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MPA教育问题与应对
作者:张丽青 王晓蓉
2022年初级会计报名入口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49期
        [摘 要] 医药类院校MPA教育是为党政机关、卫生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通过文献查阅、发放问卷、访谈的方式对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开展研究,发现当前医药院校MPA教育面临师资力量较弱、学科支撑不强、招生规模较小、培养特不够鲜明、案例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应立足于学校学科优势和社会需求,在办学目标上体现行业特、壮大师资力量、夯实MPA教育学科基础、重视案例教学、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促进MPA教育国际化。
        [关键词] 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2021SJGLX183Y)公务员考试国考真题及答案
        [作者简介] 张丽青(1963—),女,河南登封人,政治学硕士,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政策及管理研究;王晓蓉(1990—),女,河南濮阳人,MPA硕士,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经济师,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9-0173-04 [收稿日期] 2022-04-25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是以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为基础,以为公共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教育。我国医药类院校(包括中医、西医、药学三大类高校)开设MPA专业教育,对提升公共部门特别是医药卫生部门管理人才素质、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医药类院校开展MPA教育时间较短,其在培养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医院管理、药事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医药类院校MPA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提升MPA教育水平的对策,以期为整个医药类院校MPA教育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方法
        采用中国知网对检索词为“MPA教育”“公共管理硕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2015年以来相关文献,通过文献梳理对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医药类院校MPA教育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各招生院校网上公布的2021年招生目录,收集医药类院校2021年MPA专业培养方向及招生人数;同时根据文献研究法提炼问题,制定调研提纲,对2021年招收MPA的医药类院校师资力量、学科基础、教学情况发放调查问卷,回收8所2021年具有招生资格院校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发展的问题。通过专家咨询法向教指委專家、MPA招生院校单位领导进行咨询,最终提出提升医药类院校MPA教育的对策。
        二、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发展现状
        (一)培养单位
        2001年我国第一批MPA办学单位开始招生。十年后的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作为医药类院校最早获得MPA教育授权的院校。截至2022年3月,全国共有27所医药类院校获得MPA学位授予资格。2018年,除2家放弃了MPA学位点的医药类院校,共有9家医药类院校接受了国务院学位办的专项评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下达2018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学位〔2019〕15号)显示,参加的
医药类院校5家评估为合格,3家为不合格,1家为限期整改,合格率为55.56%。目前招收学生的院校有8家,分别为南京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
        (二)培养方向
怎么自考公务员
        医药类院校MPA专业设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区域发展与政府治理等主流培养方向,也有根据院校特,设置的医院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中医药事业管理等特方向;从开设主流和特培养方向的数量来看,主流方向略高于特方向,既体现了MPA教育的共性,又彰显了医药类院校的专科特。
        (三)招生数量
        根据医药类院校公布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8所院校2021年招生平均数为29.25人,最大值为60人,最小值为12人。对比获得MPA专业招生授权较早的综合类院校100人以上的招生规模,目前招生人数较少。
        (四)学科支撑
        《2014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中要求MPA培养单位拥有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作为MPA教育的基础,拥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学科点。8所医药类院校中,仅1所具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所具有相关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医管理学、医药经济与管理。
        (五)师资力量
        对2021年招生的8所医药类院校师资统计分析,结果是:在教师知识背景方面,专任教师最高学位所属门类前五位为管理学、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而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背景的教师较少;专任教师职称及学位方面,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72.5%,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3.5%,均超过了《评估方案》的要求;在兼职教师(导师)方面,在公共部门任职的校外导师(含论文指导师和兼职教师)占MPA教师总数为25.38%,仅2所学校符合《评估方案》中30%以上的要求;在教师实践能力方面,《评估方案》要求要有50%以上的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过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践、咨询或项目研究,调查显示专任教师主持政府部门项目比例达到要求,但参加公共管理实践、做过咨询的占比较小。
四六级成绩查询
        三、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医药类院校MPA教育举办十年间,为公共部门尤其是卫生机构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者多为医学背景、管理理念落后、管理能力不足等现象,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2020年各医药类院校积极申报MPA专业学位授权点,共有13所医药类院校获批,成为全国MPA教育大军中一支重要力量。但不容置疑的是,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电网招聘专业有哪些
        (一)师资力量较弱
        师资水平是MPA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医药类院校的MPA师资无论在博士学位占比、国外访学人数、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全国综合院校MPA师资力量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成为制约该类院校MPA发展的关键因素[1]。根据全国MPA教指委秘书处2017年对培养院校的调查结果,75%的MPA授课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近50%的授课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经历,超过85%的授课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95%的授课教师使用案例教学。
        1.专任教师专业背景与MPA教育有差距。医药类院校MPA教师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背景相对较少,虽然管理学背景的教师占到35%,但调查中的8各院校师资中公共管理博士(行政管理博士)占比极少,政治学、社会学背景的专任教师也相对缺乏。医药类院校与国外名校在公共管理教育方面的合作与联系少,这类院校公共管理教师到国外访学比例不足8%。
        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通过查阅文献显示,这是国内所有MPA专业培养单位的共性问题[2]。由于缺乏相应的交流机制,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非常有限,这使得MPA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避免教学从理论到理论的局限。
        3.双导师制的教学成效难以保证。在政治纪律严格的新形势下,学校聘请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或业内专家做兼职教师难度较大;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工作繁忙的校外导师来说精力无法保证。
        4.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医学类院校作为非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行业性院校,管理类学科都属于边缘学科或非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把重点放在医药学科上,而高端公共管理人才更愿意到综合性院校发展,结果是医药类院校MPA专业教师
招聘效果不理想。
        (二)学科基础不强
        调查的8所医药类院校,仅1所具有相关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他行业性院校如公安类、财经类、农业类、工科类院校,基本都设有MPA相应专业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有的院校甚至还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比如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而医药类院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为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和护理学等,相关度不高,不能为MPA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三)培养特不突出
        医药类院校MPA专业设置有行政管理、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等主流研究方向,还有根据学校优势设置的医药管理类研究方向。原来拥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的医药类院校,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研究方向特相对明显,但距离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形成人才培养品牌来说,还有不小差距。为非卫生系统公共部门培养人才的研究方向也亟须加强。
        (四)招生规模较小
        2021年8所医药类院校MPA专业招生人数平均为29.25人,作为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相对偏小。一方面是综合类院校的MPA教育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等方面均优于医药类院校,成为非医药行业学生报考MPA时的首选;另一方面医药类院校把有限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于学校的重点学科(医药类学科),致使这些院校MPA招生人数较少。
        (五)案例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山东公务员报名流程        通过与医药院校MPA课程教师访谈得知,案例教学与讨论比较耗时,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授课时基本上使用案例教学,但较少一门课程使用2个完整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尚不成熟,案例描述、场景介入、规则介绍、学生参与形式有待加强。
        四、提升医药类院校MPA教育的路径
        (一)立足于学科优势和社会需求,在办学目标上既入主流又体现院校行业特
        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应依托自身医药优势和特,定位于培养以卫生健康管理人才为
主,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培养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既然是公共管理硕士,生源并非全部来自卫生系统,公共管理二级学科中的行政管理等方向也应加强,这样既可以有机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满足区域性公共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又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不断壮大师资力量,夯实MPA教育学科基础
        师资力量、学科基础是医药类院校发展的短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达到的。对于医药类院校来说,一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MPA核心课程培训,弥补知识背景方面的差距,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二是抓住地方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机遇,选派青年教师到公共部门挂职、到一线岗位上历练,让他们在火热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提高管理实践能力。三是争取学校人才政策支持,引进专业急需的高学历、高层次专业师资和领军人才。四是创新导师聘用制度,对不具有导师条件的高学历年轻教师,实行副导师制度,减轻导师带教压力的同时加快青年导师的成长。五是坚持“入主流、强特”两手抓原则,逐步壮大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等二级学科,使之成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发展的
骨干力量;同时,加强各学科融合,夯实MPA教育学科基础,形成完善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实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互相促进、共同提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