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教育财会研究
2021年4月Vol.32 No.2
STUDIESOFFINANCEANDACCOUNTINGINEDUCATION
Apr. 2021
[收稿日期] 2021-01-06
[作者简介] 吴高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财务处处长,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孟运,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
生,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孟凡斌:山东科技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管理
[基金项目] 山东教育会计学会重点项目“高校多渠道筹措资管理系统及制度建设研究(sdjk2019003)。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社会捐赠的思考与对策
———以山东省为例吴高波 孟 运 孟凡斌
(山东科技大学财务处,山东青岛266500)
[摘要] 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理支持的格局。我国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占高校总体比例不足5
%,却可获得超过30%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相比之下,地方高校能够获取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分有限,更需要通过发展社会捐赠来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地方高校获取社会捐赠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教育经费;资金压力;社会捐赠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  一、引言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进程和质量。然而在地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始终存在着资金不足的困境,一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能满足地方高校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筹资渠道相对单一狭窄,难以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积极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吸引社会捐赠以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社会支
持长效机制[
1]
。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建设高校要建立多元新疆2022成人高考录取查询
筹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吸引社会捐赠将成为地方高校募集资金的重要战略。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2740所,其中省属
及以下的地方高校2
622所,占总数的95.56%[2]
江苏省二建报名时间,但2018年地方高校所获财政性教育经费仅为总体的68.1%。从地方高校数量和所获教育经费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拨款明显不足,教育经费的短缺无法无法有力支撑地方高校发展需求,更不利于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高校吸引社会捐赠的工作情况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从整体角度对高校的社会捐赠进行研究,如钱晓田(2019)基于长尾理论视角探究了“小额捐赠”对
我国高校的重要意义[3];左旋(2020)研究了区域差异对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的影响[4];王战军、陈武元等(2019)借鉴国外高校成熟的资金筹措经验对我国高校捐赠收入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5],[6]。也有部分学者如程天权(2018)、刘旭东(2019)等对“双一流”高校的捐赠收入进行了研究[7],[8]。但总体来看,少有学者从地方高校的角度,对社会捐赠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究地方高校争取社会捐赠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山东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传统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中共山东省委第十一届第十二次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山东建成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文化强省等远景目标,山东省将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通过对山东省地方高校争取社会捐赠的情况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推动我国地方高校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省级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本科高校,以山东省为例,2018年山东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三,达到485.35亿元,但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23792.3元,在庞大的人口背景下显得僧多肉少,短期内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难以改善,严重制约地方高校发
展,因而地方高校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源办大学将是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刻不容缓。
  二、地方高校社会捐赠现状教育人才网
山东会计信息网
(一)地方高校过度依赖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
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收入决算表,地方高校收入由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三部分共同构成,其中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捐赠收入作为其他收入中的一部分,占极小比例。以山东省为例,在2016-2019四年中,地方高校的财政拨款收入与事业收入占决算总收入的比例全部在90%以上(如表1),虽然其他收入在持续增加,但占总收入的比例仍然过低,获取捐赠收入较少,难以有效缓解地方高校资金不足的困境。
表1 近四年山东省高等教育收入情况
年份决算总收入(万元)财政拨款收入(万元)事业收入(万元)其他收入(万元)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占比20192901280.111690925.86929429.54280924.7190.32%
20182479028.781427695.91863660.8718767292.43
20172215965.441284830.07819451.41111683.9694.96%
20162083034.661233249.35736814.01112971.394.58%
  资料来源:由山东省教育厅部门决算表整理
  (二)地方高校社会捐赠的规模较低
国内外顶尖名校都十分注重争取社会的捐赠。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顶尖名校的捐赠收入能够达到总收入的30%以上[9],[10],国内部属高校中,捐赠收入也逐渐成为其获取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表2为2018年基金会捐赠收入排名前十的高校,这些高校的基金会资金雄厚,年度捐赠收入规模庞大,甚至可以超过部分地区一省地方高校的总和。与国内外名校相比,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捐赠水平严重落后。在对山东省地方高校捐赠收入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仅20所高校披露了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信息,超半数的地方高校无任何社会捐赠数据。表3列示了山东省属地方高校2016—2018年的社会捐赠情况,可以看出虽然近三年地方高校捐赠收入的均值与总额持续上升,但高
校间的捐赠收入标准差也明显增大。2018年的捐赠收入中,超过平均值的高校仅三所。这反应出地方高校之间的社会捐赠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虽然个别高校的社会捐赠发展有了显著进步,但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社会捐赠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表2 2018年基金会捐赠收入排名前十高校
名称净资产
(万元)
捐赠收入
(万元)
占高校总
收入比例
清华大学83416321362210.70%
北京大学57023812749810.59%
浙江大学277727454853.61%
北京师范大学96719401868.02%
上海交通大学142714336702.63%
复旦大学82091278413.35%
中山大学28221268793.15%
中国科学院大学4531119568未公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6540173803.19%
南京大学125932140112.58%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搜集整理
(三)地方高校社会捐赠科学管理程度较低
高校基金会作为社会对高校捐赠的平台,其发展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汇集社会资源,在增强自身发展
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截至2020年8月,山东省的41所省属地方高校中仅26所成立了教育基金会,20所高校披露了最新的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信息,6个高校基金会为2018年后成立或未公布捐赠收入信息。在剩余的高校中,有5所高校设有校友会或合作发展处等部门,10所高校未设立任何基金会、校友会网站及其他管理机构。
FTI是2012年由基金会中心网与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开发,反映我国基金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项目信息的披露程度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满分为100分[11]。通过调研山东省地方高校基金会的FTI得分发现,山东省属地方高校的FTI平均得分为58.46分,虽然略高于2019年我国教育类基金会53.9分的平均得分,但仅11所地方高校的FTI得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综合来看,山东省地方高校的基金会信息披露程度不高,且对社会捐赠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基金会作为一个有效的筹集与管理社会资金的平台,能够对地方高校增加社会捐赠收入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长此以往会增加社会公众对基金会运行模式的担忧,引发公众对基金会作用的怀疑和不信任,降低对高校进行捐赠的意愿。
表3 山东省地方高校基金会捐赠收入情况
名称均值(万元)标准差(万元)最小值(万元)最大值(万元)总额(万元)2018年净资产1953271324111165371092018年捐赠收入113423132210271
215532017年捐赠收入478.2808.219350681302016年捐赠收入237.5318.7012203563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搜集整理
  (四)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捐赠水平不匹配
表4 2018年部分地区地方高校基金会
地区地方高校
数量(个)
基金会净
资产总额(万元)
基金会捐赠
收入总额(万元)
广东3614346015268
江苏3818724718808
山东413710921553
浙江327477024200
河南382802415957
  数据来源:来自基金会中心网及高校整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拥有更多的富有体以及更为浓厚的慈善氛围,慈善组织中的制度更加完善,业务处理能力更强,社会中的企业与个体拥有更强的捐赠意愿[12]。在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五个省份的地方高校基金会净资产及社会捐赠收入情况中(表4),虽然地方高校的数量庞大,却未能吸引到更多的社会捐赠,一些部属顶尖名校的捐赠收入甚至可以超过一省地方高校的总和。以山东省为例,其地方高校数量与基金会净资产总额严重不对等,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高校社会捐赠发展水平的不匹配显现出了地方政府对社会捐赠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与引导,现有的政策无法引导更多的社
会资本进入到地方高校,未能在社会上树立有效的社会捐赠文化和形成浓厚的社会捐赠氛围,没有充分引导社会体捐赠意识的形成。
(五)地方高校的捐赠收入与同地区部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
在配比政策的影响下,部属高校因其雄厚的综合实力、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较强的声誉优势,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捐赠,其捐赠收入规模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马太效应”。而地方高校由于对社会捐赠的重视程度、科学管理程度上与部属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没有开发出其所在地区的捐赠潜力。在表4的基础上,对五省部属高校的社会捐赠情况进行整理(如表5)并进行对比,发现五省共有18所部属高校,2018年基金会净资产共计64.29亿元,当年捐赠收入共12.17亿元,五省部属高校的基金会净资产和捐赠收入都远超数量庞大的地方高校,且在18所部属高校中,仅一所高校没有设立社会捐赠及校友管理机构,充分表明了部属高校更加重视社会捐赠的发展,对社会捐赠的管理也相对较为完善。
表5 2018年部分地区部属高校基金会
地区部属高校
数量(个)
基金会净
资产总额(万元)
基金会捐赠收入
总额(万元)
广东36369134101
江苏1027521734671
山东3262697514
浙江227772745485
河南000
  数据来源:来自基金会中心网及高校整理
总体来看,造成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捐赠收入匮乏、捐赠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1.部分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社会捐赠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捐赠的发展,虽然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社会资本进入高校,但仍缺少更加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2.社会中未形成良好的捐赠文化和捐赠氛围,地方政府没有有效激发当地的企业和民众积极参与捐赠的热情。
3.地方高校受传统体制的影响,高层管理者观念落后,没有重视社会捐赠的发展,且对社会捐赠的科学管理程度较低,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长效机制。
4.由于综合实力、社会认可度以及声誉等方面不强的原因,地方高校未形成自己的鲜明优势和学校特,难以对社会公众和校友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进入高校。
  四、地方高校吸引社会捐赠的举措
教育观(一)创新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在美国,高校的校长及高层管理者都十分重视捐赠工作,校长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完成每年的筹资任务[13]。相对而言,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社会捐赠的重要性,在捐赠工作上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高校应该按照“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基本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在思想上破除体制障碍,转变原有的思想和工作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社会捐赠的重要性,推动地方高校筹资渠道的优化升级。地方高校首先要在高层管理者中实现观念和工作模式的改变,改变过分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及事业收入旧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模式,制定社会捐赠激励政策,鼓励二级单位和广大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吸引社会捐赠,拓宽社会捐赠这条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渠道。
(二)加强高校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声誉
良好的声誉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也是高校回馈校友最好的礼物。地方高校应利用宣传工作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日益发达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网络报刊等宣传手段,结合自身发展经历和学校特,积极向社会宣传高校发展沿革过程、建设成就、大学文化、远景规划等,形成良好的高校品牌效应,提高自己的声誉和社会认可程度。宣传工作的进行可以带动新的捐赠方式,如网络捐赠、小额捐赠等[14]。拥有良好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的高校能够对社会公众和校友产生更大的捐赠吸引力,促进社会捐赠的发展。高校声誉具有存续不稳定的特点,一旦受损便很难挽回,社会公众和校友也会随之对高校丧失信心。因而地方高校应当及时有效地公开和披露各类与捐赠相关的信息,例如基金会的各类工作章程、年报以及外部审计结果,还有资金的使
用情况和项目的执行情况也应及时地向社会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维持和提升高校的声誉,从而增强社会公众及校友的捐赠信念。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高校筹资积极性
地方高校在募捐工作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校整体缺少募捐动力。“双一流”建设方案强调要在高校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高校产生吸引社会捐赠的内生动力。对于资金筹措的工作成果,地方高校要建立考核标准并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采取薪酬激励、绩效激励等措施,提高基金会工作人员、筹资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高校中形成主动寻求社会捐赠的工作模式。地方高校不仅要从学校层
面主动寻求社会捐赠,更要鼓励各个院系、部门自主寻求捐赠。在院系层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校友优势,与学校基金会等有关部门机构形成合力,创新筹资组织形式,主动寻求社会捐赠。此外地方高校可以在各个院系之间,利用高校的经费资金设置配比,从而在院系层面建立有效的筹资激励机制。
(四)树立正确育人导向,完善校友管理体系
公众对高校的认同感不高,校友缺乏“母校情结”,都是地方高校捐赠吸引力不强的重要原因[15]。对高校而言,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学生入学开始,地方高校就应当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关怀,加深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弘扬中国优秀的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捐赠文化氛围。
地方高校应当意识到任何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被打上这所大学的烙印并且伴随一生,且校友是高校更容易获取到的社会资源,校友会对高校而言也是有效的资源汇集平台。尽管许多高校已设立校友办公室等管理机构,但往往其工作职责和权限过于简单,且缺乏足够的工作人员。地方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友的联系和沟通工作,推动校友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充分发挥校友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在管理机构和各个院系之间建立协调联合管理机制,形成高效细致的校友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创新捐赠管理模式,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由前文分析可知,许多地方高校至今仍未设立任何捐赠管理机构,即使在已经设立的高校,管理部门也都过于单一且效率低下,工作人员的配备也严重不足。地方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外部环境现状,从制定计划、项目管理、校友工作、宣传工作、投资运作、绩效管理、信息管理、法律支持等方面入手,细化社会捐赠管理工作的分工,构建(打造)更加专业、灵活、高效的社会捐赠管理模式,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社会捐赠管理体系,完善地方高校的社会支持长效机制,这是其社会捐赠发展的关键突破环节。
根据民政部最新的统计数据,2016年山东省共有各类基金会135个,平均职工人数3.99人,职工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33.4%,这反映了我国高校基金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落后。工作人员数量的不足和有限的专业水平,将不利于地方高校社会捐赠工作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地方高校基金会应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在筹资战略与技巧、职业素养等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筹资团队。
  五、地方政府发展社会捐赠的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捐赠政策,营造浓厚的捐赠氛围
社会捐赠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结构,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问题,积极引导更多优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地方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中来。首先应组织相关专家,对当地社会捐赠的发展进行咨询论证并出台详细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帮助地方高校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社会捐赠管理模式。其次应从主管部门的层面加强对高校募捐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利用政策工具提高地方高校对社会捐赠的重视,激励其主动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地方高校的社会支持长效机制的完善。此外,政府应有意识地引导社会捐赠氛围的形成,利用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弘扬捐赠文化,强调捐赠行为对捐赠双方的重要意义,树立企业和个人捐赠的宣传典型,使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提升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