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现状及提升策略
冯慧艳1 余坚文2 苏柱新1 钟华1
(1.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广东 东莞 523633)
(2.东莞市樟木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633)
【摘要】继续医学教育是“科教兴院”这种一项具有全院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同时,它还承担着为医护人员提供继续医学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当前发展局势下,仍然可以看到关于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方面仍有较多问题存在,当前管理现状中最普遍的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网络效率不高、受众面不广、教学形式单一以及纸质版学分证书弊端问题突出等,都给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问题进行总结,从最基础的学分管理问题做切入点来提出相应改善策略,包括加强督导、丰富形式、建设电子化管理系统等方面建议,期许为广大医护人员能更好地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一定帮助,并提高工作人员继教工作学分管理效率,如下所示。
【关键词】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现状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R-4……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6-0147-03
青海省人事考试信息网报名入口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指医务人员在接受基础医学教育并成功毕业后再进行的一项后续医疗教育,它是一种以开展新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等内容学习的一种教育手段,且教育性质属于终身性,也是对医务人员综合能力和技术进行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培训手段。在当前形式下,由于信息技术、信息传播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持续优化后,加上我国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加强,使得医护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可能性和便捷程度相对于往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医务人员都可以把握进修、考证书等机会来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地位。但目前仍然可以看到继续医学教育仍存在走形式、轻学习等现实问题,造成一些人无法在规定时限里达到继教合格线,甚至有个别情况不知道这一政策[1]。这些现状问题都给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众多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笔者参考了国外相关的相关文献,并根据我院当前关于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现状和工作经验,就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如何高效管理教育学分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医学继续教育良性发展提出了新的优化路径,如下所示。
1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现状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高,考核力度还不强
2014初级会计成绩查询“救死扶伤”固然是医护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但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即“四新”)方
面,同样是提高他们医疗技术和诊疗能力的重要手段。继续教育学分项目分Ⅰ、Ⅱ两大类,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仅以Ⅰ、Ⅱ类学分各类总分来进行评估。然而,一些医务人员却始终将学习新知的工作不当回事,他们工作上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有很严重的懒惰心理,他们认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就是走个形式来拿到学分,加上只要参与医学讲座的课程听讲就可以刷到学分,无论内容和个人工作岗位是否相关,都盲目报名和参加来刷学分[2]。而且,虽然现行的《晋升条例》中也有继教合格要求,表示与职工个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学历教育、外出进修申请有牵连,但并不会对那些不想提升一级技术职称且本身就处于高级职称的人员产生任何的约束力,他们会觉得学分问题与他们无关,学习与否取决于个人的情绪,这就是政策认识不够所致主动性不高、其次,医院的三级医生的考核指标中很少会出现继教合格这一项,加上医院高层并不重视继教工作或是不上心,也会给科室人员和继教工作的落实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1.2 管理网络有待完善,管理效能还不高
从政策层面上讲,我国现行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环节还比较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继教学分的工
作者简介:冯慧艳(1971.06—),女,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卫生管理。江苏省考岗位职位表
作通常交给医教科和科教科来进行管理,通常会确定专人来负责专项工作,但是在在临床科室中就往
往需要考虑到很多现实因素及专人专项管理是否可行,因为临床科室本身工作量就很大,指定一个专人负责医学教育学分管理不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同时还要兼顾医疗、科研等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仅不突出医务人员的工作中心,还难以保证管理时间,甚至有些基层医院中科室会让医务人员与科教科的继教主管人员直接沟通,并让职能科室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导致三级继教学分管理网络构建作用未能得到发挥,导致管理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其次,一些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获得学分,并在学分的授予环节方面也有一些管理上的不足之处。
1.3 继教项目创新性不强,招生针对性不高
国家级、省级、市级继教课题的立项数量近年来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当前医学教育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即“教授讲课容易,学员听课难”。究其原因,原来相同亚专科之间的继教课题重复的内容相对其他教育行业要多,而且,为便于推广,主办方往往给课程安排的是业界内知名专家来进行讲课,授课内容通常主要是当前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但是参与医学继续教育的学员大多是基层一线人员,消化讲师的授课内容还是有很大难度,加上在招生时并没有做好等级分层,促使学员在学习新知识和课程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
1.4 合格标准较高,达标有难度
当前,各种继教都是以学习班、研讨会、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面授教学,医务人员的工作繁杂,很难
抽出空闲的时间来开会,而有些基层医疗机构、诊所由于经费不足、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无法给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公派学习机会,而基层单位又没有能力进行有关继教医学教育项目的培训,导致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理论成果和技术。与此同时,对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学分的达标要求是每年的Ⅰ类学分需达到5~10分,5年内国家级项目学分最低不超过10分。但是Ⅰ类学分主要是通过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来获得,国家级项目及省级项目的学分分别为8~10学分/项、4~6学分/项,很多医务人员因为工学矛盾、经费等问题,每年可以参加Ⅰ类学分项目实际上很难做到,导致他们想要达到学分标准有一定难度[3]。
1.5 纸质版学分证书弊端问题突出
大学英语四六级报名由于传统的医学教育学分采取的是纸质版学分证书,实行的管理模式也一直是在纸质化管理基础上,开展学分管理时具有以下几点弊端:(1)学分证真实性较低。继续医学教育纸质版学分证书上必须注明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学分、姓名、年龄等基础信息,并由有关管理部门加盖公章,表明学分证存在的真实性。但此类操作由于管理部门无法进行全过程监督,所以从申请到盖章等学分证制作下来,全部都是由主办方人员负责,一切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审核,尽管管理部门已经制订了严格的流程制度来期许对整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起到一定约束力,但考虑到学员数量庞大,实际上想要通过人力来全程监管纸质版本学分证,对人力和工作的缜密性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难度很大。(2)学分证办理及审核效率较低。每一个进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课程的学生,一般从数十名到数千
名,每一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都要经过申请、填写、审核、盖章等流程,需耗费很大的人力资源,且工作流程较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不能得到很好提升,所以办理及审核到最终领证需要耗费较长时间。(3)学分证难于保管及查询。随着我国教育办学条件不断信息化、电子化、精细化,纸质版学分证的保存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稳定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旦丢失,就会造成补办的查验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要想确认一个学生是否参加过某项继教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相关资料查询后,再核实其已经通过考核,管理部门才能出具相应证件来为学生补办相关证书。可见传统的纸质版学分证缺陷日益突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要求。自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以来,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深入的同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网站建立至今已经有多年使用经验,对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相关工作都可以进行相对系统的管理,包括项目申报、执行汇报、备案、查询等,但在项目举办和学分授予两个环节执行时,如何确保环节的真实性和确保学员完成所需授课时间及让学分授予过程有迹可循等问题,一直不到有效解决办法。
2 新形势下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和加强学分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政策宣传,提升自我学习意识
各级单位尤其是行政部门领导,要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去强化监督,积极组织各种
形式的培训,并面向医护人员加大宣传,使他们掌握学分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获取学分的途径及方法。强化卫生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观念并贯彻到底,加深和更
新各级干部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个人权利的体现,也是他们的工作义务和职业追求,提高其对持续医疗行为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健全奖励和惩罚制度,把医院职工继续教育学分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以纳入“一票否决”项目的职称聘任和作为任用科主任的评估指标,并与医护人员申请学历教育、出国进修等相结合。加强制度宣传和完善奖惩制度,把学分达标当作年度考核合格的重要标准,以及对关于科内医护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保持较高积极性和学分完成良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夸奖和物质上的奖励,引导医务人员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防止“完成学分”和“提升专业技能”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2.2 按需施教,保证质量,增强实效
(1)以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来因材施教。继续医学教育教学所面向的学生,个人都是具备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所以他们来学习是带着问题和想要切实提高个人能力来学校的,希望学习过程中能有所突破或是解决问题。所以,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时,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学重点需以提高学员职业能力为关键,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由于学员本身就具有较多临床任务,且考虑到长期家务繁重和社交方面等因素,继续医学
教育要尽量选择时间短、效率高、不影响临床工作、适应临床需要的教学方式,但同时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需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培训方式,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病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专业课中的重难点放在医院科室或病床上来分析和讲解病人情况,也可以在保障患者安全前提下,予以学员走进手术室的机会去近距离教学[4]。专家面对面地手把手教学,提高知识点的直观性更能加深学员理解和记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临床思维和问题的处理水平,让他们获取到的课程学分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能真实反映出学员学习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2)规范过程管理,强化监管力度。医疗机构要结合个人单位的实际和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继续医学教育培养方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计划进行全流程的管理与监管,对培训机构资质进行审核,对其进行审批,并做好监管工作,杜绝一切以文凭、以学分为诱饵的商业培训和各种低级的训练。加强对学生成绩和出勤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一律
不授予学分,并将学生的成绩及时上报,坚决防止为了拿学分而出现走流程、走过场行为,严格按培训、考核结果授予学分。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制定 II类学分的分值,指导医务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持续教育活动,对科室自管项目认定继续教育学分时,结合科室学习计划和考勤档案做好审核工作。在完成医学继续教育后,由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评价,以了解学生对进修计划的满意程度,以及新知识、新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真正做到知识更新、素质提升、能力提高,促使医务人员自觉地养成终身学习观念。
2.3 拓宽学习渠道,细化达标标准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移动终端等先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搭建网络教学网络,以视频直播、数字化课程等方式,通过 QQ、等平台建立学习交流,突破了医学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加强医学院校、培训基地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发性和便捷性。与此同时,加强学习效果,根据医务人员不同职称和岗位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学分审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有目的的继续教育培训。设置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学分项,防止单凭分数来判定学员是否合格的情况发生,督促临床医师根据自己的需要,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另外,可以根据岗位需要开设必要课程和可选择课程,对于岗位要求需要进行的培训若未能完成,审核学分时仍然视为不合格。将培训内容划分为“公共知识”与“专业知识”两部分,在学分审查时,根据职称级别设定不同比例,初级职称人员主要是考核期公共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提高此部分的培训比例和学分比重,中高级职称人员则是以考核专业知识为主,相应地增加此部分的培训学分比例。
2.4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电子学分管理系统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入,我国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学分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纸质学分相比,
电子学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首先,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电子学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使用纸质证书而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利用系统所匹配的IC卡,凭学生在网上刷卡来进行学分上传,经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直接作为学生的电子学分[5]。其次,可以提高学分管理的便捷性和管理效率,便于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学员的学分情况,
进而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第三,建立真实性学分管理系统,不管是国家级、省市级还是医院自管项目,都可以对项目举办全程尽可能进行监管,确保项目获取学分的绝对真实性和具有较高客观性,禁止出现“人情分”情况。所以,可以将管理系统分为人员管理、学分管理、达标审核和统计查询四个部分。从医院层面来看,主要是做好医务人员Ⅰ类(国家级和省级)和Ⅱ类(单位自管项目)的项目学分管理,做好“刷卡”上传、审核和年度认证等板块的信息技术。刷卡系统组成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感知型读写机,学员的刷卡信息经电脑上的刷卡终端系统传输至管理系统上,而医院的继教管理部门则会利用该系统来审核学分和验证医务人员的年度学分。3 结语
综上所述,人是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是医务人员毕业后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强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为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需要各行各业人员齐心协力来一同完成,才能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达到预期教学项目开设目的。
参考文献
重庆人才网[1]
吴婉玲, 王丽霞, 付宁娜, 等.北京地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的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 39(5): 382-386.
[2] 吕曦.新形势下提升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12): 136-137.[3] 崔丽.某三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方法探讨[J].医药界, 2020, 21(3): 54-55.
[4] 杨芝.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57):  178, 181.
[5] 朱邕俊, 黄莉, 吴易, 等.信息化系统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8): 1-3.
(收稿日期:2022-03-10)
[9]
马向玉, 李建华, 彭弘达, 等.锥形束CT 应用于第一乳磨牙根管形态的研究[J].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87-390.
[10] 刘晓静, 杨阿丽.下颌切牙根管形态300例锥形束CT
影像学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9, 48(6): 755-758.[11] 潘芸, 聂敏海, 黎春晖.锥形束CT 测量根管工作长度
的准确性研究[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2(5): 445-449.
[12] 汤道芳, 刘凯, 查光玉, 等.754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
数目及根管形态的CBCT 图像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 2020, 42(2): 54-59.
[13] 高艺丹.超声辅助显微根管技术在老年人变异
根管中的应用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2): 235-236.
[14] 古丽比热·艾合买提, 曹雅, 谢思静, 等.根管后隐
匿性牙根纵裂裂纹宽度对CBCT 检出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 2020, 36(2): 172-176.
[15] 代艳虹, 许颖, 陈明雄, 祖青, 刘晓晶.基于锥形束CT
对下颌前牙根管系统构型的初步研究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 18(1): 6-10.
[16] 殷冉, 赵海礁, 李玉超, 等.锥形束CT 评价伴安氏Ⅱ类
错畸形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特点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 56(8): 769-776.
[17] 刘佼佼, 王晨, 王汝卉, 杨勇.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
根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分型的锥形束CT 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 18(5): 257-260, 296.
(收稿日期:2022-05-18)
石家庄人事考试中心(上接第140页)
[13] 杨芳, 段蔚琨, 席莹.心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 2019, 43(9): 1489-1490.
[14] 宋敏敏, 连丽娥.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
松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21, 42(1): 241-242.
[15] 李林儒, 高春媛.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
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7(2): 407-409.
[16] 王晓平, 邹红.延续性护理管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
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 36(3): 390-393.
(收稿日期:2022-05-06)
(上接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