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考公时间2023年具体考试时间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1999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不久,高校扩招决策立刻出台,一直稳步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145万,2003212万,2004培训考公务员的教育机构252万,2005340万,2006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按照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划分的理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小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50%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以上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2005年为21%,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
(四)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
二、当前就业形势的有利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毕业生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
(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就业空间进一步加大
(四)加入WTO使就业机会增加
(五)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
(六)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加大
(七)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遇
三、当前就业形势的不利因素
(一)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
(二)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三)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五)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四、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势
(一)一次就业成为历史的遗迹,短期就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流脉象
(二)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三)报考“公务员”行情看涨
(四)报考研究生持续“高烧”
(五)新兴就业形式蔚然成风
(六)自主创业悄然兴起
五、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
多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坚持“公平、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一)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二)定向生原则上按入学时合同就业
(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四)结业生的就业政策
(五)有病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六)边远省区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七)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八)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最新政策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8.教育部就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六项举措。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突出。200611月,教育部就做好20
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举措:
举措一,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举措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
举措三,加快建设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举措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
举措五,完善评估机制,促进高教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举措六,推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是专门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初次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
举办就业洽谈、进行供需信息交流、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通过市场作用使大学毕业生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得到所需的人员。其服务的对象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主体——由有自主择业权的高校毕业生组成的劳动力供方和有自主用工权的用人单位组成的需方。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做要遵循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独立自主进行就业洽谈,实行公平竞争和公开协商的原则,即自主、竞争、公开的原则。其中公开协商是前提,它要求就业岗位公开化,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都可以参与竞争,自主地与用人单位进行就业洽谈。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作结果就是就业协议书,确保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是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运作的关键。就业协议书要经过鉴证和批准两道程序。对就业协议书的鉴证包括两个方面,即鉴证学生身份和鉴证就业协议书的合理合法性。鉴证学生身份是由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对毕业生拥有权利的鉴证。例如定向生、委培生是无权参加自主择业活动的,学校就不能给予鉴证。在鉴证学生身份的基础上,才能对就业协议书合理合法性给予鉴证。就业协议书最终需要得到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或省级教委)的批准,这是为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手段。尤其在当前社会人事、户2022人社部关于工勤人员转岗
籍等制度没有配套进行改革时,需要用行政手段保证就业协议的执行,以维护市场运做的结果。
英语四六级成绩报告单编号查询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纳为:维护、监督、调解。这些职能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层次的中介作用:一是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二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是毕业生就业争议仲裁机构。这些市场中介已经成为沟通供需双方市场信息,维护双方合法利益和促成合法交易,调节双方争议的桥梁和纽带。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择业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贤纳士、选录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给方是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择业意向、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需求方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他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录用所需人员,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关系决定。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不是孤立的、突变的、跳跃性的,它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劳
动人事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逐步建立和形成的。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就业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目前,有形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高等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或叫招聘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等等)
2.学校联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3.分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4.层次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5.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6.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7.企业毕业生就业市场
8.国际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一种高级人才市场,具有与一般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性
2.时效性
3.高层次
4.年轻化
5.初次性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走向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供需形势总体上存在诸多的不平衡现象。
1)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明显。
2)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3)不同地区之间的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
4)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别很大。
5)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态势反差较大。
2.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
综合众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素质和条件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品德;(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4)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5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6)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7)身心健康者。
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基本形成
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1)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并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2)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3)毕业生就业市场正从传统的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4)就业关系合同化。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走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供求形势将发生变化
2.无形市场加快发展
3.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4.就业市场的功能更完善
5.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其改革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建国初至1985年,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统一分配制度,这种制度是和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市场导向的20年的历史演变。毕业生的就业已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逐步过渡到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一)“统包统分阶段
(二)“双向选择”与“自主择业”阶段
(三)2000年以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更加宽松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