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自治管理模式初探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4-02-28邵长增
河北省沧州市第八中学
管理学指出:组织机构直接决定组织中的指挥系统和沟通网络,严重影响信息和材料的流通和利用率,是决定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果组织机构不合理,管理机构就很难正常运转,管理流程就会受滞,管理信息就会失真,就会造成决策失误,职责不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优化学校组织机构是搞好学校管理的关键一环。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针对目前中小学的具体实际,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逐步探索出以年级自治为中心的基本管理模式,在初步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有关事项略做论述。
一、年级自治问题的提出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中学组织机构对学校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对年级组的重视不足。
1.年级组管理层位过低,不利于沟通和反馈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主体,直接联系教师和学生的年级,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学校“校长办公会——主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这种常规管理网络中,年级组位于第四层位。层位多,势必造成信息传递迟缓和衰减,不利于反馈和沟通。
2.教务处管辖幅度过多,对年级管理缺乏力度
现代组织论认为:管辖幅度适宜,是权衡一个组织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务处除管理教学、行政、学籍等工作外,还要管若干个年级、教研组、班级,事多必致草率,指导性和监督很难严密,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对年级的管理力度可想而知。
3.校级领导管辖跨度小,很难零握第一手资料
在传统的学校组织机构中,校级领导只直辖一两个处室,不利于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理论研究表明:管理幅度小,管理过于严密,容易影响下级人员的满意感和创造性,也不利调动校级领导的积极性。事实上,副校长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搞好学校管理亟待挖掘的巨大潜力。
4.岗位之间缺乏协调,无益于发挥集体优势
系统论指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传统组织机构中虽然实施目标岗位责任制,但是缺少相互联络、相互合作,很难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和内聚力,不能充分发挥集体优势,这是学校管理最优化的一大障碍。
二、年级自治的基本模式
针对以上种种不足,我们对传统学校组织管理模式予以改革,取长补短,摸索出以年级自治为中心的基本管理模式,称之为年级自治管理模式。所谓年级自治,即突出年级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年级在管理网络中的层位,对年级的职责和权限予以重新界定,从而增强学校对年级(班级、教师、学生)管理力度的一种管理模式。
1.年级在学校管理网络中的定位
在传统学校管理网络中,年级组处于第四层位,在贯彻执行校长办公会决议的力度和实效性上相对较差。年级是学校的重要管理对象和主要管理环节,这一关键环节抓不好,就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每个年级设年级工作领导机构,由年级主任、年级副主任、两名年级组长组成,年级领导机构全权处理本年级常务工作,在行政、教育、教学诸方面对校长全面负责。我们将年级组视为学校中层机构,主任由参加校长办公会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由教务处或政教处一位主任兼任。两名年级组长由本年级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威望、有经验、协调能力好的班主任或教师代表担任。这样就形成了“校长办公会——年级组”的组织管理模式。
2.年级组的人员构成与运行
2019国考地市级行测答案解析
学校按照年级的学科特点等具体实际,研究确定年级编制,坚持“任人唯贤、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相对稳定”的原则进行相互聘任,年级主任可以选聘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也可以选聘年级主任。以此为基础,学校最后对师资队伍按照“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原则进行适当调配。年级组人员确定后,实行三年一循环,任课教师一般自初一带班到初三。
3.年级领导机构的权限界定
全国资格会计评价网学校授予年级组以下权力。一是人权:年级组有权调配本年级内教师的课务安排;有权任免班主任;有权进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二是财权:每年学校分配给各年级一定的经费,年级组有包干经费使用权和资金分配权。三是考核权:年级组可自行建立规章制度、考核标准、考评制度和评比条件,对教师和班级进行考核,规范年级活动。
4.年级领导机构的职责
年级领导机构要全权负责年级组内的日常事务,具体职责如下:具体负责年级合肥先锋网
2021年二建合格分数及标准人员的选聘、科任教师的任课安排;按时制定工作计划及年级岗位责任制,确保办学方向和教学进度;协调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教研、教学改革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贯彻执行校长办公会决议;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负责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职称评
定、先进评选、年终考核、奖励分配、教师考勤等事项;抓好班级纪律、卫生,年级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思想状况,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5.各年级组工作的考核
对年级组工作定期进行测评和考核,是确保这种管理模式良性运转的重要一环。我们坚持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年级组工作考核方案》,建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中层以上干部、职能处室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考核领导小组。学期初,学校将教育教学诸项工作目标分解到年级,校长和年级主任要签定目标责任状。学期末,根据《年级组工作考核方案》和教育教学诸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领导小组对各年级的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考核。对年级中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可酌情加分,藉此鼓励年级组发挥创造性,办出自己的特。根据考核结果,学校对年级、年级教师及领导机构成员予以重奖,并把年级考核结果作为主管校长的业绩记入干部档案,作为晋级、任免的重要依据。各年级根据年级组自定的考核办法,对全组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三、年级自治的积极意义
1.年级组在学校管理网络中,由第四层位上升至第二层位,减少了信息传递电阻,加强了决策者对年级组的控制力,提高了落实校长决策的时效性,也缩短了教育教学信息的反馈路径,使校长的指挥更加灵活有效,符合现代管理少层次,高效率的原则。同时,健全了反馈系统,形成了三处、三个年级湖南普通话成绩查询系统
组多通道反馈,保证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为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2.校长直接管辖年级,保证校长亲临教学第一线,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工作做出有效的指导、及时的指挥,增强了校长对年级(教师、班级、学生)的控制力。
3.年级领导机构集责、权、利于一身,能够保障年级对校长全权负责。年级领导机构可进一步建立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体系,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良性循环,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4.管理心理学认为:体领导方式、外部影响、众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是影响体内聚力的主要因素。实施年级自治,由于教师代表、年级组长加入领导小组,增加了领导方式的民主性,使年级内聚力提高。多个年级形成竞争态势后,激烈的竞争会增强体成员相互间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年级凝聚力。另外,由于年级自治把个人和年级的目标有机结合,采取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奖励方式,对增强集体观念和年级内聚力也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5.副校长成为年级内的一把手,满足了其心理需要,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四、实施年级自治管理的注意事项
河南省人力考试网
1.要正确处理职能处室与年级组的关系。在将年级组视为中层领导机构,赋予年级组较大教育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必须对三处一室(职能处室)的职责权限也予以明确界定。这样,既防止职责权限相互交叉产生矛盾,又要防止出现空位造成工作疏漏。教务、总务、政教三处是学校的职能处室,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等常规性工作以及科研兴校、教研活动、师德建设等重大活动必须由职能处室统一安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年级组权限范围内人员安排和课程调整等工作必须及时到职能处室备案。作为由副校长和职能处室主任担任的年级主任、副主任,要做好疏导和和协调工作。年级组与职能处室的配合状况,年级主任对年级组与职能处室的协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年级自治的成效。在对年级自治工作进行考核时,职能处室对年级组的考核应作为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参考。
2.副校长职责角的双重性。年级自治模式下的副校长,既是年级组的主要责任人,又是学校办公会的参与者,有各自分管的工作(政教副校长分管政教工作)。故此,年级自治赋予他们双重职责,作为年级组的一把手,要搞好组织领导,全权处理年级内工作。作为分管副校长要统揽全局,积极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变化出谋划策,创造性地做好分管工作。
3.年级自治管理模式适合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实施,且效果比较明显。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