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2014年05月31日(精选)
一、河南公务员考试一年几次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班级管理的自主参与原则要求班级管理者把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
 A.正确
 B.错误 
解析: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2.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的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A.正确 
 B.错误
解析:
3.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会制约课程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A.正确 
 B.错误
解析:
4.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A.正确
 B.错误 
解析: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5.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法律行为,它依法成立后就产生行政法律效果,非依法不得变更和撤销。
 A.正确 
 B.错误
解析:
6.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共性。
 A.正确
 B.错误 
解析: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7.教师对职业道德理论上的认识、情感上的共鸣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A.正确
 B.错误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8.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树立起牢固的敬业精神和端正的职业态度,勇于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阻力,这也是教育过程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的决定性条件。
 A.正确 
 B.错误
解析:
9.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成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以前者为主。
 A.正确
 B.错误 
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其他情境中不研究。
二、单选题(总题数:34,分数:45.00)
11.11~12.缺
江西公务员考试2022职位表解析:
山东专升本政策12.小明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激励自己;在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会提醒自己不骄傲,小明主要体现了学生主体中的______。
 A.独立性 
 B.选择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解析:
13.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即为师生之间的______。
 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物质关系
 D.非正式关系
解析: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个性是否冲突、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使彼此感到愉悦的、相互吸引的、融洽和睦的关系。
1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______。
 A.绅士教育
 B.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提高教师素质
 C.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D.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解析: 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15.课程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其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A.泰勒 
 B.布鲁纳
 C.涂尔干
 D.巴班斯基
解析: 泰勒被认为是课程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
16.“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一观点出自______。
 A.桑代克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解析: 教育与道德相结合,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17.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和现代化电教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A.谈话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解析:
18.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了教学中应该重视______。
 A.知识的传授
 B.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技能 
 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
解析:
19.______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一种形式,强调反省、内察、体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进行理性思考、反思自检,以求道德提升。
 A.道德反思 
 B.道德修养
 C.道德内化
 D.道德转化
解析:
20.缺
解析:
21.教材最重要的表现是______。
 A.学生自学
 B.幻灯片
 C.教学练习册
 D.教学指导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
解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2.著名教育家______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根源。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夸美纽斯
 D.布鲁纳
解析: 马卡连柯认为,首先,集体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
考研多少分能上南京大学果。
2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______。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受教育权
 D.名誉权
解析: 学校要保证学生在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的权利,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权的保护。
24.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______承担责任。
 A.司机
 B.学校 
 C.司机和学校共同
 D.司机和王某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25.缺
解析:
26.李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因班级期末考试想取得好的成绩,不让班上两名成绩非常差的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李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A.受教育权 
 B.自我评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解析: 教师不让学生参加考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7.教育平等的理想状态是______。
 A.所有个体在教育机会的竞争中平等 
 B.所有个体都能自主选择任何形式的教育
 C.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发展
 D.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素质条件的可能性
解析:
28.李老师怀疑班里的女生小丽与同学有暖昧关系,于是偷看了小丽桌上的日记本。李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丽的______。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解析: 翻看他人日记侵犯的是隐私权。
29.某公办学校在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中,招生负责人滥用自己的权力录取了一名不符合招生要求的学生。对此,被招收学生应由教育行政部门______。
 A.责令退回 
 B.责令退回并予以
 C.再面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D.责令退回且不允许其他当地学校录取
解析:
30.我国的______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协调教育部门内部以及教育部门与其他社会部门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制定教育部门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符合题干中“母法”的要求。
31.下列不属于教师进行依法执教的表现是______。
 A.嘲讽上课捣乱的学生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D.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解析: 依照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主体是______。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
解析:
33.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去或当成“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______。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中国人事网报名考试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努力取代家长的地位,树立自身形象
解析:
3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______。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解析:
35.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是______。
 A.表美
 B.道美 
 C.风格美
 D.形体美
解析: 师表或师表美是一个整体,师表美的成立当以整体性或统一性为前提。“表美”指师表美的外在方面。“道美”指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表美与道美既有外在和内在之别
的一面,又有相互融通的一面。就德育主体的师表而言,其外在形象应是其内在灵魂的展现,否则作为一个伪善者,违背美的法则会带来德育的负效应。
36.师德修养的历史继承性特点要求教师______。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解析:
37.38~47.缺
解析:
38.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
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行。该做法在心理学上叫______。
 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解析: 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9.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______。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解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的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形象的过程。
40.在学习中,当小敏意识到她不理解课本的某一部分的时候,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她会放慢速度,这属于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