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福建人事考试网上报名(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
宁夏教育考试网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分数:2.00)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福建省公考网站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标志,但是还没有进入科学实验阶段。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则。他认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这使得儿童对学校产生了恐惧感。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中存在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宇宙万物和谐发展的保证,因此,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人的各项活动都应当遵循这种"秩序"。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另一个内容。作为夸美纽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论证正是依据他的教育理论最根本的原则,即适应自然原则展开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这种对教育的定义属于( )。
(分数:2.00)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操作性定义
D.解释性定义
【解析】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始终遵守。描述性定义是对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即揭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很显然,题干中给出的杜威对于教育的定义既说明了是什么,也说明了应是什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教育面临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挑战,存在三种普遍流行的现象,即( )。
(分数:2.00)
A."教育先行""终身教育""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
B."教育先行""终身教育""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
C."终身教育""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D."教育先行""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经典著作──《学会生存》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这里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教育学教材写的《学会生存》的核心观点是学会生存、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但本题的问题是《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三种普遍流行的现象:第一,教育先行。"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第二,教育预见。"现在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 第三,社会拒绝使用学校的毕业生。"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三个就是《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三种普遍流行现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5.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和评价要充分尊重、利用人的发展的( )。
(分数:2.00)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解析】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St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因此,该理论突出了个人发展的差异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集中体现杜威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观点是( )。
(分数:2.00)
A.儿童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都要围绕儿童加以组织
B.教育过程在它之外没有终结,它终结于它自身
中国邮政2023春招招聘C.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手段√
D.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生长
【解析】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或者说"活动里面的目的",后者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他看来,应当到教育的过程中寻目的。对于这个问题,杜威有几句经典的论述:"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我们探讨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承认以生长为教育目的的个体性教育目的的同时,并不否认其社会性目的。杜威一直认为教育要为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发展贡献力量,而以生长为教育目的正是符合民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他看来,个人发展和民主社会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的充分发展和生长,既是民主主义的要求和体现,也是民主主义得以实现的保证。同时,杜威认为,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源自儿童的本能、冲动、天性和兴趣等,因此,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手段。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在我国现代学制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一般把中学区分为( )。
(分数:2.00)
A.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综合中学√
B.文科中学、理科中学、实科中学
C.文科中学、实科中学、职业中学
D.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特中学
【解析】我国目前的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学制。在中学阶段,我国的中学有着普通
中学、职业中学以及兼具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特点的综合中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强调"教学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分数:2.00)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目标中心取向
【解析】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分为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其中创生取向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体验到的教育经验,课程知识不是以教科书、教学指导书等为载体的外部的、静态的、物化的内容。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共同创生的内在的、动态的结构,即"教学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主要用来描述和反映学生的进步状况,强调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评估与反思,适合对学生长程学习、深层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是( )。
(分数:2.00)
A.纸笔测验
B.表现性评价
C.真实性评价
D.档案袋评价√
【解析】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其中,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绩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适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A项纸笔测验是一种考查形式,但不能反映自我评估与反思水平;B项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一种是开放式(或扩展式)的表现性评价。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对评价的任务、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而且对被评价者的行动做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传统的闭卷考试其实就属于一种典型的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对被评价者完成评价人物的材料、方法、结果不做限制要求的评价方法。例如:要求学生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做一次演讲发言就是一种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C项真实性评价是学习评价的最新发展,强调评价与学习以及课堂教学的整合,以学习或生活中真实的任务为基础,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动态性、发展性和真实性,为教师改进教学与学生发展自我提供支架,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发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
(分数:2.00)
A.《学会关心》
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解析】体谅或学会关系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编制了一套独具特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设身处地》,其目的是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第二,《证明规则》,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全的同一性意识,并把自己视为对自己的共同体做出贡献的人;第三,《你会怎么办?》,其宗旨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广东公务员省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