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15
(总分155,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
1. 教师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A. 正确      B. 错误 
2.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A. 正确      B. 错误 
3. 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结论甚于研究的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4. 教师的威信主要来自于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
A. 正确      B. 错误 
5. 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稳定性,有高低、好坏之分。
A. 正确      B. 错误 
6.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无本质区别。
A. 正确      B. 错误 
7.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原则。
A. 正确      B. 错误 
8. 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9. 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少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A. 正确      B. 错误 
10. 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______。
A. 动机说        B. 痕迹衰退说
C. 提取失败说        D. 干扰说
2. 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______。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生理性内驱力
3. 在学习策略中下列不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______。
A. 记忆术        B. 提问
C. 做笔记        D. 列提纲
4.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发散思维的______。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D. 特殊性
5. 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获取信息,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______。
A. 反馈性原理        B. 科学性原理
C. 发展性原理        D. 主体性原理
6. 儿童的心理障碍更多地以______为主。
A. 心境障碍        B. 行为障碍
C. 感知障碍        D. 语言障碍
7.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______。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教学实体的表现        D. 定型教学组织形式
8. 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______。
A. 情景记忆        B. 运动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义记忆
9. 取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这种情绪状态是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1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_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动力性        D. 层次性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使知识保持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程度为______。
A. 50%        B. 100%
C. 150%        D. 200%
12. 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待,学生就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效应称为______。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皮格马利翁效应
13. 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的是______。
A. 变式        B. 比较
C. 概括        D. 抽象
14. 最能体现心智技能的是______。
A. 骑车        B. 跑步
C. 写作        D. 跳舞
15.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______。
A. 外部指导        B. 预防与促进
C. 补救与矫正        D. 心理
16. 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______。
A. 陶行知        B. 黄炎培
C. 蔡元培        D. 杨贤江
17. 人在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学生听老师对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______。
A. 无意想象        B. 不随意想象
C. 创造想象        D. 再造想象
18.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这种心理现象是______。
A. 晕轮效应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刻板效应
19. 有些中小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大考试更是如此,这是学生在考试环境中出现的______。
A. 严重的学习障碍        B. 严重的考试焦虑
C. 严重的身体欠佳        D. 严重的心理疲劳
20. 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层次,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是___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
1. 建设中学德育网络体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要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作用成人高考报名系统
B. 在全社会为德育网络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C. 学校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切实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
D. 教师要对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爱
E.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力求做到:教育信息互通、教育资源互享、教育困难互帮
2. 中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它们是______。
A.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日后的教育打好基础
B. 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辅助家长养育子女
C. 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日后生活和就业打好基础
D. 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帮助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
E.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引领先进的科学技术
3. 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主要义务,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具有的学习任务的类型为______。
A. 诊断性的
B. 评价性的
C. 终结性的
D. 测量性的
E. 过程性的
2016国考职位表查询
4. 中学强调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是因为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具有______的意义。
A. 开阔视野,获得新知识
B. 因材施教,完善个性
C. 启发智慧,形成能力
D. 提高成绩,锻炼能力
E. 培养品德,健康成长
5. 根据人类思维过程中所凭借的不同对象可以把思维分为______。
A. 间接思维
B. 概括思维
C. 动作思维
D. 形象思维
E. 抽象思维
6. 课外活动依据参与学生的规模不同,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
A. 众性活动
B. 班级活动
C. 小组活动
D. 学科活动
E. 个人活动
7. 根据现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研究成果,要及时调节和优化教学策略并变通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效果的目的。下列选项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 勤奋学习
B. 分组教学报名系统入口
C. 合作学习
D. 掌握学习
E. 多层次教学
8. 初中生在认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上,便产生“由三条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的认知。这表明学生______。
A. 思维的间接性
B. 思维的直接性
C. 思维的概括性
湖北省委书记D. 思维的抽象性
E. 思维的灵活性
9. 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包括______。
A. 图像记忆
B. 声象记忆
C. 语义编码
汉中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
D. 表象编码
E. 听觉编码
10. 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______
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 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E. 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2.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
(10分)
1. 试述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六、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初三学生王某平时特别贪玩,经常瞒着父母逃学,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薛老师采用了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均无效果,最后建议学校开除王某,理由是王某的成绩可能会影响学校中考的升学率。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将王某开除学籍。
1. 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 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本案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曾经采用了很多教育方法,坚持不懈地帮助班上一位性格孤僻、行为散漫,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捣蛋鬼日记》,认真阅读后,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开始反省自己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当她发现孩子的特长后,积极鼓励他发展绘画能力,引导他参与班级活动,在她的呵护和帮助下,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后来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
3. 简述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4.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5.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6. 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7. 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