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考教育考试院
88
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
事业编在哪看招聘信息
总第232期 2016/12/18
地铁医师李鹃伟
专注干一件事超过10年,一定会成为专家
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琳
选调公务员
海轨道交通目前达到了日均客流1000万的规模。在这背后,无数默默无闻的地铁维修人员日以继夜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上海地铁维
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大修厂制动班班长李鹃伟就是他们中的一个。李鹃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并积极实践:“你专注干一件事超过10年,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
正因为此,荣誉接踵而来,短短几年间他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又获得了全国和上海百姓学习之星、上海工匠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他的亲身经历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第一次大修
李鹃伟的父亲也是一名汽车维修工人,曾发明过运输汽车倾卸翻斗技术。“父亲对机械的热爱,也让我从小对机械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1979年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
上海彭浦机器厂技校钳工专业,毕业分配进入上海彭浦机器厂工作,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父亲的智慧和聪明也遗传给了李娟伟,他曾成功研制开发了国内最大马力410推土机、离心机及深孔加工等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
但随着上海城市化建设,重型工业逐渐式微,李鹃伟开始考虑起了自身的转型。1999年的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报纸上一则上海地铁总公司的招聘启事。“招聘会在上海展览馆举办的,你不知道,简直是人山人海!” 李鹃伟回忆当年,感慨万千。经过“百里挑一”的面试、应知应
会考试、体检及政审等环节,他终于入选,成为20名地铁车辆检修工中的一员。
“我被分配进入车体组,负责列车内装饰、客车车门、窗、地板及车钩等拆装与保养维修。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修。” 李鹃伟说。
山西招生考试网登录入口20222004年,上海地铁一号线107车在运行了11年后,迎来了第一次大修——这也是上海地铁人经过多年筹备后的第一次大修。作为第一批“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李鹃伟和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松懈,日夜奋战在一线。当时他负责的是16列列车6节编组所有地板的维修。“当我第一次看到运营十年的列车地板后,不由地吃了一惊:上海地铁初期的列车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地板都是木制的。这些进口
地板却在上海遭遇了‘水土不服’——由于上海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潮湿多雨,车厢内的细木地板受潮严重,不少地板已经发生了脱胶变形甚至溃烂,拱起的地板还曾多次遭到乘客的投诉……”难题横亘在面前,如果将所有的
.
FEATURE
89
2016/12/18 总第232期
变形地板都更换新的,不仅耗费时间,还会增加成本,是不是可以将那些局部变形的地板进行修复呢?李鹃伟凭着实践经验,首先将一些大面积溃烂变形的地板进行集体更换,亲自完成放样、做企口及骨架等工序。对于那些局部变形的地板,采用了打孔、灌胶、加压等处理技术,对形变处加以固定和修复,让那些原本凹凸不平的地板恢复了平整。
经过数日维修,顺利完成了整列列车所有地板的修复,获得了公司同事的一致称赞。之后,经过又一个10年运营,修复的地板仍然一切正常、坚固如新。整车地板的成功修复也让李鹃伟在公司内名声鹊起。
成长
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李鹃伟又开始研究、编写列车门、窗等主要部件的拆装工艺和车门气缸、解钩气缸的改造革新,一系列技术创新项目都获得了成功。
2003年,李鹃伟开始在列车的供气设备及制动系统等部件维修班组担任班长。众所周知,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对于地铁列车来说,制动装置是它的灵魂和心脏。
作为上海申通地铁首席技师李鹃伟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的供气设备及制动系统等部件,这些部件包括空压机、干燥器、压力控制开关、所有阀类及客室电磁阀等部件维修及测试工作。一部大修的地铁列车光气制动零部件就多达900多个,维修部件拆下后,要被分离成多个小部件,送往气制动维护车间的各个小组保养。随着上海地铁事业的发展,线路的延伸,运营车辆的激增,车型也越来越多,这对维修保养都提出了不小的考验。李鹃伟小组最忙的时候,一个月需要保养10辆列车。多年来,李鹃伟不断创新,由他参与负责的两项先进操作法和八项技术专利既节约了维修时间,还为企业节约维修成本达2248万元。
空压机好比人的肺,是列车重要部件之一。夏季列车运行中,空压机处于200℃以上的高温状态,空压机的甩油片经常脱落,造成空压机损坏。经过研究,李鹃伟破解了甩油片脱落原因,就用两根金属圆柱的弹性销,
为甩油片“插上一道安全门栓”。这一创新的“永久固定技术”,实现了列车运营中78台空压机报废率为零的纪录,外方供应商也对这项创新工艺表示认可,并被他们写入了此后的制造工艺中。
从工人到大师
从1993年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至今,已悄然驶过23个年头,上海地铁在2011年9月成立了“李鹃伟首席技师工作室”,编号为001号,后被评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均来自各部门现场经验丰富、技术有特长的专家和一线工人。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啄木鸟——现场问题的发现者、铁榔头——疑难问题的解决者、联动
机——系统问题的攻关者、先驱者——科研项目的实践者”为定位,不断培养岗位人才,为地铁列车气制动专业的研究和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让职工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年来,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李鹃伟工作室取得了不少成果,包括两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一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李鹃伟设计的双针双管压力表获国家专利,抗疲劳次数达到100万次,超过国际规定32倍,在精度与可靠性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2015年,由李鹃伟工作室研发的“轨道交通列车制动与供风系统核心部件技术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具有夜视功能的仪器、仪表、表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李鹃伟的创新、创造、整改、发明把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中小学教师报名入口
李鹃伟告诉记者,上海地铁车辆制动与供风系统的核心部件以依靠进口为主,车辆维保单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局面,我们在剖析国外先进产品的基础上,采用自主设计、方案比选、集成创新、样机试验检测等方法,开发研究出了具有自身特的轨道交通列车制动与供风系统核心部件。”
值得一提的还有“多车型空气弹簧试验设备操作法”,这一创新在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操作法。李鹃伟解释道,空气弹簧是轨道交通车辆重要的部件之一 ,
FEATURE
.
90
总第232期 2016/12/18
空气弹簧漏气将影响列车载荷信号的正确输出 ,从而影响列车制动力和列车气制动压力,严重时会造成整列车牵引封锁。李鹃伟通过对空气弹簧的分解研究,出了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弹簧结构设计缺陷,李鹃伟通过实验,在气囊与上盖结合面增加尼龙绳圈进行加厚处理,一举弥补了ALSTOM列车空簧先天不足,避免了空气弹簧提前报废。
“我们研发的空气弹簧试验设备适用于上海地铁现有的Alstom 、Bombardier和Simens等多种车型、不同结构空气弹簧的测试。弥补了上海地铁空气弹簧检测设备及试验的空白,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维修周期,满足了生产需求。”截至目前,该试验台已经完成了1、2、3、4、5、7、9号线等列车空气弹簧试验,共计3840余只空气弹簧的试验,为企业节省资金192万元人民币,节约维修时间约11520小
时。“这一操作法,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李鹃伟说。
从制造到创造
为满足平时日常生产维修需要,在李鹃伟手中实现的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不计其数,他和工作室成员们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有七项之多。除了“多车型空气弹簧气密性测试设备”之外,还有“一种列车车门解钩气缸”“轨道交通车辆用的空气弹簧”“车门气缸活塞杆装置”“轴向油封安装工具”“用于轨道交通的压力开关”“具有夜视功能的仪器仪表表盘”等。
从制造到创造,如何实现跨越?李鹃伟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简单来说,就是“熟能生巧”,虽然已经成绩斐然,但他从不骄傲自满,他仍然活跃在车辆检修生产的第一线,每天摸索着他早已烂熟于胸的车辆部件,心里面还在想着如何让列车行驶得更平稳、更安全,如何继续做好“地铁维保安全运营”这篇大文章。50多岁的他仍然在不断学习,为了让自己在技术领域眼界更为开阔,他报名读本科,学英语、计算机,从起初的哑巴英语,到如今能基本说出一些列车部件上的专业名称,看懂一些专业英文缩减标识等。“平
时有空就会几本地铁列车维修技术的书来看看,也爱看看收藏和管理方面的书,人年纪大了不要紧,关键是要有一种跟上时代,不断学习的心态。”他自信地说。
从个体到团队
在轨道交通二次发展的关键期,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推出了“从工人迈向大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梯队,李鹃伟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在集团工会的支持下,李鹃伟成立了001号首席技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岗位走上技术攻关之路。
他带教的部分徒弟如今也成为了车辆检修各领域的行家里手。
“8号线的许学平成立了工作室,还被评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3号线今年筹办盛忠明首席技师工作室。”说起徒弟,李鹃伟抑制不住喜悦之情。他告诉记者:“在2012年10月26日由市总工会组织的上海市深化推进‘高师带徒’
工作座谈会上,我与韩琦签订了师徒协议,现在韩琦也已经是技师了。我最喜欢有想法,爱岗敬业、爱钻研、有奉献精神、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徒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有信心,我能做,我也行,我会做得更好’。”
未来的精英技师绝不是只会重复劳动的工作机器,而是越来越注重创造和个人能力,这也吸引着不少具有高学历和长远眼光的年轻人。李鹃伟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交流及学生培训,分别与上海工业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学院合作教学实训。“通过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在
实践环境中掌握地铁的维修知识和维修技能,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轨道交通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的技能专长人才,达到企业、学校、社会共赢的目的。”
作为一名“上海工匠”,李鹃伟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工匠精神:工就是手工制作、也就是技能、一技之长 ,匠就是利用这一技之长的技能,不断创新、做到精致完美,认准方向,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不求回报。 动力来源于个人爱好,来源于职业快乐,来源于现实生活,才能梦想成真。”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