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求分析初探
作者:丁卫泽 吴延慧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3
        [摘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系统始于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培训的首要和必经环节,需求分析是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内容及如何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运用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的方法,可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求分解为校方需求和个体需求。文章以某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个案,提出培训重点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期为有效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现实思路。
        中国农业银行主页>公务员报录比查询[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求分析
        [作者简介]丁卫泽(1964- ),男,江苏如皋人,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现代化及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吴延慧(1983- 陕西省高中录取分数线2022),女,河南方城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江苏南通226019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5-0063-03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已成为高校教师培训的日常工作。但是,作为培训的首要和必经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无法保证培训的准确、及时和有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研究也不多。笔者查阅了2004年以来国内教育技术方面的主要刊物,如《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中国远程教育》,在这些杂志刊登的文章中,有94篇是关于教师培训的,而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只有9篇,占全部文章的9.57%,其中涉及培训课程内容的有5篇,涉及培训模式方法的有5篇,涉及培训组织管理的有3篇,只有1篇涉及培训需求分析。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20世纪60年代,McgeheeThayer等人提出了一种通过系统评价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7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已成为国外组织心理学的
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培训需求评价(Need Assessment of Training)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80年代,Goldstain使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他提出培训需求评价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E.瓦伦等人认为,个体行为也是组织行为的基本组成单元,个体的需要、动机、个性、感知、学习、态度和技能等因素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此外,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工作士气、工作绩效等有密切的关系,一些实际的工作条件因素,也对工作满意度有相当影响。McClelland提出了培训需求评价的新趋势之一是对胜任特征的需求评价,他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二十多种胜任特征,这对于改进培训需求评价的内容结构设计有重要的价值。
        现代培训的系统理论把培训看做是一个系统,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是这一系统的开始,然后是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检验培训效果。培训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培训需求作为这一系统的首要和必经环节,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前提,在培训中具有重大作用。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也不例外,其流程也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如下图所示,培训需求分析作为教师培训的前端分析,为培训目标设计和培训活动设计提供基础,
为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培训评价和培训的后续活动提供信息。同时,为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依据,学习动机的激发要在培训活动的实施中体现出来,但是学习动机的激发必须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高考分数查询入口
        完整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方面进行:
        1.组织分析。组织分析通常是依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宏观环境,决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它反映的是高校教师在整体上是否需要进行培训。组织分析通常从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考虑。学校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培训内容和形式,如对于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对教师培训工作产生了什么新的影响?有什么新的需求?教师培训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教师培训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学校的内部环境则决定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效果。
        2.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分析教师需要重点完成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及需要在培训
中加以强调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能力以帮助教师完成任务。任务分析分为两种,一是一般任务分析,如日常教学所需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它带来的结果是使教师能很快地掌握教育技术能力并运用到教学中,并且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二是特殊任务分析,如精品课程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申报等,它带来的结果是将优秀教师的任务经验进行拆分,针对各单元详细探讨并记录工作细节、标准和所需要的教育技术能力。任务分析是培训需求分析中最烦琐的一部分,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对任务进行精确的分析,以结果为依据,就能编制出真正符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
        3.人员分析。人员分析的目的将教师现有的教学技能水平与未来预期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进行对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帮助我们确定培训的需求和方向,其侧重点是教师内在的学习需要。从教师培训的内在机制来看,只有满足教师内在学习需要的培训,才能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才能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认为,培训需求=希望状态-江西教育网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现实状态,需求分析也就是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聂规划、申学武在2006年的研究中指出,随着高校教师自我效能的增强,成就动机与培训需求都会显著增强。但是,随着成就动机的增强,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不一定会增强。因此,希望状态只有是教师所认可的,才能对教师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压力,才能充分调动教师
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需求分析是一种较全面收集信息的技术,它可以获得有关理想状况、实际状况、感受、原因、解决途径等多方面的信息。目前,进行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较为集中的方法是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有其固有的弊端,因此,为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最大发展,还可以通过访谈法、调阅受训教师档案、网络检索等方法,弥补其不足。东台人才网
        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分析
        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可以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求分解为校方需求和个体需求,前者是校方对教师提出的培训要求,这是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工作本身对教师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外部需求。后者是教师自身提出的培训要求,是外部需求和学习内驱力在教师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内部需求。
        1.校方需求。美国华盛顿大学Lawrence Snyder教授提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之后,信息成为经济的第四大基石。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特别是多媒体计算
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使教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信息化,实现了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播过程的自动化。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载体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中不可替代的平台和手段。
        刘剑虹在2002年以地方性高校为例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培训的校方需求: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师进修经费分担机制基本形成。近年来,网络基础建设、资源建设可以说是齐头并进,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各教学单位均积累了相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一般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旨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的学校还把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2.受训教师的个体需求。参加培训的教师由于工作的性质、岗位和自身特点的不同会有自己独特的需求,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要尊重并实现特定对象参与学习的具体动机,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培训工作者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创造和引导受训教师的学习需求,使培训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总的来讲,在分析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时要考虑以下几种特征:第一,高校教师具有成人学习特征,如经验、自我整合能力、功利性、社会互动性等。这些特征对培训课程设计、培训策略、培训评价等都有影响。尤其是培训内容要满足其成人学习特征,给教师提供学得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技术,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促进其专业发展。第二,高校教师的教学对象是高校学生,后者已经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自如地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各种信息。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不但能够直接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创设合适的信息化环境吸引学生,进一步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第三,与校本培训相比,高校教师更重视科研和学历进修。高学历、高职称是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象征,决定他们的薪酬水平和社会地位。所以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更倾向于做科研、修学历、评职称,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不够,这是他们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时内在动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第四,高校教师自由支配时间充裕,流动性较小,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参加教育技术培训。问题是如何激发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学习动机。第五,高校教师年龄结构差异较大。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难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而年龄较大的则在技术学习方面相对较慢。因此,如何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能按要求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培训中要解决的一
个难点问题。第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基于知识背景和任教学科的不同,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层面上可以将高校教师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教育技术相关领域教师。他们具有教育和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等工作。对此类教师原则上要提高培训目标,扩展深化培训内容,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提供更高水平的培训支持。第二类,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他们只有很少或不具备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在学科教学中要普及教育技术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培训内容和难度上要以简明实用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