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唐诗三百首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希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与哥哥分别的路上,天上的乌云刚刚升起,送别的路亭边,树叶凋零。所叹的是,人和大雁不同,不能一起分向远方,我和哥哥只好分离了。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
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咏风(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300首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云南省考试中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考研成绩21号几点公布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中国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网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天津市2022年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山居秋瞑(王维)
教师资格证每年什么时间考试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