弧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和鉴定方面的研究。
6.文献9报道的是关于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未涉及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7.文献10为专利,报道的是利用大菱鲆鳍细胞系繁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的方法。研究的是用大菱鲆鳍细胞系繁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毒,与本课题研究内容不同,本课题研究的是细菌性病原菌溶藻弧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综上,国内文献中未见和本课题研究的查新点完全相同的研究文献。
    查新员(签字):                  查新员职称:馆员
    审核员(签字):                  审核员职称:研究馆员
                                            (科技查新专用章)
                                        20090409
七、查新员、审核员声明
1)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和准确的。
2)我们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查新、文献分析和审核,并做出上述查新结论。
3)我们获取的报酬与报告中的分析意见和结论无关,也与本报告的使用无关。
          查新员(签字):                审核员(签字):
          20090409            2009 八小时双休的工作招聘 04 09
八、附件清单
 
九、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