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广角南方论刊·2021年第11期
在“一带一路”协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当前,有关留学生教学管理、跨文化适应、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而鲜有涉及到留学生恋爱关系的研究。留学生恋爱问题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因其既关系到这个体在华顺利健康学习成长,又关系到校园安全稳定,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到留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和印象。本文从“社会交换论”角度深入分析来华留学生恋爱关系的特点,恋爱产生的积极影响和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引导留学生恋爱行为的教育举措。
一、理论框架
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价值期望理论,涉及个人对执行某项行动的结果的期望与他们对这些结果的主观价值或报酬之间的平衡。[1] 根据该理论,社会关系就像是经济交易,人们在这种交易中将彼此交换的物质或非物质商品视为一种价值。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会跟踪他们交换的商品,并判断他们所收到的商品与所给商品是否平衡。该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随着时间变化,关系会发展为信任、忠诚和相互承诺,各方为此要遵守某些交换规则,互惠可能是最著名的交换规则。交换的内容不仅是含有经济价值的物质方面如金钱、食物,而且包含超越物质层面的内容如爱、信息。[2][3]留学生恋爱动机的产生也是交换意识的产生过程,恋爱过程也是资源交换过程。交换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如财富、地位
、社会资源如社会关系、人力资源如外貌、才能、人品等,内在资源如感情、信任、依赖、承诺等。[4] 留学生恋爱动机既呈现一般大学生的恋爱动机的共同点,也有其独特性,综合以往研究[5][6],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慰藉性:这种动机多典型产生在来华第一年,留学生远离父母亲朋好友孤身来到中国,处于跨文化适应阶段,留学生心理上容易感到孤独寂寞无助,会从身边可用的社会支持系统资源寻求被照顾、被关爱、被支持、被安慰、被理解的感觉。[7]
功利性:在华生活和学习,消费开支给留学生带来经济压力,除了维系基本的生活开支外,有的留学生还有更高的经济需求,如购物、旅游、娱乐等。当个人经济实力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时,有些留学生把目光投到身边有财力、背景强的异性身上,希望通过建立恋爱关系,让对方帮助自己分担经济压力。再者,当面临学习和生活中的中文语言障碍和困难时,留学生会希望通过恋爱方式帮助自己学习语言和融入东道主国家文化和生活。
辽宁个人社保缴费娱乐性:大学生自由时间宽裕,家长和学校管束较少,一些自律性弱的大学生受青春期性本能驱使,以娱乐和消遣为目的进行恋爱。 [5]
从众性:部分留学生自尊心强,好面子,看到周围的朋友成双结对后,容易被周围的体孤立而感到孤独和自卑,因此有些留学生出于这种社会认同心理,急于满足虚荣心,为了恋爱而恋爱。
体验性:体验性动机有两种产生原因:一是有的留学生没有恋爱经历,因此想要体验恋爱感觉,追求“
不为天长地久,只为曾经拥有”;二是对异域文化出于好奇心,所以想要体验和异域文化的人恋爱感觉。例如,实际工作中,留学生女生说想中国男朋友,原因是从来没有和中国男生谈过恋爱,觉得中国男生很神秘。
全国四六级准考证查询入口
友情性:有较为理性的留学生,在遇到适合自己的异性时,基于以学业为重的考虑,从发展友谊开始,通过朝夕相处,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等到合适阶段再发展成为正式的恋爱关系。
志趣性:受过家庭良好教育的留学生,有着较为成熟的爱情观,他们本着“志同道合”的原则,从事业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性格爱好等多方面寻求和自己相似、相匹配的人。
“慰藉性”动机本质上属于内在情感交换,当双方都得到资源满足时,关系会稳定,而当一方不满足于这种资源交换或者资源交换在一定时刻得到满足不再需要时,会逐渐结束恋爱关系。 “功利性”动机是典型的物质资源交换,这种交换的暂时性和主观性决定了恋爱关
来华留学生恋爱关系分析与教育引导
徐雅姗    江钦徐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4)
【摘要】在留学生相关研究领域中,涉及教育教学、跨文化适应、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而最常见的留学生恋爱现象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研究。“社会交换论”有助于深入分析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留学生恋爱关系特点、产生的积极影响和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留学生建立和谐恋爱关系的举措。高校教育者应积极开展留学生恋爱实证研究,探索解释留学生恋爱规律特点和问题,求证留学生对恋爱教育和咨询的需求,为提升高校管理效力和引导留学生在华健康成长成才贡献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留学生;恋爱关系;教育引导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91
系基础的脆弱,当一方认为付出大于回报变成不等价交换时,会结束恋爱关系,甚者产生报复心理。“娱乐性”和“体验性”这两种恋爱动机背后是失衡不对等的人力资源交换,追求的是单方受益,不会给予真正的承诺。“友情性”和“志趣性”的恋爱动机体现出来较为持久的人力资源对等性交换,更强调的是内在资源如信任、感情、承诺等的交换,这种恋爱稳定、成熟、理性,若排除客观因素,会向婚姻靠拢 。
二、恋爱关系对留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爱对个人的自我实现至关重要”。[8]在恋爱过程中,留学生培养亲密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减少孤独感,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培养责任心,激励双方为未来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在一项对我国7所高校300余名泰国留学生开展的调研显示,婚姻与恋爱关系是影响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去留的首要因素。[9]在跨文化恋爱关系中,留学生从交往中学习多元文化,积累国际知识,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二)负面影响
1.影响学业。大学生过度沉浸于爱情,学习注意力转移,逐步发展为低出勤率、挂科、留级甚至被退学的情况[10][11][12]。有的留学生不能理性地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时间,失去学习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和前途。在实际案例中,某南亚男生成绩一直不错,后来结交了一个校外人士后,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恋爱中,结果导致成绩明显下滑,多门科目不及格,在大五时被学校留级处分,甚至面临无法毕业的危险。
国企事业单位招聘2.增加留学经济成本。恋爱需要时间和金钱去维系,购买礼物,饮食、旅游,娱乐活动等行为不仅占据学习时间,并且容易助长高消费的习惯,给留学生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以来华留学本科生为例,就读医学专业项目的留学生大多来自亚非发展中国家,家庭条件一般。部分留学生投入恋爱关系
后,热衷于酒吧高消费娱乐,个别留学生出现夜不归宿的情况。
3.无法处理恋爱挫折 引发心理疾患。在处理恋爱分手问题时,容易出现不能理性对待的情况,继续纠缠对方进行恐吓或者威胁。恋爱关系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抑郁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10]有些留学生情感上过度依赖恋爱对象,处理恋爱问题能力差,遇到挫折就痛苦万分,情绪失控,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以往工作中,曾有一名留学生女生因为男朋友认为自己过胖而轻度绝食、失眠,经过心理疏导后才恢复正常状态。
4.易发跨文化交际冲突。来华留学生的恋爱对象不仅局限于同国家的留学生,还会和我国学生以及其他不同国家的发展亲密关系。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留学生在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交往时,容易在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冲突。比如,有些留学生来自“一夫多妻”制度的国家,因此交友观念开放,还有些留学生会要求其他国家的异性交往中要在着装以及言行上符合自己国家的习俗。
三、引导留学生建立和谐恋爱关系的措施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13]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留学生恋爱关系问题复杂。如果不加以引导,对于留学生个体、学校以及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高校应高度重视留学生婚恋观教育,把加强留学生婚恋观教育列为思想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一)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健康美好的校园环境为留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因条件,根据留学生的特点,丰富留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开展恋爱关系与人际交往专题讲座,播放健康的影视作品,提供优秀的书籍杂志,组织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从而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留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培养社交能力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层面上。
(二)加强留学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形成入学教育、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 “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留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入学教育阶段是引导留学生新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黄金时机,留学生辅导员在做好新生日常入学教育的同时,应开展以两性关系、恋爱行为、爱的责任与能力等为主题的班会,为学生以后发展亲密关系打下基础;[14] 高校面向低年级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中一般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中国概况》《社会学导论》等课程为载体,让留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以及人际交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发展和谐的跨文化恋爱关系;在专业课程中,以医学教育为例,通过《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相关课程,普及两性关系的心理和生理知识。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打造复合型课程思政体系。[15]
(三)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国内提供专业的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高校较少,一是因为语言障碍,具备较强英语语言能力的咨询师数量较少;二是因为一般咨询师没有接受过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相关培训。高校可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为留学生提供婚恋心理咨询服务。
当前针对留学生恋爱的实证研究较少,高校和社会应关注这一体的恋爱思想教育,正确引导是核心。高等教育管理者应进行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留学生恋爱关系与行为课题,基于调查实施切实有效的引导方法,提高留学生管理效力,为留学生在华生活和学习、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以及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基金资助:徐州医科大学2020年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Xjy202009)〕
参考文献:
[1]Prizer, P. L., Gay, L. J., Perkins, M. P., , et al.  Using social exchange theory to understand non-(下转第109页)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92
命意义,让众更理性地参与到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出努力。第一,关注网络舆情背后人民众的社会现实诉求。社会整体治理环境的和谐对我国网络环境的清朗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影响,我们必须要主动倾听人民的声音。网络舆情本质上是人民对于政党对现实作出改变的期待和渴望,同样也是国家征集社情民意的良好契机。第二,建立网络舆情反馈回应机制。借鉴政府网站政务咨询等形式,在主流社交平台上建立专门的问询通道,并设立专业的舆情信息员答复网民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对话权利。第三,构筑党和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信任桥梁。要在全社会提倡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激浊扬清风气,鼓励人民在网络空间拿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武器,对网谣网暴行为做到据理力争依法举报。党和政府要对网络政治正确的先行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促使更多的网民加入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维护行动中,营造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网络公共舆论危机治理研究”(19BKS09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匡文波.新媒体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5]邹军.中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体系的构建与运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16-126.[6]周莹莹.网络社会思潮的运行规律[J].人民论坛,2018(18):132-133.
[7]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6.
[8]吕峰.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生产的现实境遇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 : 36-37.[9] 2019年十大社会思潮[J].人民论坛,2019(35):10-11.
[10]徐海波等.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0.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作者简介:1.肖舒丹(1997-),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2.陈富国(1973-),男,江西丰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责任编辑/吴冬梅
(上接第92页)terminal palliative care referral practice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Palliative Medicine[J]. 2017, 31(9), pp. 861–867.
[2]Russell, C. & Mitchell, M. S. Social Exchange Theory: An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 Journal of Management[J]. 2005, 31(6), pp.874-900.
[3]Crisp, R. J., & Turner, R. N.  Essential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M]. SAGE, 2010: 155-182.
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及答案
[4]石海燕.从交换论视角看大学生恋爱观[J].理论界,2004(05):127-128.
[5]解鹏,王金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和引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52-53.
辽宁省会计初级报名[6]杨良.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
[7]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49-51.[8]Sternberg, K. Psychology of Love 101[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9]Lin Y ,  Kingminghae W .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ay intention of Thai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degrees in China[J].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2017, 18(1):13-22.
[10]金乐.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0-162.
[11]张玉堂,哈玉红,哈玉梅.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变化趋向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5):78-82.[12]张凤.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新特点及成因研究——以某城市两起校园恋爱伤害事件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68-69.
[13]左红梅.当代大学生婚恋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72-75.
[14]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5]王悠,黄蓓蕾.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7):75-79.
作者简介:1.徐雅姗(1987-),女,籍贯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招生办公室,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来华留学生教育;2.通讯作者:江钦徐(1985-),女,籍贯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与管理。
责任编辑/吴冬梅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