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毕业论文
第一章前言
好不容易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迈进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发现,不知何时,大学生工作竟然会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窘迫局面。困惑、迷茫、焦躁、恐惧、不安的情绪充斥在大学毕业生之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不仅仅只是大学生个人生存的问题,更关系着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失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很可能成为大学毕业生与社会冲突的第一因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并要有效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1高校扩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数据不断攀升: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5达到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达到750万。近三年将有近2000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其中还不包括数千万计的高中、中专毕业生、海外留学生。但社会就业岗位相对增长远远低于此数。更别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往届毕业生、社会熟练工、新增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冲击。因此,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整个就业市场竞争将异常惨烈。
1.2高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和摩擦性就业难题
大学生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前者是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自愿选择不就业,如准备店铺、考研、自主创业等。而非自愿性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本人愿意就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很明显,后者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目前非自愿失业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面临两个难题:
(1)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具体说,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多,岗位多,待遇较好,高校毕业生偏好较多,竞争大,中西部地区需求较少,虽竞争小,但因地区经济条件等因素,
不受学生青睐。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二本、三本院校及冷门专业,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非正规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高端服务业的岗位不足。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有可能造成东部就业人数的紧缩。
(2)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出现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没办法录取的情况。
第二章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2.1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成因
什么是基层工作经验
2.1.1 国家政策不完善,易造成社会壁垒,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政治面貌等一些因素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创业这一方面,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技术扶持,管理扶持,经济扶持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扶持的力度还不大,办理相关手续的程续还很复杂。
2.1.2 高校在学科建设、学生的培养摸式等方面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符,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同时,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
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还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2.1.3 用人单位不切合实际,盲目设置各种条件造成就业难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时过分关注文凭、存在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等情况。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此外,在
工作时,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
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造成就业难。这一系列因素,都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内蒙古人力资源考试官方网
2.2大学生就业难的个人原因
邯郸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2.2.1大学生不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精英情结""小资情调"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他们。工作时,老少边穷地区不想去,沿海发达地区挤破了头。还没开始工作,就开始想着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云南省招考报名入口
2.2.2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能力不足,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不善于竞争,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2.2.3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与清晰的职业规划。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对应聘前的单位了解不够,造成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同时,简历与求职信设计得的过于死板,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
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择业缺乏目的性。甚至有些学生对简历及求职信,造成"信任危机",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第三章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3.1 强化经济发展,完善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国家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国家要强化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其次,要完善国家就业相关政策,杜绝性别、区域、健康等歧视现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同时,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简化申请环节,提供更多的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扶持。
3.2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
用人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因此需制定合理选
人标准,合适的岗位职责,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3.3高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大学生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
首先,高校要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坚持推进成功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高校要尽早推进大学生生涯规划,强化其指导作用。大学生生涯规划包括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进校开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学生的学业与职业指导,把平时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与就业相结合、与适应社会相结合、与人生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3.4大学毕业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估,准备确的就业定位,应结合自身家庭条件综合考虑自已的情况,切忌眼高手低、互相攀比、要价过高的情况发生。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
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同时,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观。面对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现代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很快,整天都很忙碌。那我们就更要精打细算,安排每一刻时间去攫取新知识,利用各种渠道去学习。
(2)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熟练掌握一至两项技能,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的学生。当前,尽管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的学生仍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每个同学在毕业前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专业课,培养自己的非专业素质与个性特长,提升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择业拓宽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