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00464
上编 中国教育史部分
第一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国家医学考试准考证查询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距今已2300余年。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它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由此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但它并不等同于现今的普及教育思想,因为奴隶与妇女是被排斥在受教育的对象之外的。
17.孔子是中国最早系统整理“六书”的人六书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关于德育论述最多的是仁和礼。是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之法的人
18.克己内省:所谓“内省”或称“自省”,即在与人发生矛盾时,京广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克己”即时刻以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具体讲便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9.性善论:是孟子提出的人性观,是其教育观的哲学基础。在孟子看来,人先天就具有四
种善的萌芽,人性本善其相应的教育观是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存心养性、求其放心,在于将其心性中固有的善性加以扩充。
20.四端:是孟子在性善论中提出的,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后天完善的道德其实就是先天“四端”的展开。
21.“大丈夫”:孟子对大丈夫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应该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伟大的精神境界,有着对正义行为的高度自觉,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
22.持志养气:士应立定高远的志向。
23.性恶论:是荀子的人性观,是其教育观的哲学基础。他认为人天生好利,人性本恶,其相应的教育观为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24.化性起伪:是荀子教育观,其含义是人性本恶,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感化人的本性,从而兴起人为善。
25.外铄说:知识的学习来源于积累,来源于外在的传授。
26.防邪近正:荀子肯定人性的发展是受环境决定的,处于什么产样的环境就接受什么可逆反应影响,造成什么样的积习。
27.虚壹而静:原是宋、尹学派的治心之道,具有神秘的性质。荀子接受了这个术语,并重新加以改造,赋予积极的意义。“虚壹而静”就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
28.《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出自《礼记》,是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作品。在总结我国先秦时期学校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总结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中诸如教育作用、目的、学制、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些主要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堪称教育学的鼻祖。
29.教学相长:老师一方面通过主动演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不足才能回头鞭策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浓重的过程中遇到困惑, 反过来又促进自己学习,最终有助于自己的提高。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3.预时孙摩:预,未发先预之意。时,及时施教。孙,按照沉重的心理顺序和教育内容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摩,要求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1.长善救失:教育者应注意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即所谓长其善而救其失。
32.藏息相辅:是《学记》中提出的重要教学原则,意思是课内学习与课堂自学、练习应相互兼顾,互相促进,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但课外学习也应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33.“兼士”:是墨家学派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兼爱之心且懂得实用性知识、技术的社会政治领导者。作为一位兼士必须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厚乎德行”;第二,必须能“辩乎言谈”;第三,应该“博乎道术”。
34.理解分析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出现“政教合一”、“官师合一”、“学在官府”的原因
答:史籍记载,夏代为政尚武。为适应这种政治需要,把本阶级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征善射的武士便成为当时的教育目的。而在教育内容方面,军事技能训练理所当然成为最
重要的内容。虽说夏代的庠、序、校具有教育意义,但毕竟不同于后来的专门教育机构,只是政教合一的场所。
造成西周学校“官师合一”,未能使教师成为单独的社会职业的原因,除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与本周社会实行的“惟官有书,惟官有器”的“学术官府”政策不无关联。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底下,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木牍等,书写工具则为刀笔,因而制作一部书册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官府才有财力、人力完成此项任务。
江西省考编制教师招聘35.六艺教育的特点
答: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在其发展初期,它是一种在注意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知能兼求,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6.西周教育制度的构成
答:西周的教育制度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西周的学校教育分为国学、乡学两类。国学是设在王都的学校,分为小学、大学两级。大学分为天子大学和诸侯大学。辟雍、成均、瞽宗属天子大学,三面临水的泮宫是诸侯大学,乡学只有小学。
37.私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答:1中国私学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首先是由于“经济下移”的结果。经济下移导致奴隶制解体,与之相应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也全面崩溃,适应新经济、新政治需要的新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出现。2私学的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文化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
意义:私学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它适应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教育传播于民间,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教育制度,而且带来了教育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使教育完成了它的独立化过程。
38.先秦私学的特点
答:(1)私学在当时既是教育团体,也是政治和学术的派别。(2)私学教育尚未行成正规的制度。(3)每一家私学均有自己的特点。(4)关注教育的政治功能。
39.稷下学宫出现的原因:
答:第一,学宫是在用士养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学宫的存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
40.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答:稷下学宫在特点上,首先是采取“门户开放”政策,欢迎各方学者来学宫游学。其次,学宫采取兼容并包政策,鼓励各家各派自由辩论。第三,礼贤下士,通过提供优厚的政治和物质待遇,吸引各方人才。第四,学宫是集教学、研究、咨政为一体的机构。
41.稷下学宫给人们的启示
答:从稷下学宫的创立到消亡的史实,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国家经济强盛、政局稳定,同时政治领导人又能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倡导学术民主和百家争鸣,才能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42.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认识
答:(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能上,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是政治的一种形式,它比单纯的行政手段效果更好。第二,教育还能通过培养统治人才来为政治服务。(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习相远”表明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悬殊差异,造成人们后天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习染”的结果。所谓“习染”包括两方面:
一是环境的影响,另一是教育的作用。
教育目的孔子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推选其政治主张。
教育的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惠东教育局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等三个方面。
合肥招聘信息最新招聘2022
教育原则与方法:(1)注重修养:立志持志、克己内省、改过迁善。(2)因材施教:(3)启发诱导。(4)学、思、行结合。2021江苏省公务员遴选职位表
43.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口号,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下移。他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籍的整理和教学,不仅保存了古代传统文化,而且也使我国古代教育内容远离宗教,呈现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考研考点怎么查询一方面使得中国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日益狭隘,但另一方面也使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发挥到极致,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他提出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也大多数为后世所继承。
44.孟子性善论的意义
答:孟子极力强调道德属性是人与动物不同的本质特征所在,是对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种道德平等思想虽有欺骗性的一面,但客观上能在精神上给人以鼓励。
45.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
答:仁、义、礼、智结合起来,构成了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孟子主张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内容,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简称“五伦”),这也是孟子整个教育的目的所在。
46.荀子性恶论的意义
答:荀子的性恶论引出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理论,从此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出现了孟轲的自内修养的“复性”说和荀子自外形成的“成性”说两大教育思想体系。
47.荀子关于学习的理论。
答:(1)防邪近正。荀子肯定人性的发展是受环境决定的,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接受什么样的影响,造成什么样的积习。(2)积学积善(3)虚壹而静(4)学思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