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测】材料分析
【一材料分析】山东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信息网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4分)
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是错误的。过多过量的惩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从记忆的有关规律来看,首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识记效果越好。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前,应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识记任务,让学生知道应当识记什么、识记到何种程度等。同时,还应训练学生主动、自觉地提出学习和记忆的目的任务。
 其次,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效果好些,但有意识记需要意志努力,时间一长,会使人疲倦。而无意识记是一种很轻松的识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必须要生动形象,难度适中,教学形式要新颖、多样化,使学生
能凭无意识记记住更多的知识。
 再次,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只有理解了的、系统化了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利用思维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使之对其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教师还应把讲授的内容系统化,如果能把要识记的内容归结为公式、定理或归纳为几个方面,写成提纲,择要而记,就能有更好的识记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一般地说,具体、形象的东西比抽象、言语的东西更容易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记忆。
【二材料分析】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生“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的情况,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的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为天平这种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答案【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崇明教育信息网
1.该案例中老师把两次测量的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为天平这种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下的教学原则,没有体现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者的榜样。
 2.假如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来解决:
 首先我会进行自我反思,并且因势利导,将问题摆出来,说是因为老师的失误操作才会出现的较大差异,激发学生查问题存在的根源的兴趣。
 其次,与学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步骤,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让学生说出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大丰市教育局
网上报名会计怎么报名 再次,与学生一起按天平的使用规则的再次重新一轮测量,直到较大误差消除。最后,总结经验教训。提醒学生特别是在操作性实验的过程中,知识的准备、操作的过程都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三材料分析】
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量的多少明显影响到阅读能力的高低,但是当掌握的词汇量达到3500-4500的时候,就会出现约8个月左右的滞留时间;达到6500-7500时,就会出现约12个月左右的滞留时间;当词汇量达到了9500-10500的时候,平均滞留约18个月。也有人曾经研究收发电报中动作技能的进步,结果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习15 -28天之间,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却不见提高甚至下滑。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1)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学习到达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期”。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案例中词汇
量每到一个阶段都是出现“滞留时间”;练习收发电报过程中,成绩一度停顿下来,有练习,成绩却不见提高甚至下滑。这些案例都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高原现象”。
 (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在没有完成这种改造之前,练习成绩只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态。
 ②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
 (3)针对高原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改进学习方法。②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③提高学习的意志力。④把握练习的量和练习的次数。⑤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四材料分析】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2022年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 
 (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
 
答案:江西省初级会计(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即可)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
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