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进展汇报
第一部分、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概况
一、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
社会体育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弱化竞技运动的运动强度及难度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大众体育活动方式。
    而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年青的“学科”在国际社会中的历史相当有限,它的产生同步于国际社会大众体育的成熟。据考证,社会体育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大众体育的快速发展,为培养大众体育专门人才的有关高等教育专业应运而生的。其中,以日本、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最为突出。在日本,在有些体育院校中,社会体育已经成为重点专业。
二、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
    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于同年招收专科学生,并于1995年正式招收本科学生。1996年,广州体育学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了社会体育专业。从此,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1988年的2所院校,快速增加到2000年的30余所院校,2002年的70余所院校,2004年的120余所院校,2006年的150余所院校,2008年的180余所院校。截止目前,全国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本、专科)的高等院校已达到230所,办学规模已接近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布点学校也从单一的体育院校扩展到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     
      在短短的20年中,社会体育专业由一个新办专业一跃成为体育本科专业中的主干专业,并有着良好的办学前景和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正在由规模质量的转型。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史短,办学规模增长快,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体上看,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过快,超过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体育
专业点多,办学规模小,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专业地区结构布局不合理。
    第二、顶层设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各地区和各院校并没有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而是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培养目标直接搬进教学计划。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方向针对性不强,造成人才培养类型划分不明确,如对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等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2、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主要表现在培养规格对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并且与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不相吻合。
第三、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专业特,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合理性不足,造成了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区分度不大。大部分课程体系来自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或者说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良版,
    2、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各类课程的分布不协调。
    3、课程比例不合理。学科性、理论性课程的比例偏高,而应用性、技能性课程的比例偏低。
    4白沟电视台、实践类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的比例偏低。   
第四、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强,专业教师不足。教师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我国绝大多数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都从体育教育专业改行过来的,其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突破体育教育专业的框架。
    2、很多高校采往往采取因人设课,而不是根据教育、发展和职业需要来设计和安排课程。
山东事业单位报名时间2023    3、场馆设施条件差,经费上投入不足。我国大部分院校在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时,几乎没有新专业开办费,这严重影响着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4、实习内容存在空白。实习基地不成型,缺乏实习指导教师,没有规范的实习内容,更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信息反馈。
第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1、对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2、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特别是校内实训场所的缺乏和专业教师行业岗位经验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3、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造成实习基地建设存在较大困难。
    4、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欠缺见习、课程实践、社会服务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
    5、缺乏将行业专业人士纳人到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有效机制。
    6、缺乏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第六,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级考试顺序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岗位
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一直在同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争夺岗位,其就业前景十分尴尬。因此,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的问题很难解决。
    当下,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一方面呈现供不应求态势,特别是高质量的体育产业人才、运动技能指导类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供过于求趋势。这主要同国家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的供需结构配置错位、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需求方的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存有依赖心理和毕业生自我估价存在偏差等因素有关。 
    目前,安徽省只有淮北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巢湖学院和池州学院5家有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第二部分、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专业发展简介
社会体育专业是教育学非师范专业,创办于2004年,目前开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体育教育
和户外运动和旅游三个专业方向,迄今已招收688名学生,已有五届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近400名合格的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该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社会体育实践基本功的同时,注重结合黄山市国际旅游城市、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和徽州体育文化传统等优势。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省内地市和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主要从事社区体育、健身教练、武术教练、水上救生、户外拓展运动、体育旅游管理、体育俱乐部、体育用品营销、公务员、和中小教师等工作。
本专业的创办是基于体育学院雄厚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基础和就业市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理论基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占有一定比重,而且国内许多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产生于体育系。该专业在申报时(1995年),国内社会体育事业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对社会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本专业创办初衷即为了满足皖南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各单位、集体、社区和健身休闲场馆的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专业发展现状
1、专业学科基础 
学科教育:健美操校级精品课程、体育科研方法校级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黄山学院徽州体育文化研究所
教学研究:校级示范教研室-社会体育教研室
2、师资队伍
社会体育专业在师资上已组成一支合理的教学团队,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助教5人,具有硕士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兼职教授6人。另外,92%以上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其中国家级速度轮滑教练员教资打印准考证怎么打印1人,国家级体操裁判员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国家一级裁判员多人。
3、实践教学
社会体育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健美操、网球和篮球实践能力教学。此外,舞龙和轮滑是我们社会体育专业的特和亮点。201111月,黄山市广播电视台公共
生活频道运动会栏目,专门对黄山学院体育学院舞龙运动做了专题报道与介绍。并在20127月,黄山市台公共生活频道运动会栏目第28期,专门对黄山学院体育学院轮滑运动做了专题报道与介绍,同时,省台经济生活频道也做了报道。 
4、校内外实习实训
201208月,为切实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体育学院出台《黄山学院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实训办法》,实习实训地点为黄山学院福建省遴选公务员录用网12个院、部,及部分行政职能部门。形式包括担任黄山学院大型体育赛事的裁判、教练和工作人员,担任大一新生的广播体操培训工作,到各院部担任系级体育比赛的裁判、教练员,或者担任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员以及其他活动的指导员。
体育学院还依托黄山市体育局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黄山国际登山节、黄山市山地自行车赛、文化艺术节、华山论剑、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暨全运会资格赛、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九州赛第四赛区安徽黄山站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担任志愿者、裁判工作。
与此同时,体育学院还能充分依托黄山市各种各样小型体育赛事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奔赴市运会青少年田径比赛、健身秧歌比赛、游泳比赛、篮球比赛、市儿童趣味运动会、各种社区趣味运动会及各中学的校运动会担任裁判,他们在绿茵场上小试身手。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社会体育专业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并先后与黄山市体育局、休宁县体育局、徽州区体育局、黄山区体育局、祁门县体育局、歙县体育局、黄山旅游职业学校、黄山松柏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黄山市业余体校、东黄山休闲度假中心、黄山市徽州区呈坎中学、徽州区潜口中学、徽州区二中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
    另外,黄山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国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和安徽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先后落户我院,这些基地完全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使用。
7、社会体育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体育专业通过近9年的努力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以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实践实习为手段、以职业资格鉴定为抓手的交错提升学生市场竞争能力的以培养体育特有行业人才为职业技术目标的模式。
    黄山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国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和安徽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先后落户我院, 淮南人事考试网登录入口为社会体育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3月开始,截止20127月底,体育学院在校生中共有156人考取了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28人考取了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员证书,30人考取了国家二级羽毛球裁判员证书,39人考取了国家二级健美操指导员证书。另外,还有29人考取了健美操四级职业资格证书,7人考取了游泳救生员五级职业资格证书,59人考取了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由此可见,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