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资考试真题总结(附解析)
1.中学生小明放学后在校外打球时不慎摔伤,对此事故承担责任的主体应该是()。
A.小明及其监护人
B.小明及学校
C.学校
D.小明
【答案】A
【解析】事故地点发生在放学后校外,中学生小明打球时自己不慎摔伤,自身应对此行为负责。而小明又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监护人也需承担责任。
2.下列描述属于《教师法》第八条关于教师的基本义务的规定是()。
江西自学考试
①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证
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不断提高自己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⑤制止有害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
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故本题答案为B。渤海新区公安局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A.发展基础教育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
D.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教师法的规定()不属于教师的待遇。
A.津贴
B.补贴
C.住房
D.医疗
【答案】C
【解析】《教师法》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
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5.一到寒暑假,国家图书馆就会实施一系列的中小学生优惠政策,这一社会现象是受教育权利保护中()的具体表现。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6.“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分类体系中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答案】A
大专可以考的公务员职位【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7.学生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金属铜和铁的具体特征,这种学习称作()。
A.并列结合学习
公务员免费网课视频B.总括学习
C.类属学习
D.重复学习
【答案】C
【解析】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时,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金属铜和铁的具体特征属于这种学习方式。8.校长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内容之一,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归纳学习
云南省2023年公务员招录公告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富阳人才网
【答案】C
【解析】类属学习也叫做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9.张老师在教小学生面积概念时,先让学生在比较桌面、教室地面、操场地面大小的基础上概括出面积的定义,即“面积就是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再学习具体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的面积概念。按照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类型的转换是()。
A.先下位学习,再上位学习
B.先上位学习,再下位学习
C.先并列学习,再下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