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笔者就养老机构配备社工人员的必要性,以养老机构中配备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通过文献的收集的方法,从养老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等方面论证了在养老机构中配备社会工作者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下是笔者关于在养老机构中配备社会工作者的必要性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  社会工作者  必要性  可能性
一. 前言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趋势与现状
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网
我国进入212023国考公务员岗位表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协调发展,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我
国在2000年左右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现逐步迈向老龄化国家,据资料(刘志芳 《中国市场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趋势研究》2008年第52)显示,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是逐渐出现的,而我国的老龄化是短时期内实现的,我国仅用了20余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世纪才完成的老龄化转变。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得出的结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2001年到2020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之后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据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到世界老年人口的20%;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
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用时远远少于发达国家。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各省市之间差异大。五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据统计,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水平与之相差较远,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二)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方向与趋势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呈加速度发展态势。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有200余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已经逐步介入不同社会服务领域,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也渐次展开,如上海相继建立资格考试制度、注册制度和专业社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的国家职业标准等;都利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以及课程的调整,修读社会工作以及通过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的人数大量增加。
四级准考证打印网址
资料显示:为了加深学生对社会的多样性以及不同人的结构性境遇的理解,社会工作的课程如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项目申请等课程,另外部分高校还开设了社会工作双学位,拓展了毕业生的知识基础,也代表了社会工作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常德人力资源考试院,截至2011年1月,南宁市已有约300人通过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预计到2015年,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5500人,而到2020年,总量将打打牌1.2万人,其中,通过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将达到3600人以上。
2.政府政策支持程度加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就业困难、贫富悬殊、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社会工作则“人在情境中”的基本概念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以人性化、个性化、柔性化的服务管理方式填补了政府服务的“盲区”。可见,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的传递者,大量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层面发挥作用的同时,可以把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落实到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身上使各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和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真正落
到实处,提高人民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顺应这一形势2004年7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颁布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被正式认定为中国的新职业2006年7月我国才正式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第一次将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写入党的文件,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战略部署。
3.各地区开始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
上海浦东1997年开始引入社工,2003年上海市人事局、民政局颁布《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开内地社工专业化、职业化的先例,培育了新航、自强、阳光、乐等多家社工服务组织;另外浦东还在10个医院、38所学校建立了医务社工站、学校社工站,并在计生、民族、宗教等多领域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养老机构配备社会工作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养老机构配备社会工作者的必要性
1.当前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资金,资料(刘志芳  《中国市场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2008年第52期)显示,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对于缺少资金的养老机构而言,资金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据笔者走访调查,如广西区南宁市,宁夏区银川市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等省会城市一般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的月收费标准均在1800元以上,而现在由于物价的上涨以及绝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公益性的性质,盈利已经成为奢望。
(2)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如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陪护以及24小时医务人员的巡查,这都是规模较小社会养老机构的共同问题,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养老机构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待遇自然很低,无法吸引招聘来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以至于很多养老机构中出现了专业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
(3)设施简单,规模小,没有丰富的娱乐场所和健身场地;部分养老机构由于没有好的地源与房源,使得几乎没有老人入住,倒闭也就成了必然的事。
(4)养老机构数量不多,床位短缺。根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的权威数字,截至到2007年,我国城乡共建有养老床位149.7万张,仅仅高出老年人口的1%。部分城市养老机构床位短缺情况甚至到了需要老人提前一年预约的地步。
(5)服务水平不高、功能单一,很多时候,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只是负责好老人的一日三餐等基本生活起居,而对于老人更高的精神需求则很难完全满足。
2.养老机构服务需求中文化心理需求与社会服务需求所占比重提高
资料(田茂歧 《关于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思考》)中显示,老龄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社会属性的体,又是自然属性的个人,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与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传统的家庭模式逐步解体,老年人口体的文化心理和价值系统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人口结构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家庭养老模式及养老观念的改变,养老机构中老人数量急增,其中高龄老人人数比重有较大增加,他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范围越老越广,他们的生活用品需要人代购,生活环境卫生需要人打
扫,饮食起居需要人照料,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大与身体衰弱,他们在医疗上需要特别的陪送与护理。除了在日常生活以及医疗服务的照料之外,老人在精神上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深,例如情感的交流,社会人际交往甚至对新事物的渴望等,具体来说就是家人的看望问候,儿孙的陪伴,老友的探视,以及希望有人聆听他们对于社会发展中不入时的评价等。
3.社会工作者可以解决养老机构目前的问题
公务员 申论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王建军副司长表示,社会对社工认知度不高,是社会工作发展最大的障碍。养老机构中绝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专业社会工作力量相对较弱。对社会工作存在两种不合理的认识:一是低估甚至否认社会工作的作用,二是随着社会工作的深入,又高估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面对这两种不合理的评价,社工没有必要去辩解,唯一应做的就是用行动证明专业和价值。
首先,要帮助新入院的老人适应机构生活,社会工作者要在老人入院后,为他们提供适应情况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老人的不同需求分别予以处理,从而帮助老人尽快地了解和熟悉老人院的生活,为新入住老人提供社会支持。
其次,资料显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解决老人入住适应困难、舍友关系不良、社会交往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上成效显著。所以对有心理、情绪、行为问题的老人,社工要及时进行心里咨询和辅导。首先社工会对老人进行需求评估,通过建立专业关系,共同制订实施介入方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介或结案。帮助老人改变生活规律、交往方式,以便更好的融入养老机构的日常生活中去。
第三,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知识为有共同需要或有共同问题的老人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小组的形式,让老人在游戏和讨论中体验团队精神,和谐相处,分享心得,帮助解决共同问题。增进了老人和工作人员间的沟通,促进了良好关系的建立,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最后,社会工作者要整合资源,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充当组织者,通过主动联系同其他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需求和能力评估,建立义工制度;通过对义工的培训,指导与各种老人沟通的方法,建立起一套义工管理的规范,从而初步形成社工、义工的联动机制。此外,整合社会资源,为老人提供义工服务也是养老机构社工的一项特别工作。社会上有一些团体和个人很热衷于来老人院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都是老人院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者强调每一个人都是与社会相联系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均有与生俱来的价值,都有生存并得到社会尊重及关怀的权利,并相信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及解决危机、实现自我发展的潜能,承认社会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条件和机会并尊重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发展需求的客观合理性,遵循“助人自助”的宗旨。对于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更新服务方式,调整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式以及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养老机构配备社会工作者很有必要。
(二)养老机构配备社会工作者可能性
首先,大量人才通过了资格考核,资料显示:2011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国共有约7.8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其中报考助理社会工作师的约为5.5万人,报考社会工作师的月2.3万人,据统计,自从2008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开考以来,全国已有32583人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有11039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其次,政府的重视与政策的扶持,北京市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联手办公,推进社会工作建设。河南省注重引导社工人才到一线开展服务,重点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流浪儿童、老年人实施社会救助深圳市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社工制度,依托民政
局,成立社会工作局,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制,对社工建设投入了较多资金和人力。广西区南宁市制定社工职业薪酬标准,改善社工人才的收入、福利待遇,建立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为社工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足够空间。宁夏区银川市在公共服务项目财政预算中,设立社会工作发展专项经费,全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逐步将政府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转变为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