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1,2021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12所试点转型本科高校为例
何 静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管理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1483)
2021年下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从广东省12所试点转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数量不足三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省级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不完善、高校层面试点推进力度不够、教师层面的动力不足。因此,应分别从省级政府层面、高校层面、教师层面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改善与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764(2021)01-0009-06
收稿日期: 2020-07-10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中国特高水平高职
学校’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广州市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12117);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分类分层管理与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8214)。
作者简介:何 静,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
一、背 景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
对高校转型进行了顶层设计,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十四项主要任务。随后,各省市区教育部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出台引导本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纷纷开始转型的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全国共遴选出3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展了转型改革试点
[2]
。目前各省普通本科
高校转型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学校整体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学校;二是学校的部分学科专业转型为应用技术型。辽宁省、湖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既开展了高校转型试点也开展了专业转型试点,其他省只开展了高校转型试点,未开展专业转型试点。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了首批14所普通本科高校试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试点期为四年
[3]
福建自考网上报名系统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有懂得生产一线先进技术和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为此,《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双师
双能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 
国家公务员面试地点队伍的要求及内涵
目前,转型试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据《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用户操作指南》[4]中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这个标准将“双师双能型”教师界定为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 (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这个标准体现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外在的“双师”资格和内在的“双能”素质[5],包含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对这个标准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可以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获取划分成三条路径:
1�“教师职称+行业职称”。取得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取得某行业的技术职称,即“教师 +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实验师、农艺师、茶艺师等)。
2�“教师职称+企业经历、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教师职称+应用技术研究/设计安装”。取得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综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对于每位教师个体而言,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年龄、兴
趣、职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尽快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使自己成为既是学术理论方面的“高手”,又是实践应用方面的“能手”。通俗地说,就是既能“教”得好,也能“做”得好的教师[6]。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 
2022申论作文万能模板背诵队伍建设的模式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在提高每位教师个体的“双师”资格和“双能”素养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7]。
按照“双师双能型” 教师的三条获取路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证”模式: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或考试、技能等级鉴定等方式,取得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实验师、农艺师、茶艺师等职称。
(2)“企业挂职”模式:安排教师分批脱产到企业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或进行企业实践,或者由教师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企业,在寒暑假灵活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3)“技术研发”模式:鼓励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积极承担横向课题,合作研发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参加培训”模式: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等培训项目并获得合格证书。
(5)“参与实验室建设”模式:组织教师参与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实验装置开发,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及保养或解决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6)“行业引进”模式:从企业引进一些具有一定专业实践经历且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
术和管理人员到高校任职,或者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实习。
“双师双能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具有多样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在以上模式的基础上,设计更多适合本校特的建设模式,并制定适合每种模式的认定和考核标准。各试点院校应按照“强优势、补短板”的原则,搭建平台,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分层分类进行建设,给教师提供物质条件、培训机会、锻炼机会,同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红河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 
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地指导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试点建设工作,各省(市区)组织研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指标体系或建设标准。广东省研制的《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采用三级指标的方式,一级指标包括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服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七大方面的建设内容。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要素,包括建设定位、总体结构、素质能力、发展机制4个二级指标。为了体现对高校的分类指导,广东省还在纵向上将应用型本科分为引
领型和提升型,在横向上将其分为综合类、理工类、人文类和农医类,最终形成综合类—引领型和提升型、理工类—引领型和提升型、人文类—引领型和提升型、农医类—引领型和提升型8套建设标准。
本文以广东省首批试点转型的12所地方本科高校为例,其中地方公办本科高校7 所,独立学院4所,民办高校1所。从这12所高校发布的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围绕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专兼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硕士学位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数据,分析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燕山大学为什么考研分低自开展试点以来,12所试点高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人才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尽管各高校的起点不同,基础各异,经过四年的试点,都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见表1)。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2所高校的专任教师比例、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两项都远远超过了引领型的标准,其中,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硕士学位教师比例高达93�1%;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除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之外,都超过了提升型的标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达47�48%,接近引领型的标准。
表1 广东省首批试点转型的12所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情况
类型学校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专兼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硕士学位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引领型(综合类、理工类、
人文类)
60%以上15∶1以下80%以上60%以上50%以上提升型(综合类、理工类、
人文类)
50%以上18∶1以下90%以上40%以上30%以上
地方公办本科高校
广东金融学院86�79%18�48∶11∶0�3010�3%90�3%30�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89�15%16�92∶11∶0�24-83�8%44�14%广东财经大学89�46%16�35∶11∶0�2414�11%92�29%41�51%岭南师范学院92�06%16�73∶11∶0�1744�07%90�27%45�57%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11∶0�4727�04%87�74%47�48%肇庆学院89�13%15�9∶11∶0�24-85�95%43�53%五邑大学86�25%18�76∶11∶0�3235�7%85�06%43�22%
独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88�24%18�96∶11∶0�27-85�51%38�17%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
院84�83%21�89∶11∶0�364�44%77�19%35�14%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84�4221�82∶11∶0�37-83�3325�37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1�96∶11∶0�83-93�1%30�02%
民办高校广东白云学院89�7220�34∶11∶0�2341�47%74�13%34�83%
注:1�以上数据来自12所高校发布的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表中带“-”号的项目为教学质量报告中的该项数据缺失;2�因12所高校没有农医类,本文在分析时,只采用了综合类、理工类、人文类的标准。
通过对表1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也发现12所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主要表现形式为生师比较高。12所高校生师比最高为21�96:1,最低为15�9:1,其中8所高校的生师比都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8:1的合格要求,生师比过高反映出师资总量不足,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去参加企业锻炼和社会服务。二是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主要表现形式为“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7所高校提供了“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数据,但最高的仅为44�07%,最低的只有4�44%,反映出教师普遍缺少企业锻炼经历,“双能”素养缺乏。三是兼职教师数量不足。主要表现形式为专兼教师比例偏低。除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专兼比例稍高之外,其余11所高校的专兼比例都低于1:0�5,反映出高校在聘用教师时偏重于引进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缺乏。这三个问题反映出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项重要指标与教育部和广东省的标准相差甚远,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省级政府层面:政策保障尚不完善
自试点以来,各省级政府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点和难点来推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够完善、经费支持不足、推进督导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
(二)高校层面:试点推进力度不够
各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还缺乏系统的规划、制度和措施。近几年,各高校引进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的加入使得各高校的硕士学位比例和高职称比例有了明显的增加,但这些年轻教师缺少行业企业实际锻炼的经历,缺乏“双能”素养;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时,依靠自己很难到校企合作基地或者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兼职教师的课酬较低,兼职教师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的管理上不够灵活,使得高校在聘请兼职教师时存在困难。
(三)教师层面:动力不足
教师对“双师双能型”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到位,对“双师双能型”的具体要求的理解还存
在差距;学校只是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和承担社会服务,但没有提出强制性要求,导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五、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 
建设的对策研究
培养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关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省级政府、高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协同完成。
(一)省级政府层面
1�完善相关制度
由省级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标准、培训方式等进行细化,给高校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指导。
2�设立地方政府专项资金
将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高水平师资培养纳入地方相关人才支持项目;设立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用来引进紧缺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支持试点高校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中,重点支持试点高校教师国外访学、开展合作研究,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3� 组建省级产教联盟
由省级政府牵头,组织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组织、高教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参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校针对本地区产业的实际情况,与地方优势产业的企业建立联盟关系,实施 “高校教授+(行业)企业专家”产教融合,从高校选派教授到(行业)企业担任兼职专家,从(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授,促进校企双向交流。
4�加强督导和评估
省级教育厅要加强对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和落实情况的督导,对各试点高校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对于工作进展缓慢、方案落实
不力、改革成效不明显的试点高校,实行退出机制。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总结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案例,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高校层面
1�认真研究文件精神,领会内涵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陆续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对这些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认真领会每个文件中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并贯彻落实。
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8] 。针对此要求,高校要创新引才路径,构建校企“共聘共育”联合引才新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引才,被引进人员与学校及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前三年由企业聘用,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全职工作,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校企双方按照适当比例共同承担人员聘用成本,三年后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其进行转聘考核。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培训
为加快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发挥企业在职教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定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主要承担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接纳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工程技术
实践、专业技能实训,与合作院校互派人员交流兼职、开展产教研发合作等[9]。各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联系,签订协议并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提升先进技术应用转化能力。
3�制定校级层面的“双师双能”认定标准
省级层面的“双师双能”教师认定标准是一种普适性的标准。各高校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阶段、专业布局等,在省级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校级“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对不同专业教师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及其等级给出对应性的要求。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校专业的特点,文理基础学科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学科专业要分别给予考虑。另外,“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要考虑与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相对应,根据对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要求逐级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并分层级制定标准。
高校会同有关部门、知名企业和专业机构,制定兼职教师的准入条件。完善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拓宽柔性引进渠道,实施特聘岗位计划,重点面向学校重点专业()、产业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服务中心等,设置“技能大师”和“课程教授”特聘岗位。
4�构建激励体系
在教学评价、职务晋升、国内外进修培训、绩效考核、评优评先、项目申报、薪酬激励、职称评审等方面,将企业挂职、横向研究、技术开发等内容纳入评价指标,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调动教师向“双师双能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层面
教师队伍的“转型”依赖于每位教师的“转型”。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文件,加强对转型发展的理解。改变以往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按照学校设计的各种模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实现自我“转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2015-10-21�
[2] 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j y b_x x g k/x x g k_j y t a/j y t a_
zcs/201910/t20191028_405571�html
[3] h t t p://e d u�g d�g o v�c n/z x z x/t z g g/c o n t e n t/
post_1599367�html