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提出实施措施:研究广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数量规模需求与质量内涵需求,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工作,研究制订科学的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研究制订针对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的培养方案,加强基于专业定位、办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有效地抓好本专业的科研创新与前沿跟踪工作,做好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建设工作。
【关键词】广西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 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12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以符合中国现行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职业内涵升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用人单位为参照,培养符合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毕业生。
具体到广西而言,根据广西发展的综合性要求,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须培养符合广西发展需要、用人单位需要又符合个人发展要求的毕业生。
一、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应建立在充分的研究与理性的基础之上,以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包括人才数量规模与质量内涵)、创新型人才特征与培养要求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并与高等教育理论与人才培养规律等相结合为指导,合理地确定本专业创新型人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基本内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与近期发展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等,再着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环节教学、本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精品课程建设、专业特与专业竞争力建设、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最终取得一系列综合性专业建设成果,如具有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毕业生、专业精品课程、专业及教学科研成绩、专业设置队伍建设成绩与专业建设经验等。其实施思路可以概括为如图1所示。
二、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研究广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数量规模需求与质量内涵需求
在数量规模需求方面,基于大数据背景,研究我国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目标、速度目标,经济结构及其调整方向,各主要产业发展规模特别是23个千亿元产业研究中工作设岗技能素质需要,扶持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创新型人才支撑的实际需要,广西发展与广西公共事业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重点细分研究区内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储备量与年龄结构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当前与今后5~10年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该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
在质量内涵需求方面,根据现有数据及国家给予广西各项政策、广西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阶梯化培养方案,分析知识结构与水平、技能结构与水平、人才质量特征与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工作
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工作,要基于教育与人才培养规律及有关理论的指导,基于国内外与区内外的办学经验,基于广西高校发展及其学科专业布局的现状与基础,基于广西及相关高校的办学条件及其改善可能,基于近期的需要和长远发展的眼光,基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趋势等,编制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与建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中考报名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陕西二级建造师思路与对策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李丽华  邹 嫄
□广西财经学院信息统计学院              廖鸣霞
□南宁市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指导中心 王忠胜
·人才培养
设的规划与计划。
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规划工作,应由高等学校主管部门联合高校共同完成。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规划与计划工作,应由承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与具体教学单位(院系)完成。了解全国及广西人才市场创新型人才缺口、指标要求,以此为前提,研磨教学方式,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型合格人才,推出人机模拟演练决策创新型人才精品课程,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取得创新人才培养科研与教改高质量成果,积累专业建设经验等。
(三)研究确定科学的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
优秀的毕业生是专业建设最主要的和关键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与规格的合理定位是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设计的重要依据。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为: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专门性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在工商企业界及相关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或具备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条件的优秀毕业生,具备德、智、体、能等素质。
(四)研究制订针对专业定位与办学目标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培养环节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等。
主要的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术活动与毕业论文的研究写作等。其中,课堂教学主要是主干课程和主要课程的教学,结合管理学专业的特点,采用教师讲授、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课堂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侧重开展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操作方面的教学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及社会调查、专业见习与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如人员素质模拟测评与管理技能开发模拟等)。学术活动主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科研活动等。
课程体系设计与教材建设,要统筹考虑相互关联的以下几
项工作:一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在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背景下,根据我国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新时代人力资源特征与管理创新的要求,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中要充分地体现德育、业务培养、体育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管理创新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
要求,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及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二是从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涵研究与确定入手,运用目标分解的思路与方法,明确各主要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功能、作用与任务,形成与确定不同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使得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又不会交叉重复,共同支撑与满足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三是以各门课程为依据做好教材的选取、编写,以及教辅材料的编印等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设基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与管理创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可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一批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是相应配套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责任教师”,加重实践操作环节与创新创业实训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投入分量并提高其实际效果。三是改进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与课程教学及毕业论文研究等环节相结合,由实践环节的课程责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主要技能与管理创新思维方法,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实际需要与管理创新的要求。四是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培养方案实施过程跟踪、评价与调控管理。
(五)加强基于专业定位、办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新课题,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大力建设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具体操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针对性而言,要基于建立一支优秀师资队伍的目标,以及师资队伍现状与这一目标的实际差距,分清数量规模差距、专业结构差距或层次
师资队伍的针对性
增设创新能力培养 教改研究与精品课
程建设 度支持
浙江公务员成绩查询2022
与借鉴国内外经验
加强科研创新、前沿跟踪与实践创新 建立创新性、人本化的沟通与指导机制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
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专业特与竞争力、创新人才能力建设
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的供需差距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科研与教改成果 创新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有创新能力与竞争
力的毕业生 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创新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经验总结 (实施过程的监督与实时调控)
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
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构建
近期计划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支持需求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及理论的指导与相关经验借鉴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型人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综合要求的系统分析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支持需求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型人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综合要求的系统分析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及理论的指导与相关经验借鉴
(实施过程的监督与实时调控)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的供需差距分析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加强科研创新、前沿跟踪与实践创新
湖南省公务员建立创新性、人本化的沟通与指导机制专业特与竞争力、创新人才能力建设
师资队伍的针对性建设有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毕业生
创新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创新人才培养科研与教改成果
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创新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经验总结
创新能力培养与制度支持
教改研究与精品课程建设
增设创新能力培养导师制及配套政策立足广西建设需要与借鉴国内外经验
中国海关怎么考进去近期计划
中长期规划定位
图1  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基本思路示意图
人才培养·
高低方面的差距、创新型人才培养差距等,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师资队伍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
求并促使本专业更好地发展。从实效性来说,要充分注意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产出效果,强化师资培养激励,在具体实施时以培养提高为主、引进高层次或学科专业建设短缺师资为辅。
(六)切实有效地抓好本专业的科研创新与前沿跟踪工作
第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紧跟学科前沿。以紧跟学科前沿为目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提高师资实际水平、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诊、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域的问题、寻相关对策、研究市场对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等为出发点,加强相关研究,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基础。
第二,以课题研究与贯彻执行的形式开展专业建设、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工作。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发展与改革工作,当作一项综合性大型课题来研究与执行落实。这种考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以更高的水准开展综合性研究与建设工作;二是保证能够得到高度的重视,以及足够的实践和精力投入,并有利于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三是通过课题研究的组织框架,为专业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组织形式和推进措施方面的保证。整个专业的建设以及主要课程或者精品课程的建设均具有同样的道理。因此,要以主要骨干教师为核心力量,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以课题研究与贯彻执行的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工作。
第三,与教改研究相结合努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以落实责任为保证,以集体智慧为支撑,以课程建设与教改研究的相互结合为基本形式,建设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
(七)做好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建设工作
专业特也是专业人才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利用已有专业师资优势与有利条件,结合社会的用人需求与人力资源培养教育的基本规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建设广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特。
第一,专业教育特及形成。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内涵与质量等方面,在前述专业建设思路与办学目标等的指导下,培养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学同等重视与并重推进,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与专深要求同时推进,创新人才属性内涵与质量内涵并重要求,经济基础知识与管理知识体系相融合,既定课程计划与任选课程同时实施等,从而形成本专业的主要教育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特:具备较为完整的经济学基础、系统的管理学知识体系与技能,操作性强与实战能力突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过硬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和具备良好深造基础及潜力的研究+应用复合型人才。
第二,专业教学特及其形成。教学上以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实践应用思维、管理创新思维与方
法技能的锻炼为重点实施教学。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来完成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并融通实践应用思维、创新能力与方法的培养,为拓宽和加深实践应用思维、创新能力与方法技能的锻炼打下基础;通过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程、综合考察、创新创业实训等实现实践应用思维、创新能力与方法技能的系统锻炼。
第三,专业教学管理特及其形成。在专业教学管理上,除了与校院接轨的管理环节,对本专业的在校学生全面实施充分的“人本管理”,提高培养学生的效果,使学生在多年接受“人本管理”的长期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与实际技能。主要措施包括: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如能争取到学校的支持可明确本专业教师在师生沟通方面的相应职责),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作业理论知识、综合技能、管理创新方法与能力状况等的了解,正确引导与适时指导学生;除了设置班主任,由本专业骨干教师兼任“专业业务班主任”,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建立本专业的“导师制”(一师多生),侧重关心和了解学生的业务与学习情况,加强学生日常业务学习的管理与信息反馈,适时加强指导与引导。
【参考文献】
[1]刘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人力资源,2020(12).
[2]陶德胜,马浩.中国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建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3)
.
2022考研理科国家线
[3]李克强.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中国—东盟合作前景可期.[EB/OL].(2014-11-14)[2020-05-02].http:// v/xinwen/2014-11/14/content_2778624.htm .
注: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课程融合本专业‘全程’校企合作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20JGB176);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李丽华(1981—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轻工产业技术经济战略、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邹 嫄(1972—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通讯作者,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财务,企业管理;廖鸣霞(1981—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核算;王忠胜(1977— ),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南宁市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指导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研究。
(责编 卢 雯)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