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分析
中级会计师2022成绩查询殷俊
(贵州省六盘水广播电视台,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    要:当下,我们都将播放率与流量作为新闻节目的诚意之作,而对于电视台记者来说,要能作出被业界和大众都认可、喜爱和感动的报道,才能被称之为诚意之作。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中,利用网络技术来自动、快速抓取大数据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作为媒体工作者应当思考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与出路,要发挥记者的真正作用,就要立足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采访报道,才能确保电视台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传媒行业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媒的沟通作用,满足新闻报道真实性、即时性等特点,提出了走进百姓、了解百姓的采访报道理念。通过深入开展走基层、改文风等活动,广泛动员电视台记者深入众,了解社会基层的新情况、新变化,以蹲点采访的形式,讲述最真实的情境、切身的感受以及民众的语言,关注众的声音,通达社情民意[1]。
一、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的影响作用
1.增强传播影响力
自电视台新闻报道节目改革以来,各地广泛开展了“走基层”活动,广大记者以充足的热情访社区、进众,通过蹲点采访,将镜头、话筒对准了普通众,让新闻报道聚焦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全方位地记录了城乡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的崭新风貌与风土人情,同时也切实反映了众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愿景。电视台也集中推广了各类与百姓生活贴近的鲜活报道,引起了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记者报道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乡间泥土的芬芳、城市建筑的光芒以及劳动人民挥洒汗水的辛勤,报道采访传递着百姓们的热切期盼,也解决了很多困难。这些报道采访都是百姓乐于接受、乐于在电视上看到的,也让记者受到更多百姓的尊重。在走基层的蹲点采访中,广大电视记者奔赴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基层众同吃同住,深入挖掘各种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制作出一部部“原汁原味”的报道采访作品,切切实实地反映出百姓的心声[2]。如以“春运”“讨薪”“社康”为热点的基层走访活动,记者深入一线进行采访,及时调研了基层人民的所思所盼,将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重要选题,重点报道各地惠及民生、消除民忧、为民办事的新闻。真是这样充满真情实感的报道,才能让社会捕捉到最生动的场景,传达最感人的故事,增强了电视报道采访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2.拉近了政府、媒体与百姓的心
对于电视报道节目来说,最关键的便是上传下达,既要向众传达国家的惠民政策,让众同心同力共建美好家园,又要向中央讲述众的生活需求。“走基层”的记者便走进了百姓的中心,与百姓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用普通的身份去感知基层劳动者的辛勤与平凡的幸福。这种报道方式[3],让新闻更具人气,拉近了媒体频道、政府与百姓的关系,让百姓更加深切地感受国家与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更加信赖政府,信赖国家。通过媒体的宣传,将政府与百姓的心紧密相连,这才是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当开展的报道工作。要坚持在报道中融入党的思想和主张,在采访中关注众的心声,站在正确的政治导向上通达社情民意。要通过这种走基层蹲点采访的形式,实时宣传电视台报道采访工作的思想文化内涵,以众的呼声作为根本信号,直击社会问题,聚焦百姓关切,更好地架起政府与众的桥梁,方能让新闻工作人性化、真情化、温暖化。而政府通过基层记者的脚步,可以看到劳动者们坚守一线的意义,听取来自众内心的感动,听到社会变革背后的欣喜之情。与基层众一起感受人间的冷暖,这样才能帮助党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让记者感受到报道采访所带来的衍生价值。正如《远方的家》这一采访报道节目,虽然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那宏伟的高楼大厦,但从各个镜头都能感受到淳朴的民风,看到那些质朴而又可爱的基层众。可以说,采访报道越是真实、越是淳朴,越是能激发人的内心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站在电视传播的角度可以看到,通过记者的视角,以人文体验的方式展现基层令人感动的人或事物,记录大量的鲜活生活的情景镜头,这种报道是极具亲和力的,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4]。
3.转变了传统报道观念
“走基层”蹲点报道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报道理念的转变。在以往,新闻更具讲究对国际事务与社会重大新闻的报道,而那些普通的人或事都是难以走进电视频道的,因为传统采访报道更加注重新闻性、权威性。而“走基层”蹲点采访则强调关注普通人、普通事,关注最贴近民意的话题。因为正是这些点滴平凡才造就了如今中国独特而充满魅力的国情。因此,这种采访报道之所以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用户,与电视台报道理念的更新是密不可分的。对于记者来说,基层一线是一篇文章或视频的源头活水,寻藏者最具价值的新闻资源,接地气的新闻才有灵气,最真实的实践才有生活气息,扎根众才能让新闻体现真情实感。要让报道充满温度,就要以最朴实无华的文风和镜头去展现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从媒体产品的发展来看,好的节目一定是记者们跑出来的,要实地走访、观察与体验,了解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关注到现实问题,才能反映众心声,才能为众谋求发展,才能让新闻报道影响更多的人。
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及科目
二、加强“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的创新措施
1.提高记者的技能与素养
记者是一个采访报道活动的中心,更是联系众最重要的人物。通过走基层蹲点活动,让更多的记者深刻地了解到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很多年轻记者都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貌的巨大变化,感受到社会各阶层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也更能感受到各个地区风土人情的差异与魅力,感受到人们精神需
求与社情的矛盾。而在认清到基本国情与大局之后,才能让记者在报道工作中准定位,不断巩固主流媒体思想舆论引导的地位,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努力。对于走基层的记者来说,走、转、改是一个履职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采访报道中,要注重成果与品质。既要扎根
(下转第372页)
www.sjgzzs 370
(上接第370页)
基层的朴实性格,又要让作品充满魅力,这些都需要记者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对社情民意的敏锐感知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要解决“为了谁、依赖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深刻理解到报道采访的内涵所在,要肩负其宣传政策、动员众、服务社会的使命。要将定位放在“在基层、在一线、在路上”,这样才能在报道中凸显时代性,才能在现场采访时充满感动。新闻报道的关键是“说真话、说新话”,要善于从百姓的语言中凝练智慧,创新表达形式,让语言表述更加生动亲切,以丰富的内容加强对基层事件的宣传。记者要不断拓宽报道视野,深入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全面展示众的精神面貌,深化对行业报道的规律性认知,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
2.挖掘现场事件的细节
“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就应当明确一个根本理念,即“最好的新闻永远在路上,要抓住现场,放大细节”。这是做好蹲点报道的关键环节。蹲点应当具备时效性、代表性。深度报道固然要做好超前策划,明确应当去哪儿拍、拍什么、怎么拍,但这并非是蹲点报道的全部内容。特别是对于突发性事件来说,现场地点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记者明确在现场能发现什么,记录什么,只有果断变通,才能抓取关键内容。例如《春运列车》报道,记者在正式采访前做好充足的沟通,确认好部分拍摄内容,首个镜头是选出调配的地勤人员;另一镜头便是列车员发福字。这些都仅是前期 策划,最为关键的在列车启动后寻的真实的感人故事。整篇报道没有设置导语,仅仅三分钟的时长,却讲述了关于三位乘客、一位铁路工作人员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我国春运文化归家人员的喜悦之情以及列车员的责任。在报道中,有三个现场挖掘的突发性事件,镜头也聚焦在了不同身份的人员上,传递了爱岗敬业、温暖情亲的故事,让报道更具可看性,拉近了观众与报道的距离,让观看人员充满代入感,具有宽阔的想象空间。
3.有节奏的剪辑与表达
教师资格证上半年报考时间安排电视采访报道最终要通过一个个片段来展示,这就涉及到后期的剪辑制作,剪辑的内容则包括声音与画面。好的剪辑便是给报道进行的再次修饰,能够弥补实地采访存在的不足,决定了观众是否对本篇报道有观看的兴趣。在剪辑的表达上,要配合现场声音,创造节奏型强的效果,并且要强调事件的氛围与背景,让报道充满质感,形成寓意,深化报道的主题思想。通过剪辑恰当的节奏,让不同的故事
之间更加紧凑,通过时间线的关联,摆脱以往流水账的报道模式,给观众创造有画面、有意境的作品。
参考文献:
甘肃省考准考证打印入口
[1]马世武.浅析地方电视台记者基层蹲点采访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8(01).
[2]刘智杰.浅析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的体会与思考[J].新闻传播,2017(12).
[3]郜育新.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分析[J].记者摇篮, 2017(10).
[4]谢芳.地方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的体会与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设计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主我核心价值观。
3.思政及双创内容的挖掘
课程组在制定操作系统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对操作系统各知识点可能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了仔
细的梳理,挖掘出专业知识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和双创元素,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政和双创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尽力避免为了“思政”而“思政”的形式主义,不走过场,把思政及双创教育落地做实。
4.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翻转课堂、融入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专业知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从科技兴国、社会担当、专业伦理、自主创新、工匠精神、团结合作等方面来完成思政和双创元素的融入。
招教考试一般是什么时间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思政教育应避免传统思政课程中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与专业知识的讲解有机结合,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无缝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小班讨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间休息来全方位地完成课程思政和双创教育的融合。课堂教学之外利用班级QQ、、朋友圈等完成课程思政及双创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通过在朋友圈推送最新的国内科研成果、最新的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文章、各大企业招聘等信息,这些都可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结论
思政教育是高等院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双创教育是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在新工科教育的大背景下,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进行融合,是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操作系统课程做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课程组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和双创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和双创教育的融入方式,把思政及双创教育落地做实。经过教学实践,操作系统课程的课程思政与双创教育探索与研究的效果明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立德树人、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法律咨询免费
[1]张茂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思政“金课”的大格局[J].现代教育科学,2019,7(7):140-145.
[2]王康.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观察.2017,6(17):9-10.
[3]曾莉.隐性思政教育融入创新设计教学[J].专题与论述,2020,2:152-153.
[4]徐曼,殷脂,徐建平.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沉浸式课堂的设计与实施[J].软件工程,2019,22(5):53-56.
[5]陈静.思政教育融入《操作系统》课堂初探[J].经验交流,2019,2:237-238.
www.sjgzzs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