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定市为例
李小倩
(保定市统计局,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延伸农业产业链,让农民更好的参与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农村制造业行业,以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扩展农民增收空间,提升农业附加值。本文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概括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总结了保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研究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2019)11.0023-0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是促进农民增收、决胜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背景
1994年,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第六产业”的概念[1],指农村三次产业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工业,及农村运输业、旅游业等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鼓励农民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采摘、乡村住宿餐饮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下简称产业融合)发展。由于1、2、3之和、之积均等于6,因此称为“第六产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2],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指出农村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2016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河北基本建成农村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利益联结紧密、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2019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扶持主产区发展农产业精深加
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成人学历提升大专大概要多少钱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特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的渗透交叉重组,实现农村产业跨界融合、资源整合配置和要素跨界流动,带动农村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3]。从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看,农村产业融合主要通过以下模式实现。
(一)一产主导的“一二三”融合模式
立足农业,以本地特种养殖为依托,打破传统的农业产业界限,发展相关的农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等第二产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和物流等农村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即由一产带动二产和三产发展,实现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服务的顺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例如:“药都”安国,在种植中药材基础上,带动农产品加工以及制药等产业发展,吸引北京同仁堂、国药乐仁堂等知名中药企业入驻,形成了瞻药王庙、观药景、看中医、食药膳、洗药浴、购药物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集中药种植、药材加工、观赏观光、教育科研、文化传播于一体,带动农民增收,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二)二产加工主导的“二一三”融合模式
依托农产品加工和手工制造,向上需要以一产为基础的包括农、林、牧、渔产品和农副产品等的原材料供给,向下需要配套性服务业(如仓储、运输、商贸等)及支持性服务业(科技、信息和金融等),一二产和二三产相互推动,相互支撑。
例如:蒙牛乳业(保定)有限公司和保定蒙牛饮料有限公司落户望都,作为乳制品制造业企业有效促进当地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并带动运输业、批发零售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三)三产主导的“三二一”融合模式
1、农业功能拓展型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形式,开展农产品购物消费及旅游、采摘等服务体验,形成以消费聚集为引导的三二一
2023国考成绩产融合:通过游览、农事体验等活动,促进以有机农业、创意农业为基础的农业观光园、大田农业的发展,助力一产转型及附加值提升;通过农村购物消费,强化具有本地特的优势农产品加工及手工艺品制造,助推一二产融合;通过旅游服务带动交通、住宿、餐饮以及科技平台等多样服务,实现三产的较快发展,多种形式激活农业的生活及生态等拓展型功能开发利用。
例如:顺平“桃花节”为依托,紧紧围绕京津冀“新休闲、微度假、慢生活”的主题,打造“京南国际田园休闲区”品牌,大力发展“旅游+”,实现交通顺畅、环境整洁、餐饮可口、旅途舒适的节庆目标,每年客流量在50万人次左右,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业、住宿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零售业,推动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农业园区带动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是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重要平台,园区发展特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康养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满城草莓现代农业园区,雇佣当地农民参与种植、管理和采摘草莓,带动农民增收;聘请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现场指导,农民种植技术得到提升;供应保定市明花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制造业企业原材料进行草莓罐头和草莓酱的加工生产,并打造草莓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区,带动农村产业融合较好发展。
3、文化创意带动模式
以特农产品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促进文创农产品种植、主题农庄、示范园区等发展,提升
农业附加值;通过农产品加工的文创包装与加工,以及文创体验活动及节庆导入,构建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例如:易县恋乡太行水镇,以太行山民俗文化为内涵,将太行民俗体验、乡村美食、艺术展示、体验娱乐、风情客栈、土特加工汇于一体,既是农村产业融合产业园区,又是乡村文化传承基地。
4、电子商务带动模式
以物流配送为核心,带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聚集和联动,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实现服务业带动一二产融合发展。保定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网络,村级中有47.9%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形成商贸活动带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动顺畅的流通体系。
三、保定市农村产业融合基本情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层次、水平,关键取决于经营主体的带动力,保定市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规模农户等。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下简称三农普)数据显示,保定市农业企业2007户,其中龙头企业158户,占企业总户数的7.9%,农民合作社6203户,规模农户13993户,三种经营主体共吸引从业人员62506人。
2020省考疫情申论范文
表1:保定市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情况
户数
(户)
农村从
业人员
(人)
农业经
营收入
(万元)
户均农业
营业收入
(万元/户)企业200717069385167192其中:龙头企业15852982145651358
农民合作社62033034232529852
规模农户139931509581006358其中:家庭农场77218994160254
(一)农业特明显,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保定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经过多年发展,保定市形成以粮食、蔬菜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牲畜、家禽饲养为主的养殖业两行业支撑的农业产业结构,2018年保定市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4%和39.4%。在此基础上,保定市以发展品牌农业作为重点,培育打造提升了一批区域特农产品品牌。三农普数据显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中,获得无害化农产品认证的有1021户,获得绿食品认证的有414户,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有375户,同时获得两项认证的有161户,同时获得三项认证的有47户。满城草莓和磨盘柿、安国中药材、阜平大枣、清苑西瓜、顺平桃子、高碑店豆腐丝、涞水麻核桃等农业特产业明显,成为支持保定市农业发展的特品牌,为保定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保定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发展以大枣、中药和奶制品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加
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初步形成了果品、畜产品、中药材等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保定市第二产业与农业相关的有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药、纺织、造纸等多个行业,2018年,保定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和中药制药企业分别为65、44和55家,合计占规上工业企业个数的10.2%,共实现营业收入234.2亿元,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7.5%;保定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52家,农产品加工基地8个,基地带动农户2.7万户,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2.7万元;三农普数据显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中,生产与加工一体化和生产、加工与销售一体化的有1445户,实现农业经营收入2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三)农村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1、乡村旅游业优势明显。旅游业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多行业发展,保定市乡村旅游业优势明显,从自然资源讲,有风光秀美的野三坡、白洋淀、易水湖和白石山等;从文化角度讲,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清西陵、红景点晋察冀边
区革命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地道战遗址等;从交通角度讲,京津保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交通便利。三农普数据显示,保定市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216个,占全部村的比重为3.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有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有1832户,全年接待游客454.3万人。
2、多种经营功能开发明显。与农业相联的餐饮住宿、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新型经营活动蓬勃发展。三农普数据显示,保定市共有1327个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从事农事体验、餐饮住宿、采摘、垂钓等新型经营活动,占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总数的4.6%。分不同经营活动类型看,保定市共有141个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其中提供采摘活动的369个,提供垂钓活动的149个,开展农事体验活动的209个,农村正逐渐成为休闲度假的热点地区。
3、乡镇、村市场活跃,电子商务悄然兴起。三农普数据显示,保定市商品交易市场1060个,交易品种主要是粮油、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其中以粮油、蔬菜和水果为主的专业市场有538个;保定市有商品交易市场的乡镇有196个,占乡镇总数的64.5%,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有112个,占乡镇总数的36.8%;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有3612个,占全部村个数的比重为63.2%。
将近一半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过农产品的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共有396个,占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比重为1.4%,比全省平均水平(1.2%)高0.2个百分点,销售的农产品包括苹果、核桃、大枣、杂粮、驴肉和豆腐丝等多个品种;使用过互联网购物的农户68.6万户,占总登记户数的31.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
保定市农村出现了三次产业相互渗透、互为交叉的融合发展之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存在融合主体实力不强、融合层次融合度不高和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
(一)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有带动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少,市场竞争力较弱,多数只能在一产领域发挥作用,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二三产领域带动能力不强。三农普数据显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规模农户等三种经营主体共吸引从业人员6.3万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4%;经营方式为生产加工一体化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1445户,实现农业营业收入28.7亿元,分别占三种经营主体总户数和农业营业收入的6.5%和18.9%;有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有1159户,实现农业营业收入9亿元,分别仅占三种经营主体总户数和农业营业收入的5.2%和4.3%,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能力弱。
(二)多功能开发不够
首先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在有新型经营特征的规模农业经营户中,94.6%的农业经营户经营方式以生产为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4%)0.6个百分点。在有新型经营特征的农业经营单位中,以生产为主的农业经营单位比重为86.1%。
其次开展农事体验活动、提供住宿餐饮、采摘、垂钓等服务的产业融合型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个数较少。2016年全市共有1327个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开展了餐饮住宿、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产业融合型经营活动,占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总数的比重为4.6%,比全省平均水平(5.2%)低0.6个百分点。
(三)融合发展层次较低
保定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二产融合的生产与加工一体化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规模户较少,产能弱,一三产业融合限于住宿餐饮、采摘、垂钓和农事体验等,观光体验、健康养老、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等农业拓展功能挖掘不够,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产业融合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开发模式仍多限于对农村资源本身的浅层次粗放式开发,缺乏深加工和精品化处理,产品附加值不高。
大专毕业能考公务员吗?(四)人才支持明显不足
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和中高端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三农普数据显示,保定市农业从业人员中,75.5%的从业人员年龄在36岁以上,90.7%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96%的从业人员从事种植业。全部从业人员中,仅有3.5%的从业人员受过专业技术培训,支撑农村产业融合的人才严重缺乏。
五、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着力培养产业融合人才
一是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入乡创业。加大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活动的扶持,提供便利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等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构建完善以农机化技术学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涉农职业院校等农民新型经营活动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农民在三次产业经营活动中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重点培育产业融合主体
一是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乡镇企业,支持其开展乡村旅游等新型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乡镇企业等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二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的新型经营活动等,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三是培育具有一定规
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创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志愿填报模拟
(三)挖掘农业多功能融合
一是建设一批集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和生活体验于一体的观光采摘基地,培育有特、品质高的农业休闲观光线路。二是重点发展烘干、贮藏、包装等农产品加工业,及农资配送、病虫害防治和农机作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三是推进健康养老、农村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继续加大电子商务推广力度。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职位表2022
(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根据园区不同情况一园一策,着力构建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申请认证绿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直销配送、社区体验、休闲观光、旅游康养等新型经营方式,进一步拓展园区农业生态、休闲和文化等功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18-19.
[2]钟智利,闫立萍,丁岩.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J].辽宁农业科学,2016(6):63.
[3]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