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精选)
(总分:1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
 A.学生智力的发展
 B.学生体质的增强
 C.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D.学校的就业和升学率
解析:解析: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
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的速度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2.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解析:解析:《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4.中学生陈磊经常上课迟到,新学期他决心改掉迟到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仍然无法克服赖床,结果还是时常迟到。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它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5.( )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A.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B.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C.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西安事业单位考试时间2023
 D.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英语ab级考试报名解析:解析: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6.教师职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 )。
 A.教师的人格 
 B.教师的思维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追求
解析:解析:教师工作的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这句话强调了教师的( )。
 A.合作精神
 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 
 D.自律精神
解析:解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教育名言,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A.平等关系 
 B.等级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解析: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对智力的影响。
 A.学校教育
 B.社会实践 
 C.遗传
 D.家庭环境
解析:解析: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国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
10.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是( )。
 A.胡适
 B.陈独秀
 C.孙敬修
 D.陶行知 
解析:解析:20世纪早期,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
11.在教学活动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塑造学生个性
 C.培养学生品德
 D.发展学生能力 
解析:解析: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授人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12.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相近的一项是( )。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B.“君子之教.喻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解析: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启”“发”和“君子之教,喻也”中的“喻”都是“启发、诱导”的意思。表达的都是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思想。
1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其中(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解析: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有以下几个不同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运用知识。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4.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 ),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
 A.精深知识
 B.创造性知识
 C.发展性知识事业单位薪级工资与工龄对照表
 D.基础知识 
解析:解析: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基础知识,它构成教材的主要内容。
15.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其主体部分是( )。
 A.讲义和参考书
中小学教师资格查询入口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授提纲和讲义
解析: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其主体部分,其他还有参考书、讲授提纲等。
16.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生兴趣
 B.课时分配
 C.学年编制
 D.学科设置 
解析:解析:学科设置是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1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富于想象与创造的学习者 
解析: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8.班集体是否有凝聚力,取决于( )。
 A.班主任的培养
 B.教导主任的管理
 C.学生的主体性 
 D.班干部的管理
解析:解析:学生是班级凝聚力的实施者、维护者更是最终受益者,因此班集体的凝聚力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性。
19.陈老师是某学校七年级(2)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其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当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解析: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目标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平行管理 
解析: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1.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该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方式类型最可能是( )。
 A.民主型
 B.仁慈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解析:解析:题目中学生的表现反映了教师专断型的领导方式,平时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对学生较为严厉,有时近乎苛刻,在学生的心里却并没有形成纪律的自觉性,并没有约束力,当教师不在场时马上就会不守纪律。
22.很多学生在加入共青团后,会按照团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也会表现得更加模范,这是由( )促成的纪律。
 A.教师
 B.集体 
 C.任务
 D.自我
解析:解析: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体行为规范。加入共青团这个集体之后,在集体的舆论和压力下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
23.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英语四级可以花钱过吗 B.巩固学生的知识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招工信息解析: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在当今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常见。课外活动的活动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种,而是生动活泼、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等自主选择,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24.在教“鱼”的概念时,用鲫鱼、草鱼说明“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是鱼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反例
 B.正例 
 C.概念
 D.定义
解析:解析: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者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25.新的一课开始前,老师为了介绍作家老舍,便这样开场:“我出两个谜语给大家猜,看谁能先猜出来。第一,挑嫩的;第二,‘晚年离婚’。两则谜语谜底相同,打一作家名。”有学生反应很快,答道:“老舍。”其他同学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猜得很对!大家很聪明嘛!好,现在我们就来走近老舍……”这位老师所采用的课文导入方法是( )。
 A.诗文导人
 B.谜语导人 
 C.观念冲突导入
 D.情境导入
解析:解析:老师在导人过程中给学生出了两个谜语,故本题老师所采用的课文导入方法是谜语导入。
26.在《花卉栽培》这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上讲到植物扦插时,作为阅读材料简单介绍了植物水插的方法。对此,王老师结合学校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引申和拓展了植物水插的内容,简述水培花卉的概念及其优点,教学重点放在花卉水培的方法、管理及布置绿化美化教室环境。同时要求每位学生进行花卉水培活动时做好观察记录。王老师在这里运用了( )。
 A.引证性补讲
 B.扩展性补讲 
 C.对照性补讲
 D.举例性补讲
解析:解析:补讲依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引证性补讲、举例性补讲、解释性补讲、扩展
性补讲、示范性补讲、对照性补讲、描述性补讲、换言性补讲等。引证性补讲是用来证明教材内容、观点正确与否的补讲。扩展性补讲是某些问题教材中虽已说明,但不充分,对此教师应扩展一些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举例性补讲是对于某个问题,教材中只说明观点没举例说明,或者虽然举例,但某方面不够全面、深刻,教师在讲授中要进行补充。对照性补讲是就某个问题进行对照说明所补讲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