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宪法 1、概述:  宪法特征: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合宪性、个人和组织行为准则);          制定修改和解释监督程序更复杂;          具有突出的政治特性。  宪法的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人大代表提议,三分之二人大代表通过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临时宪法:19492020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9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月29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发展:1954第一部,1975第二部,1978第三部,1982现行宪法 3、分类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大部分成文 刚性和柔性:是否具有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 钦定、协定和民定:制定机关;大部分为民定  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最早颁布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1787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宪法;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1918苏俄宪法  4、宪法的保障和监督  保障内容: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人们行为的合宪性 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国体和政体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是单一制)  1)普通的地方制度: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本机人大产生;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原则:
在中央领带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2)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3)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不享有外交和防务权,人大对其基本法有修改权) 7、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  经济制度: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共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众集体所有制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方针。不属于国家机构) 8、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的特征:法定性、目的性、相对性和可放弃性 义务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利他性、不可放弃性  9、国家机构(阅读)  中央国家机关:(1)人大及(修宪、监宪、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国家大事、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等)其常委会(正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和适当少数民族代表;解释监督宪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2)主席(和副主席由人、年满45岁);  中华会计网校继续教育网登录入口3)国务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批准区域划分) 4)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5)和最高人民检查院.浙江编制教师招聘公告
    8  1)静止时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2)静止是事物分化的条件,
也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条件(3)是认识事物和区别事物的前提  运动形式多样: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低级运动是高级的基础,高级中包含低级运动;转化:高级由低级转化而来,各种运动可以互相转化) 9、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持续性和顺序性,是一维的;空间是广延性或伸张性(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是三维的。与物质运动密不可分,有绝对性(客观实在)和相对性(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方式不同而不同)、无限性和有限性。 10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发展的三个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关键)、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劳动在意思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占主要作用:(1)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促进大脑发展  2)劳动和语言推动猿脑变成人脑(3)劳动和语言使脑容量加大,为意识产生提供物质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结构:(1)按主体分:个人意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2)按对象分:客体(对象)意识和主体(自我)意识          河北教师资格证什么时候报名(3)按自觉程度分:显意识和潜意识          4)按具体内容分:知,情,意三种形式      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能动的创造过程,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对人体生理机 能活动的控制  11、唯物
主义辩证法:普遍联系(第一个总特征)和永恒发展        联系: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和普遍性、多样性与条件性(一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有条件的,其存在和发展也是有条件的)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3)承认矛 盾和否认矛盾        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  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实质核心,根本规律):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其主要内容      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性(互相排斥、相互分离)和统一性(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 贯通)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是动力,外因是条件。      矛盾的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和特殊性(性质、地位各不相同)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用矛盾分析法应注意:(1)一分为二看问题(2)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3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质(区分和划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认识的起点)与量(事物的规模、 程度、速度等)的对立统一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量在度中变化就不会发生质变,超出度的范围就发生质变    发展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量变,质变和量变互相渗透。武汉事业单位考试2021 3)否
定之否定:揭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否定的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3)事物联系的 环节(4)实质是扬弃        五对范畴:    1)原因-结果:
    9  2)必然性-偶然性:必然性指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指不确定的趋势 3)可能性-现实性  4)内容-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5)本质-现象: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途径和方法是从现象入手,透过现象把握本     12、认识论        反映论、先验论,可知论、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