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一级指标
[诊断项目]
二级指标
[诊断要素]
内涵描述
基本要求
主要观察点(诊断点)
1.办学方向
2.
1.1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是指通过办学主张、办学使命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所体现的学校办学思想或意图,是学校办学实践所依据的准则
2.“一训三风”:是指“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代表着学校文化和教育理念,是学校历史、文化和特的积淀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与学校资源实际相吻合的办学模式、办学特和学校品牌
2.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具有鲜明校本特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向善
3.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抓实常规管理,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工作
1.“一训三风”及其宣传落实情况
2.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3.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4.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5.学校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果
1.2办学定位
1.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办学想要达到的目的,具体体现在学校办学未来计划实现的绩效指标
2.办学思路:是指学校办学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突出表现在学校对未来的谋划
3.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未来发展路径的总体安排主要是指“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1.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主要专业与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2.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3.完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经和发展举措
4.学校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列入学校长远办学目标
1.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
2.各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
3.毕业生升学、就业、创业占比及去向分布
4.学校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
5.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6.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1.3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是指政府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出台的系列政策、法规所形成的旨在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2.经费保障:是指为保障学校日常运转和发展所提供的经费安排
3.育人氛围:是指学校为更好地育人所营造的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激励举措,学校文化宣传的工作策略
1.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对区域内职业学校的经费、人员、设备设施和基本建设提供保障;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有相应的政策举措
2.学校应积极主动争取政府政策和财务方面的支持;主动与社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
3.学校积极主动承担区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活动;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实施重大公益性活动
4.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强化“三全”育人,激励措施到位,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1.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
2.学校承担社会公益活动情况
3.学校“三全育人”活动情况
4.学校年度财政经费收入(万元)、非财政性收入(万元)
5.学校年度奖学金、助学金总额及明细表
6.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成果
1.4办学机制
1.运行机制:是指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制度、机构、监控和工作流程
2.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结成的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学校聘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
3.集团化办学:是指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具有共同发展目标,兼顾各方利益的共同体,集团内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升办学效益
4.国际合作:是指学校与院校及相关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的合作办学,特别是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能力标准方面的合作
5.党建工作:是指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
1.建立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体系,运行机制灵活高效
2.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等,推行以专业为纽带的系部管理体制
3.学校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数量、素质满足发展需要,工作健康运行
4.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有校企合作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5.积极拓宽学校教育视野,组建或积极参与旨在促进校企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6.学校在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训等方面有成熟的国际合作项目,成效显著
7.准确把握党建工作关键;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好、效率高
1.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2.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
3.校本数据采集、管理与使用情况
4.校企合作中长期规划
5.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万元/年)
6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万元/年)
7.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总时数(日/年)
8.校企合作单位接收教师企业实践数(人/年)
9.校企合作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数(人/年)
10.牵头组建或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数量及名称)
11.参与的行业协会(学会)(数量及名称)
12.国际合作办学(培训)情况
13.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情况14.外籍教师数量及工作情况
15.学校年度(学期)党建工作计划与总结
16.2022年国家医学考试成绩查询学校党建工作标致性成果
2.基础能力
2.1基本建设
1.校园面积:是指学校占地面积
2.建筑面积:是指学校所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是以平方米反映房屋建筑建设规模的实物量指标,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3.各类用房:是指学校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
4.体育设施:是指学校用于体育比赛、训练、教学以及众健身活动的各种场地、场馆、建筑物、固定设施等
5.文化设施:是指学校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场地、场馆、建筑物、橱窗、塑像和固定设施
6.安全设施: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或有害因素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1.学校人均占地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等符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80亩,建筑总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五年制高职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一般应在150亩以上;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
2.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文体活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4个以上标准篮球场、1个排球场;饭厅座位不少于就餐学生数的50%;生均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1.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
2.
3.建筑面积及人均面积(平方米)
4.
5.教学、科研、辅助、行政办公、生活用房面积(平方米)
6.
7.学校文体设施建设情况
8.
5.学校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情况
2.2师资建设
1.数量与结构:是指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以及教师在职称、年龄、学历和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等方面的比例
2.培养培训:是指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发展实际进行的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制度安排
3.兼职教师:是指学校依据相关要求从企业、社会聘请的具有相关专业技能、承担学校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的人员
1.专任教师数与本校在籍学生数比保持在1:20左右;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不超过118
2.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五年制高职学校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5%;高级职称不低于20%,其中每个五年制高职专业至少配备2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专业教师;专任专业教师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60%;“双师型”教师不低于60%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70%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保持在30%左右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五年制高职学校兼职教师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年培训计划切实可行;培训可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等形式;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带头人领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等;年培训工作有总结,教师培训以五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
1.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2.
3.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4.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年度教师培训计划与总结
5.教师年度培训经费预算与决算
6.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情况
7.文化基础课教师社会实践情况
8.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和发展计划
9.兼职教师工作安排与管理
10.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培训状态
2.3实训基地建设
1.基础条件:初中期末考试成绩查询是指学校必备的实训场地及设施设备,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技能教学研究、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和创业孵化项目等方面的需要
2.运行管理:是指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使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以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1.实训基地能满足学校所设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其他与职业学校使命相吻合的工作需要
2.基地建筑面积:理工医类专业不低于1500平方米,其它类专业不低于1000平方米。按照所服务专业的学生数计算,生均不低于2.5平方米
3.基地布局合理,便于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实训场景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相接近,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企业文化
4.设施设备配置合理,满足教学需要。部分设备达到行业企业先进水平,满足产学研、技术创新需要。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医类专业5000元以上,其他类专业4000元以上;五年制高职理工医类专业6000元以上,其他类专业4000元以上。
5.基地管理科学,能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渗透企业文化
6.设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健全,有设施设备、实训耗材等物资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学生等人员管理制度,劳动保护、安全操作等生产管理制度,技能教学研究、产学研等科研管理制度
7.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有效,实施信息化管理。设备采购程序规范,资产管理账物相符、处置规范实训室及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计划、有记录。耗材领取、产品入库有登记
8.有规范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技能教学教材等教学资料。实验实训开出率95%以上
9.能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习实训有效对接
10.依托基地开展技能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广技能教学研究成果。深化校企合作,积极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学生创业孵化项目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校内外实训基地场地设备情况
3.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数量(个)
4.市级以上技能研究基地数量(个)
5.技能鉴定所:工种、级别
6.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情况
7.实训基地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情况
8.技能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9.仿真实训平台()
10.实验实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11.设备利用率、完好率(%)
12.实验实训开出率(%)
13.实训基地社会开放情况
14.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情况
15.实训基地建设特与创新
2.4资源建设
1.数字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移动终端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学资源,包括通用性基础教学资源、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等
2.图书资源:是指学校拥有的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师生提升素养、拓展才能等方面的图书和多种类型资料,主要包括馆藏纸质图书和专业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影视视频等
1.有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2.有满足需求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训教学案例等,做到共建共享
3.有年度图书资源建设计划,包括纸质图书、专业期刊以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影视视频等,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报刊种类80种以上;每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的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每年新购专业图书30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2种以上
4.建立了馆际借阅渠道
1.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2.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级、类型和数量
3.当年新增数字教学资源类型、数量
4.纸质图书总量
5.当年新增纸质图书数量
6.当年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音乐、电影、视觉艺术收藏品等)
7.当年专业期刊种类、数量
8.教学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
9.教学资源专业覆盖率、核心课程覆盖率
2.5信息化基础设施
1.校园网:是指为学校的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职业训练、学校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网络支撑环境
2.数据中心:是指通过数据汇集而形成的集成IT应用环境,是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所有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输出任务的工作和管理机构
3.终端设备:是指能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各种数字计算设备,是用户直接操作的、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必备工具。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各种新媒体(含智能手机、学习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包等)
4.多媒体教室:是指装备有音视频系统、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控制系统等软硬件设备与系统,并通过它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
5.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是指配备了仿真实训系统的教学场所,由仿真实训系统和仿真实训环境组成
6.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是指在宽带网络基础上集流媒体和数据通信于一体,向用户提供音、视频服务的网络传输系统
7.数字安防系统:是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建设基于IP协议,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式校园安全防范系统
1.校园网主干带宽应大于100M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大于1000M。校园网应接入省教科网(因特网),带宽应大于10M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大于100M,最好为双线
2.在校内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校园无线网络系统。
3.数字化技能室、模拟仿真实训室、互动体验室等数字化教学用房,采用国家标准建设,配备规定的相应设备
4.有适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配置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占总教室数的比例应大于60%
5.安装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漏洞扫描系统与WEB应用防火墙
6.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校园网数据管理中心,具有数据存储、管理、备份与容灾能力
7.建立用户上网与信息上网的安全管理办法,建立网上信息监控制度与网络运行监控系统
8.建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时修补漏洞、加固优化,加强系统账号与口令管理
9.建立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电子监考系统以及监控报警中心的数字安防系统
10.建立支持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1.校园网络建设、管理情况
2.数据中心建设及部署模式
3.服务器、存储数量和容量
4.终端机总台数及人均数量
5.多媒体教室数量及占比
6.仿真实训系统环境
7.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数字会议系统、数字宣传系统建设配备情况
8.数字安防系统建设情况
9.数据采集及大数据应用
10.信息化建设的特项目
3.教学实施
3.1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订的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文件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指学校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养要求、技能要求和发展要求,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更新和完善
3.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是指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教学、管理、评价的过程
4.核心素养建构: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形成一系列可迁移、多功能、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集合的过程
5.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学校教育课程与实践
1.建立了定期开展社会调研的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会调研;调研成果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2.主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3.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以省颁指导性方案为基础,及时滚动修订,审批程序规范
4.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渗透人才培养全过程
5.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和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设立了创业创新基金,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每年在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有学生获奖
1.社会调研制度、计划和成果
2.社会调研经费及使用情况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制度及实施情况
4.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5.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6.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情况
7.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
8.当年毕业生就业及创业情况
9.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3.2德育工作
1.课程教学: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
2.安全教育:是指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其安全技术知识、强化其安全操作技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3.学生社团:是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由学生根据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众性学生组织
4.德育队伍:是指由领导和组织学校德育工作、承担德育课教学工作、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工作团队
5.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和相关活动的教育
2022英语单科国家线1.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负责、分管校领导主管、学生工作部门实施、教学与后勤等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青团和学生会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组织体系。五年制高职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到堂听课2次以上
2.成立了由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德育课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委员会、校友会、行业、用人单位和社区代表等组成的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开展工作
3.德育课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专任德育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师生比不低于1300(在籍生);德育课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措施并得到落实,每年都有一定的德育课教师参加培训。五年制高职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按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4.建立了专门负责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的职能处室,有专职管理干部,每个系部按师生比1300(在籍生)配备德育工作管理人员
5.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召开1班主任研讨会,有计划开展班主任培训和专题教育活动,培训有成效,年度班主任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6.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干部配备齐全,职责明确,工作开展正常
7.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教学管理严格,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开设德育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编写具有地方特的德育校本教材1本以上,每年开设2次以上专题讲座和特德育活动
8.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健康有益的活动,精品社团10个以上,参加社团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比20%以上;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70%
9.建有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至少配备1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职教师,建有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1.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和相关文件
2.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委员会活动记录
3.德育教师基本情况
4.德育课程开设情况
5.德育教师培训情况
6.德育校本教材开发情况
7.安全教育和德育专题教育开展情况
8.德育和学生管理研究课题情况
9.班主任基本情况
10.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11.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12.学生违纪情况
13.学生社团及活动情况
14.心理辅导机构建设和活动情况
15.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情况
16.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基本情况
17.学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组织建设和活动情况
18.五年制高职学生课外活动及社会活动参与率
3.3专业建设
1.专业建设规划:是指学校依据办学基础条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学校专业设置与改造所做出的整体性、前瞻性安排
2.专业建设机制:是指学校为促进专业发展而确立的制度、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融合
3.专业: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集合
1.专业建设规划体现智能制造、互联网+”、“中国制造”等方面的要求,对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部署,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专业特和专业优势
2.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充分反映本专业分期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3.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体系,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4.建立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机制,定期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评价进行诊断,及时改进其存在的问题
5.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6.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建设适应需求、特鲜明的专业。专业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规划,以区域产业或职业岗位为基础构建专业,内各专业定位明确,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建成1个以上省级现代化专业
7.主干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中高职衔接培养人才
1.各专业生源情况
2.当年专业设置和变动情况
3.专业负责人信息
4.现代化专业建设方案和建设成果
5.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6.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及活动情况
7.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8.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运行进展
9.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实施和运行进展
10.毕业生专业证书获取类型、名称、级别
11.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
12.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制度执行情况
13.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
3.4课程建设
1.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依据,也是评价课程质量的尺度;课程标准要求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实用性,能与职业标准对接
2.课程开发:是指基于需求分析,经过计划、实施、评价、修订等流程,确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
3.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4.课程评价:是指对照课程标准检查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1.学校要严格实施省颁的核心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国家、省已有专业课程标准以外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所有课程均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
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3.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国家职业标准嵌入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
4.重视特教材的开发工作,规范教材选用、采购等程序。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课、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保持在60%以上,每个专业()力争开发校本特教材邯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本以上;五年制高职专业80%课程选用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不低于40%
6.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
7.依据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形成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8.建立课程评价机制,解决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
1.课程标准完备率(%)
2.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开出率(%)
3.国颁和省颁课程标准执行情况
4.国规、省荐教材的使用情况
5.网络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
6.校企共建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
7.国际课程引入与应用情况
8.校本教材建设情况
9.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10.课程建设制度及实施情况
11.课程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
12.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
13.课程建设特成果
3.5信息化
教学
1.信息化课堂教学:是指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信息技术环境和数字资源为支持,创设或优化学习情境,突破时间与空间等传统条件限制,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
2.信息化实践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将实践教学的各类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融合,全面推进实践教学的情境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以实现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现代化、开放化和高效化
1.全面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服务,教师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师生互动;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网络选修、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沟通、互动,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
2.积极开发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远程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提供信息化实训教学服务,完善基于优质资源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利用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虚拟环境、数字化职业体验馆及技能教学资源库,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改进技能学习和训练方法,提高技能训练效率
4.扩大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应用的覆盖面,优质资源连接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位、每一位学生
1.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情况
2.
3.在线课程与资源应用情况
4.
5.信息化教学研究团队及工作情况
6.
7.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与资源总存储量
8.
9.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数字化场馆、运程互动教学平台、数字化实训教室建设与应用情况
10.
11.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特创新
12.
4.管理运行
4.1制度建设
1.学校章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以文本形式对学校重大的、基本的事项做出全面规定所形成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自主管理及政府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
2.治理结构:是指学校内部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机构之间的关系。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评价机构的设置、职责、运行及其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关系
3.制度体系:是指学校若干制度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学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4.制度实施: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原则将制度精神和要求,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工作中得到执行
1.章程内容应包括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学校章程须经教代会通过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2.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内部管理体制
3.制定完备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并依据相关原则及时修订、新增或废止
5.建立符合现代职业学校要求的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执行规范、反馈及时
6.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工作考核要求,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当设置若干系(部),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五年制高职学校须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
7.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的组织机构,建立问责机制
8.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
9.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1.学校章程
2.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情况
4.问责机制建构及其执行情况
5.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制度及其修订情况
6.学校管理制度执行和检查情况
7.学校依法办学情况
4.2教学投入
1.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是指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包括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是指学校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
3.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是指学校年度用于保证日常教学需要的经费。日常教学经费包括用于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方面的费用
4.信息化经费投入:是指学校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和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等方面的经费
5.教研科研经费投入:是指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1.学校教学投入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五年制高职学校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20%
2.学校制订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年度建设经费有预算、有审计。实训基地数量和设施设备能满足专业建设、学生技能实训、大赛训练、技能教学研究、社会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3.学校有年度日常教学经费预算,包括实验实习费、原材料(耗材)费用、教学实习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费、聘请校外教师费、企业兼职教师课酬、体育维持费、教学差旅费等,其比例相对稳定且力争逐年增长
4.学校有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其增长比例基本能与信息技术进步趋势相适应
5.学校年度教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有预算、有审计
1.教学投入及占学校预算收入比例
2.固定资产总值、新增资产值
3.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5.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投入
6.日常教学经费投入占预算收入比例
7.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及占预算收入比例、软硬件投入比
8.教研科研经费投入及占预算收入比例
4.3学校管理
1.教学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制度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管理,包括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业务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教学设施管理等
2.学生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制度对在籍学生进行的教育与管理,包括理想信念、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日常行为、活动、生活、安全、奖惩、档案等方面的管理
3.后勤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制度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所进行的管理,包括校园、资产、膳食、卫生、基建工程建设等管理
4.招生与就业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制度对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所进行的管理,包括招生、培训、就业、创业等管理
5.安全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制度对学校人财物进行的安全保障管理,旨在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和危险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6.财务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学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包括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现金流量管理、资产的购置与处置等
7.教科研管理:是指学校依据相关制度对学校育研究、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进行的规划、规范、引导、奖惩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8.管理队伍及能力建设是指学校依据相关规定,对学校建构的行政、党务以及众性团体的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能力进行的培养、培训等教育活动
1.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各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权限清晰,教学管理制度经学校正式颁布并汇编成册,能适时更新。近两年学校、教学职能处室和系部、教研室的教学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齐全,教学文书档案按学年建档、保管,档案资料清晰完备
2.形成完整的学生工作网络体系,运转协调。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格局;校领导认真履行学生管理职责,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德育监督保证作用;学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与计划;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专业系部、团委、学生会职责清晰,相互配合,执行良好;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团支部、班委管理职责明晰,执行良好;日常行为管理制度齐全,操作性强,能够依据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检查、评价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3.学校建有完善的后勤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图,岗位职责明确。岗位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需要相匹配,能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实行后勤工作例会制度,有效开展工作;服务意识强,保障及时有力;后勤部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4.学校有完善的招生政策和工作纪律,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招生、阳光招生,规范招生简章,学校主要领导和招生工作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不以虚假宣传和欺骗手段进行招生,杜绝有偿招生等违规违纪现象;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5.学校加强就业管理,多种举措提升就业质量
6.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健全,责任落实。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有巡查记录,台账资料齐全;按要求配备治安保卫人员;行政值班和教师值日工作人员安排合理、工作到位;安全基础设施齐全,安全标识和车辆限速禁停等标志清楚醒目,消防器材完好,消防通道畅通;有毒、有害、腐蚀性物品管理规范,技防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定期开展安全模拟演练;各种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齐全,办法得当;学生宿舍管理机构健全,晚间值班制度落实,值班人员知晓应急处置办法和流程,住校学生知晓宿舍的逃生方法和路线,宿舍安全管理台账齐全;近两年未发生学校负有责任的重大安全事故;创建平安校园和治安保卫先进单位成效明显
7.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经费使用绩效意识强,会计基础工作扎实,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学生资助等专项资金的过程控制到位,规范会计行为,防止和杜绝虚报虚列、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8.教研、科研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校内课题立项制度完善,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有科研管理队伍,建立名师工作室,教研、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得到有效实施;承担各级教研、科研课题,按计划开展,成果丰硕;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9.科学设置各级各类管理机构及岗位,管理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有岗位责任制。注重从强化管理队伍能力各要素入手,着力提高队伍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的价值目标
1.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2.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3.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4.学校学生实习工作计划、检查记录和工作总结
5.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6.全国普通话考试报名时间学期学生工作计划和总结
7.后勤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8.学期后勤部门工作计划和总结
9.招生就业指导人员基本情况
10.学校年度招生、就业工作计划和总结
11.安保人员基本情况
12.学校安保工作计划和总结
13.财务人员基本情况
14.学校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和总结
15.教研科研人员基本情况
16.学校年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
17.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和总结
4.4质量监控
1.质量监控制度:是指学校建构的以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完整有序的检查、反馈、评价制度
2.质量监控机构:是指学校为保证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所设立的检查、反馈、评价机构
3.质量监控运行:是指以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反馈、预警
4.学校年度质量报告:是指学校紧扣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展示人才培养状况、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学校党建等情况,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按年度编制和发布的报告
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质量监控网络,主要环节均建立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质量监控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规划科学明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执行效果明显;师生质量意识强,对学校质量理念的认同度高,质量保证工作全员参与,学校质量文化氛围浓烈
2.学校设有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明确,学校和系部两个层面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质量监控队伍建设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人员配备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对质量监控机构、人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3.学校建构了以师资队伍状况、学生就业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信息,并对工作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4.学校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管控。学校能有效开展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等活动;建有教学事故认定、调查、追究、处理制度和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5.年度质量报告要根据学校隶属关系逐级审核、在学校网站和主管部门业务网站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1.质量监控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情况
2.学校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建设状况
3.校领导听课人均次数
4.被评教师人数、覆盖面(%
5.学生评教参与数、参与比例(%教资面试报名要求
6.同行评教参与数、参与比例(%
7.社会评教参与数、参与比例(%
8.教学事故数量
9.当年违纪学生数
10.师资队伍结构
11.学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本地就业率
12.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4.5文化建设
1.文化特:是指学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职教思想,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育人为主导,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内容,体现鲜明地域或学校特点的文化特质
2.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建构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功能齐全、安全有序、节能环保、室外绿化、室内美化、环境净化的校园整体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反映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的校训、校徽、校歌,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和职业精神的标语、雕塑、碑铭、板报、橱窗、图书馆、校史馆、陈列室等;具有体现核心素养、工匠精神、职业特点、企业文化和专业特的教学场所
3.文化活动:是指学校开展的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科技文艺体育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日、典礼仪式、参观等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以及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网络文化活动
1.学校有共同愿景、办学目标、一训三风、办学特等学校文化展示
2.校园、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等教学场所有核心素养、工匠精神、行业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展示及相关陈设
3.科技文体活动设施设备齐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建有实体或数字校史馆(陈列室),面向师生常年开放
5.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定期收集整理典型案例
6.学校年度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评价、有总结
7.学校年度科技文艺体育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评价、有总结
8.建有数量足够、种类多样的学生社团,能定期开展活动
9.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志愿(义工/社工)服务
10.定期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
11.定期收集、整理、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和创新创业案例,并组织报告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宣讲
12.定期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
13.制订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规范上网内容
1.学校愿景
2.办学目标
3.校训、校徽、校歌
4.办学特汇总、案例
5.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设施
6.校史馆(陈列室)
7.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案例
8.校园科技文艺体育活动情况
9.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10.志愿服务情况
11.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12.绿校园、平安校园等建设达标情况
13.文明风采参与、获奖情况
14.校级技能大赛开展、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参与、获奖情况
4.6信息化管理
1.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制定的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校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内容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登记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实训仿真环境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校园安防系统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部门人员信息能力培训等
2.信息化管理机构:是指学校设立的组织、管理信息化资源,保证规范运行的工作机构
3.信息化管理运行:是指学校制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有效执行、信息化设备和设施稳定工作、信息化管理机构正常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4.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营造智慧化校园工作、学习与生活一体化环境,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充分融合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
3.建立完备的智慧校园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
4.多种举措激励教师主动投入信息化教学,做到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化、常规化
5.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6.统一规划并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应实现有效集成,避免服务间的“信息孤岛”。应用服务集成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公共数据
7.应用服务应能适应学校的发展,满足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并确保稳定性和可靠性
8.智慧校园的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应进行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确定智慧校园建设目标,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路径,提出组织体系和业务模式的改进建议,制订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建设内容
1.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2.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4.学校应用系统数及主要功能模块(汇总表)
5.学校校园网站入口和学校网管架构
6.各类应用服务最大支持在线用户数和日均访问量
7.一卡多功能使用情况
8.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9.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